作文教學中應關注學生主體的真實體驗

2022-05-01 04:21:04 字數 860 閱讀 3815

【摘要】我們更傾向於一種認識,中學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我認為寫作是情感的外化,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學生缺失的不是生活的感受,他們缺少的是對生活的思考。

教師們要承擔的責任是:關注學生的主體感受,認同他們的真實情感,尊重他們的主觀感受,引領學生思考生活,找回 「丟失」的生活體驗。

【關鍵詞】作文問題;學生是生活的主體;關注真實體驗;認識生活;思索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2023年版)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明確規定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語文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其中對第四學段(7—9年級)的寫作目標和內容要求是:「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①。

第四學段(7—9年級)學生,到7年級已經對寫人記事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有所了解,基本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但是目前大多數中學生的作文也只限於對某一事件大致過程的記述,缺少給人留下較深印象的「亮點」——既能統攝全篇又能充分表現感情的「動情點」,以致寫出的文章內容多淺白、空泛,缺少真情實感。針對中學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這一問題,不少一線教師寫文論及,其中「中學生作文中真情實感缺失原因之我見」(文章刊載於 《今日科苑》2023年第6期李永靜河北省樂亭縣新寨高階中學)一文中分析道 「問題是這種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之作,我們所能看到的寥若晨星。學生們這樣那樣的「缺失」,追究起來,則與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

首先是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上過多地強化了價值判斷上的「一統」,第二,是教師對作文的「冷情批閱」導致了學生作文的「記憶創傷」。第三,集中體現娛樂功能的大眾文化以其不擋之勢侵襲著學生的學習生活。」② 綜上所述,原因有三:

首先社會及教育背景影響,其二教師教學方法失當,其三學生主體生活體驗缺失。

作文教學應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者 諸葛萍 語文教學與研究 綜合天地 2009年第04期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乙個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學生普遍對寫作存在恐懼心理。面對作文題目,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不知到底該寫些什麼和怎麼寫。今天的中學生難道是真的無話可說了嗎?不,絕對不會。從平時的觀察中,我們可以發現 他們天真活潑,思維敏捷...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摘要 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和諧地健康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的各型別高素質人才,是教育的主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使教學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關鍵詞 語文教學 學生 個性發展 關注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當代中國教育改革中,強調人的價值,要求尊...

小學作文教學應立足於真實生活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 學生作文要真 要實,不要假 不要空。但在我們學生的習作中卻是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大而空的作文題目,作文中到處都是胡編亂造的套話。小學生初涉作文,作文應該是他們心裡話的表達場所 生活片段的剪影,作文源於生活,生活是作文的藍本。學生作文回歸到真實生活,勢在必行。一 細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