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上的幾點做法

2022-04-25 17:06:02 字數 1370 閱讀 4298

一、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裡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

」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的影響,也從數的個位上來尋找答案。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學生則能很快走出誤區。

通過報數字,在數字順序表上擺豆子的方法引導學生實驗**,討論交流,則能很快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是看乙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能否被3整除。在師生、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摒棄乙個個錯誤的猜測的過程的同時,更加深了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可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二、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數學**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操作,在實踐中體

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製乙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對於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很快就忘記;看過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

這樣,既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乙個數除以小數」時,我改變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題,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購買鉛筆的生活場景:買一枝鉛筆需0.75元,9.

75元可買多少枝鉛筆?讓學生獨立完成。面對新的問題,學生積極動腦,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可以買13枝;有的學生把0.

75元、9.75元都換算成以分為單位的整數來計算,在學生初嚐成功的喜悅時,我立刻說:「運用名數的改寫,把小數除法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整數除法,這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如果沒有單位名稱的算式題又該怎麼辦呢?

」在此基礎上得出了一般的計算方法。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上的做法

一 讓學生體驗 說數學 這裡的 說數學 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 活躍 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 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 裁決 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上的做法

一 讓學生體驗 說數學 這裡的 說數學 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 活躍 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 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 ...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幾點做法

摘要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讓課堂回歸生活,屬於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土壤,要求敦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情感 智慧型 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關鍵詞 興趣 思考 實踐 評價 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讓課堂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