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學」

2022-04-30 22:03:07 字數 3685 閱讀 9430

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學」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社版),己在我市經過了三年多的實驗和試用。廣大地理教師普遍認為,九年義務教育教材與原用統編教材的最大區別,是它更適合學生自學,甚至可以說它是「自學的教材」,或者說它既是「教材」,也是「學材」。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如何鑽研和領會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的精神?如何

把握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特點?怎樣改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法?怎樣盡可能

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都是必須認真思考和反覆研究的問題。大凡一次教

材的重大改革和變動,都必然伴隨出現乙個教師如何逐步適應的過程。當前擺

在初中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大膽進行教學、教法改革,縮

短對九年義務教材的適應過程,盡快地使初中九年義務地理教學走上正軌。

一些教師在使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時,感到這套教材是「學生好學,教師

難教」。這正好說明,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已由教師轉向

了學生,由「教」轉向了「學」。因此,如何指導好學生學已成為九年義務

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要適應九義地理教材的變革,

教師備課、上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就不應再是考慮如何把教材內容「講」清

楚,「講」生動,「講」透徹,而是應當考慮和研究如何使學生「學」懂、

「學」會、會「學」,如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達到增加、長

智、練能的學習目標。

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從根本上講,就是要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學」。其主要途徑和措施是:

一、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盡快轉變教學觀念

認真鑽研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就不難發現,它們與原大綱和統

編教材和主要區別,一是三條教學目的更加清晰明確,條理分明,即使學生獲

得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三個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有關的

地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使學生受到正確的思想、觀點教育。二是教學內容

的安排有了重大的改革和突破,更符合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心

智特徵。三是教學內容和要求**化,多層次,更加具體、明確、清晰,便於

師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資源、環境觀點的教育和國情教育,人文地理與

自然地理並重,理論聯絡實際,重點更加突出。五是技能訓練、能力培養要求

更加落實,對教學、評價、考核等問題提出了較合理、明確的建議。六是簡化

和降低了一些要求,減輕了學生負擔。

大綱、教材的變革,不但首先要求教師去適應,而且要盡快地縮短這個適應的

過程,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要適應,首要的問題是要盡快轉變教學觀念,要

由教師講為主變成學生學為主,耍充分利用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指導學生學

懂,學會,直到會學。也就是說,要把「教師教,學生學」變為「教師教學生

學」。過去那種「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教與學的

分離,現在應提倡的是「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雖然只少了乙個標點符

呈,但它都意味著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著力點己不再是「教」,而是

「教學生學」,包括教會學生如何讀書、讀圖,勾畫要點;如何掌握和運用自

學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如何科學、準確、規範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技能,形成能力;如何順利通過相關的練習、訓練和檢測,檢驗學習的效果;等等。

二、重建課堂教學結構,著力指導學生活動

過去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__複習提問__講授新課_ _總結鞏固__布置作業」的模式,即「組、復、新、鞏、布」而進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當然地也給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重建課堂結構,才能與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相適應。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是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圖象、訓練三部分內

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得當地加以處理;二是研究如何恰當地安排和實施「綱、讀、動、講、練、評」幾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可以說,這幾個基本環節都是教與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活動形式,其中的「綱、講、評」以教師的「教」為主,「讀、動、練」以學生的『『學」為主。

「綱」是指教師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的教學提綱、教學綱

目,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應盡可能地反映出教材內容的知

識系統、框架結構、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展示該課學生的學習目標,並做到簡

洁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讀」是指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

畫、標註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圖象中的重要界線、範圍及註記等。教師應精

心指導,盡可能地使學生讀書、讀圖的目的明確,勾畫、標註文圖的方法得

當,逐步養成讀書、讀圖的良好而規範的習慣,掌握讀書、讀圖和自學的基本

方法。「動」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包括上述的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答問、討論、填圖、作業練習訓練等。教師應有計畫、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恰當安排,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趣,不致感到上課學習是一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事情。

可以說,缺乏學生活動的地理課,決非一堂好課。要讓學生「動」起來,

「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是學得生動活潑,而不在於形式上的站起、坐下、

齊聲答問次數的多少。

「講」是指教師對重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學生通過讀書、讀圖、「想一想」、「讀一讀」、「做

一做」等自學活動己經懂得了、解決了的問題就不必再講了,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於「畫龍點晴」,在於釋疑解惑,在於精講講活。而面面俱到、平鋪直敘、半斤五兩、照本宣科滿堂灌式的「講」,學生是不感興趣的,不受歡迎的,教學效果也是極差的,這已經是被無數實踐的事實所證明了的。

「練」是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訓練思維,

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等口頭

的和書面的練習。這既是課堂學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

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主要源泉。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

「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相關的練習,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因而也可以說,缺乏學生練習訓練的地理課,決非一堂好課。

「評」是指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的評析、評價、評講。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訓練,它不僅要讓學生明晰對與錯,而且還要懂得「為什麼?」這是根據反饋資訊,有針對性地及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切不可掉以輕心,隨意放過。

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答案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那些易混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及規範化的答案,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上「讀、動、練、評」等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是自發的、盲目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耍有計畫、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課堂學生活動的時段、形式、內容等精心加以設計安排,上課時再加以積極引導、指導和組織實施。無準備、不安排課堂學生活動不行,自流放任地讓其活動也不行。

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學生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如「想一想」、

「讀一讀」、讀圖、選作複習題等,教師一方面應當充分加以利用,適時進行安排處理,同時又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及時按排其他形式的學生學習活動。如果在每節地理課中,教師精心設計安排的、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時間平均能有1/2以上,那麼,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就將得以體現,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主動性也將得以發揮,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將不再是空話,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變革精神及「教師教學生學」也將逐步得以貫徹、實現。

變「教師匯入」為「學生匯入」

變 教師匯入 為 學生匯入 就是給學生設計的動口參與機會之一。匯入新課的任務改由學生承擔,由於其形式的新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每一節生物課在學習新內容之前,由一位學生 按學號輪流,預先準備 上台向全班同學預告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引入新課。具體要求是 1 姿態大方,聲音洪亮。2 語言清晰 流暢,匯入...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實現課堂高效

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 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誇美紐斯 今天,我們研究高效課堂教學,應當仍然把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作為基本綱領。一 確定目標明要求 讓學生明確要學什麼 教學中,必須讓學生知道自己將要學習什麼,這樣學生和教師的課堂行為就會統一而不盲目,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是有效教學策略

引用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是有效教學策略 遠在1632年,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在 大教學論 中提出班級教學制時就提出教學的 主要目的在於 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今天,我們研究有效教學,應當 仍然要把 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作為基本綱領。一 把 學生可以多學 的應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