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發散思維培養

2022-04-06 15:28:40 字數 1497 閱讀 4696

思維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是發散思維的特性,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訓練與培養,既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一、激發求知慾,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思維的惰性是影響發散思維的障礙,而思維的積極性是思維惰性的克星。所以,培養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發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基。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

例如:在一年級《乘法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於有乘法意義的依託,雖然是一年級小學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

而後,教師又出示3+3+3+3+2,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衝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

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於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牆角時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

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後,再來討論認識牆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這樣有利於思?疃幕褂肷釗胩窖啊?

二、轉換角度思考,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向,而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於年齡的特徵,往往表現出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於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至於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例如,四則運算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絡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係。當加數相同時,加法轉換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轉換成加法。

加減、乘除、加乘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絡。如189-7可以連續減多少個7?應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從減與除的關係去考慮。

這道題可以看作189裡包含幾個7,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靜止看問題,使所學知識有所昇華,從中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又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在教學中,我們還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只習慣於順向思維,而不習慣於逆向思維。

在應用題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入手,推導出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入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定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如:

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變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則更為重要。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正逆向思維的對比訓練,將有利於學生不拘泥於已有的思維定勢。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幾點嘗試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腦力活動。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罔 罔 即 沒有 意思是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等於沒有讀書。哲學家哥德也曾風趣地說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乙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乙隻眼睛看到紙背面的話。紙背面的話 就是思維,指要思要想,要多思多想。而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它包括橫向思維 逆向...

注意加強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施以什麼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呢?我個人認為 方法是多種多樣。可以作如下嘗試 1重視雙基教學,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流暢性要占有知識的程度為基礎的。其實,理解概念的過程也是思維過程。學生的思維參與,才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形成正確的概念。正確的概念一旦形成,就很容易發生...

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發散性思維

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乙個狹小的空間裡。學生不敢也不會大膽想象,那些大膽的猜想往往被認為是無理取鬧或者是不正規的錯誤答案。可想而知,小學生經歷這樣的學習之路怎能擁有良好的思維發散能力呢?於是,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狠力去除這個弊端,力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