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學數學

2022-04-30 13:00:02 字數 4033 閱讀 1200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頭腦中充滿疑惑,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探索新知;給予學生想象空間、給予學生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把個性發展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勤於思考,個性探索,創新運用是我認為會學數學的要素。下面,就這三方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乙個勤於思考的人,總是善於發現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強等特點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善於解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而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教師應知道哪些東西要講,哪些東西不講完,從而為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引火線」。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教師的責任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當他在自學中碰到疑難問題向人請教時,總是先說:

「給我指個方向,不要把結果全部告訴我,留著讓我思考。」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巧妙「存疑」,將「問號裝進學生的腦子裡」,進而讓思想「在學生腦袋中產生出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經常表現出疑惑、驚奇和**的慾望。

1、學會質疑

曾有學生在學過人民幣的知識後提出我們的人民幣為什麼只有1、2、5、10、20、50、100面額的?學習「年、月、日」時,學生課上就質疑「為什麼」通常每4年一閏?「為什麼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可見我們的孩子頭腦中存在著許多疑問,我們要充分挖掘他們的這些疑問,培養學生學會質疑,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真正的真理。

又如:我在上《長、正方形面積計算》這節課時,先出示兩個圖形(單位:分公尺)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同學用1平方分公尺的單位進行測量,有的同學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

我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想辦法、開動腦筋的同時,又提出新問題:「是不是這些方法適合所有情況?」同學們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環顧四周,思維火花爆發了。

「田徑場不可能用1平方分公尺的單位去量,也不可能分割開來。」一同學說。這時教師適時啟發:

到底怎樣求面積比較適用於一般情況呢?疑問萌發起學生求知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索。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質疑提問是學生個體獲取知識的心理能動狀態的外部表現。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曾指出:

「對於青少年,最關鍵的是從小要有好奇心,遇到問題要追問下去,這種精神比考試得高分更重要。」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問題意識培養,能促使學生經常保持好奇、疑惑的學習品質,以良好的學習心態投入到積極的思維狀態中,並使學生這種**和發現的底蘊始終保持充盈和豐沛

2、學會猜測

猜測是發現的先兆,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適當的猜測機會,營造乙個寬容、自由、開放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想猜測和敢猜測。猜測不是信口開河隨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憑藉自己的主觀願望和知識背景,通過想像、估計和**,大膽地提出問題的假設答案,而後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邏輯和實踐的驗證。

例如:在學習乘法中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時,先複習了12×5和12×2後,讓學生猜測12×10得多少,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討論,學生想到了很多計算方法,再結合實際的情境圖理解算理驗證猜測,效果很好。

二、讓學生憑著個性探新知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學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抓住思維的主線,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1、學會操作

小學數學本身是抽象的,如果離開了學生的自主參與,離開了學生的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畫畫,沒有經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要很好地建立表象認識是相當困難的。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小學生好動,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多給學生提供些直觀教學活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成學生的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沒有了學生的積極有效參與,也就談不上有什麼積極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學「數」的組成時,通過學具的操作,懂得將2朵紅花分成兩部分,左邊一朵,右邊一朵。在學生頭腦中建立「2」的分法的表象後,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很快地熟識2的分解與組成。以後教學3~4各數的分解與組成時,學生就會自覺地通過學具的操作,很快地掌握這些知識。

通過簡單的動手,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邏輯性。

2、學會交流

在科技日益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學研究和試驗、任何大的工程建設,都不可能由乙個人獨立去完成,它需要集體的智慧型與合作。而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發表己風,展開思維,給以具體指導。為了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可以通過小組學習方式教學研究。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教師給每一小組準備乙個圓、乙個長方形、一塊橡皮、一盒彩色筆、一根一公尺長的繩子、四支鉛筆等物。

要求每一名學生利用一種物體動手剪一剪、畫一畫表示出1/2,並在小組中說一說你的1/2表示什麼。結合自己的分數說一說單位「1」是什麼,並最終在小組中總結出單位「1」可以表示為哪些物體?通過小組形式的合作交流突破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讓學生運用數學求發展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弗賴登格爾有一句名言:「與其說學習數學,不如說學習數學化。

」他認為: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種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我們的學生學習了數學、掌握了數學技能,就要讓他們學會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學會運用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乙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解難求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確實使每乙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在學習「元、角、分」的知識時,老師設計了乙個組織學生進行「購買商品」的活動情境。讓每個學生擺出想買商品所需的人民幣。由組員檢查,並反饋。

在活動中,僅一把一元五角的小刀就有多種付錢方法。如一張一元和乙個五角硬幣;三張五角;兩張五角、兩張兩角和一張一角;七張兩角和乙個一角硬幣;乙個一元硬幣和十個五分硬幣;一張兩元紙幣;一張十元紙幣等等,付錢、找錢都出現了。活動結束後,老師就請學生回憶活動的經過,想一想,說說為什麼這些種付錢的方式都能買走這把小刀呢?

同學們說:「只要湊夠十五角也就是一元五角或超過一元五角一些就都能買走這把小刀。」這樣,把學生組織到遊戲活動中來,承擔一定的任務,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感到自己知識還不夠,還需要努力地學習。

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數學知識能應用到生活中。既在學用結合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了思維,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新發展

在學習了認數「1——20」的基礎上,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出示「20、21 、22、23、 24、25」這一組數,請學生做小老師,看看你想提什麼問題?並且由你自己選人回答。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提出「25前邊是幾?

25和22中間是幾?和25同樣多的是幾?比25小的數是幾?

和23相鄰的數是幾?比22大的數是幾?比25大的數是幾呢?

」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提問,學生感到非常有興趣,對於學生的指名回答,同學們也興趣昂然,乙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關於「25前邊是幾?」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是24,有人認為是23,有人一句話總結出「5前邊是0——24,或24——0這些數都對」使同學們很受啟發,關於「比25大的數是幾?

」這個問題,更是各不相同「26、27、28、29、30、100、400、10000、等等」,最後一名同學擺著小手說出:「比25大的數不光有26、27、28、29、30、100、400、10000、這些數,還有十萬、一億、一百億好多好多的數呢,數也數不完。」多麼讓人佩服的想法,同學們都聽得目瞪口呆,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結果,從中也可以看出兒童具有創造的慾望和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方式,學生並不希望按照教師給他們安排好的方式進行學習,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想象空間、給予學生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把個性發展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可以通過數學課程這一座介於生活與數學的橋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出數學知識的價值。周春梅

讓每學生樂學會學

作者 董學忠 教師博覽 科研版 2011年第07期 每位教師從走進課堂的那一刻,都處在學生充滿期待的視野之中。所以,我們就得時時思考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是否純而又純,我們的教學目標設計是否更加貼近學生課堂的學習實際,我們的教學理念是否時刻傾注著愛的痕跡。我想,讓每一朵花蕾都盡情地綻放 可以作為我們每位...

讓學生學會數學質疑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創新的基石。質疑,是發現的設想,是 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加強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極重要的意義,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學生不僅要 學會答 而且更要 學會問 提問質疑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他們的主動參與。數學課程標準 也...

如何讓學生要學 樂學 會學

作者 周曉竹 教書育人 教師新概念 2015年第01期 教師在備課時一般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即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要求 教學的基本內容 學生的個體素質 器材 教學手段 學生的運動負荷等,此外,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加以足夠的重視,即如何讓學生想學 樂學 會學。一 學生要學 1.問題成因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