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學習狀態

2022-04-04 04:45:55 字數 4865 閱讀 5799

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浙江省天台縣三合鎮中心小學蔣玉萍章亞萍

新課程教學著眼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從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選材,充滿著學生樂於接觸的、有價值的數學題材。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用好教材,更要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結構,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以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維品質和道德情操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筆者認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從幾下方面著手:

一、關注學生知識儲備狀態,優化教學匯入

任何一位學生都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而一些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那麼一些新知識的出現也就離不開已有的知識基礎。舊的課堂教學結構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它僅是以課前練習、課前談話為形式而揭示新課,教學環節產生斷層。教師要把新課的引入作為課堂教學的乙個重要環節來設定,以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阻力。

1.找準學生的學習基點匯入新課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一些新知識都是前面知識的發展和深化。所以,我們要善於做好新舊知識的聯結工作,找準新知識的固定點和生長點,把新舊知識熔於一爐,組成新的網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同化和順應。就像一年級的學生,儘管剛剛開始學習數學,但在生活中都已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

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和經驗轉化成一種可供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如在教學《分類》時,大部分學生能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那麼我們就可以調整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分類」,重點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地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的能力,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在新課匯入時選擇香蕉、青菜、蘋果、蘿蔔、豆角、葡萄、桔子、辣椒、西紅柿、芒果這些物品,由於這一素材來自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就被啟用了,討論起來一發不可收。

有的說:「我把它們分成兩種,香蕉、蘋果、葡萄、桔子和芒果是水果,青菜、蘿蔔、豆角、辣椒、和西紅柿是蔬菜。」有的說:

「我們是按顏色分的,黃色的有香蕉、桔子和芒果;紅色的有蘋果、蘿蔔、辣椒和西紅柿;綠色的有青菜、豆角。」還有的說:「我們也分成兩類,長的有香蕉、青菜、蘿蔔、豆角、辣椒;圓的有蘋果、葡萄、桔子和西紅柿。

」……這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只是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就是數學。通過這樣的匯入不僅啟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使學生體驗到自己身邊處處是數學。

2.聯絡學生實際生活匯入新課

《標準》指出: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教學要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之間的聯絡。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很多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絡,而對於學生來說自己所積累的生活經驗更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新知識的引入時,應該尋找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使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

例如,在教學「整數減法中連續退位」時,教師先創設乙個問題情境:「有乙個小朋友要買一支6分錢的鉛筆,他身邊沒有帶零錢,怎麼辦?」有學生說:

「給一元錢去找。」老師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討論,一元錢怎麼找。這樣從生活經驗引出新演算法,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連續退位的算理。

二、關注學生有意注意狀態,優化教學情境

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發生高度注意時,才能對學習產生動力。而新穎有效的教學情境是倍受學生們所喜愛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思維能力及學習內容的需要創設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指向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適應學生心理特徵,創設故事、遊戲、實物等情境

聽故事、玩遊戲是小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上課易於疲勞,精神易分散,我們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味點。如:在教學有關「5減幾的減法」時,教師沒有利用**形式,而是用實物葡萄演示「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學生看著新鮮的葡萄,提出「摘下2個還有幾個?

」「摘下3個還有幾個?」等減法問題並思考解決的辦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時,我們還可以把教材提供的素材編成童話故事,把小動物進行擬人化的處理,讓學生身處童話動物世界,提高學生的興趣。

另外還可以自編找朋友、對口令、**車、摘蘋果、過橋、拔蘿蔔、數學醫生、幫小動物找家等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這些遊戲不但學生喜歡,參與的積極性高,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

2.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創設恰當的生活情境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狀態一般都以形象化、具體化的表象認識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可選取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高度重視。如第一冊「準備課」的教學裡,我們不用很死板地坐在教室裡上課,可以帶學生去觀察他們熟悉的校園環境,要求學生說一說我們的校園有什麼,有多少?

通過觀察,學生說出了校園裡有多少樹、路燈、花壇等數學問題。這樣的室外教學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不僅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數數不再需要教師一遍又一遍反覆地去教了,這些知識在觀察校園的一草一木時已經水到渠成。

3.適時運用**,創設有效生動的教學情境

學習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學生的參與是否積極充分、是否持久有效直接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是否生動活潑,引人注目。教師不僅可以運用實物、模型、標本、掛圖、實驗等直觀教學手段外,還可以適當運用錄音、錄相、投影、電視、計算機多**及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如在教學 「0的認識」時,可以把「猴子吃桃圖」編製成多**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生動有趣的動畫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熱情關注並描述了小猴吃桃的情境:

盤子裡有2個桃子,第一次吃了乙個,第二次吃了乙個,盤裡乙個也沒有了……學生在仔細觀察、充分交流的活動中,體驗「從有到無」的變化,感知0的含義。通過生動的聲音、形象直觀的畫面、表現手法的靈活多樣,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優化小組合作學習

契訶夫指出:「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 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

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小組討論、遊戲、辯論、合作解決問題等各種形式的學習交往活動,可以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和理解別人的看法,促使他們不斷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從而大大地活躍他們的思維,拓寬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創新的熱情。

1.巧建學習小組促進生生互動

通過多次的課堂教學觀察,筆者發現在一些小組學習中往往都是思維活躍的學生主宰了一切數學活動,其餘學生只能作為配角被動參與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往往都流於形式。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組織好學習小組,同時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靈活運用小組活動,及時調整學習小組的組合形式,不同的組合,將使不同的教學內容達到各自滿意的效果。

如在教學「平均分」時,通過同桌合作先分一分手上的15個三角形,然後由同桌展開討論,說說可以怎麼分。再由前後四位同學交流,在肯定自己觀點的前提下,接納其他同學不同的分法。然後再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怎樣的分法才叫「平均分」。

這樣一步步隨著小組的擴充套件,得到的資訊越來越多,最終在全班達成共識。

2.建立有序的合作學習常規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同時也給教師的課堂管理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常規。首先組內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如在我的教學班上,每個學習小組都有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各一名。在四人交流「怎樣分15個三角形」時,組長的職責是先分工:誰動手擺三角形,誰做記錄,誰仔細觀察等。

在明確任務後再進行活動。最後將自己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其次要指導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技能。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等等。在「平均分」練習環節上我出示數字「24」,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怎樣才能平均分,然後把自己的分法說給小組其他同伴聽。

在小組交流時,我發現有的學生不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有的學生要打斷別人的發言,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從組長開始,當乙個同學匯報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想一想他(她)是怎樣分的?是否合理?

對做的好的同伴要給予鼓勵。這樣讓學生在說一說、聽一聽、想一想、評一評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參與、獨立思考,不僅使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而且還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實踐教學中時常還會發現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發言時聲音太大影響到了其他組的同學,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

針對這些情況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你可以這樣說,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還可以說:

對不起,我認為你說得不正確,我覺得……」這樣的小組交往學習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等社會品質,有助於學生形成性格開朗、積極進取、與人親切交往、真誠合作等心理素質,並且可以使學生在相互幫助、接納、讚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

3.選擇適當的合作交流契機

調查表明,許多學生對稍難的問題不願作深入地思考,他們或是對自己的思維能力缺乏信心,或是缺少思維的觸發點。因而用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尤為重要。教學時我們要合理選擇合作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可以把那些僅憑個人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型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

如在「平均分」這一課的練習上,我設計了一道開放題:24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你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學生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辦,乙個個緊鎖眉頭,陷入了深思。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想法容易產生懷疑,決斷不下來,希望從別人的發言和交流中得到啟發,得到驗證。此時安排合作對這個問題進行**,效果就會比較好。我抓住這個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交流學生不僅得出了「把24個湯圓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吃,每人可以吃6個。

把24個湯圓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吃4個。」而且有的組還得出了「把24個湯圓平均分給8人(3人),每人吃3個(8個)。把24個湯圓平均分給2人(12人),每人吃12個(2個)。

」 這樣的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 「湯圓」總數不變,吃的人數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在學生獨立學習時,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問題,產生認知衝突時組織合作;或在學習重點、難點時出現思維障礙無法排除等時候組織小組合作,都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數學課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如果有人問 數學課堂上什麼最重要?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對於數學課堂而言,學生的學習狀態比什麼都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生命狀態和未來發展,帶給學生的遠遠超過了數學知識與技能本身。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恪守這樣一種思想 教育應當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而不是應試的機器,教學應當承...

優化語文教學關注學生生命狀態

摘要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從切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構建學生主體地位出發,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課堂匯入 教學情境 小組合作學習 思維過程 課堂心理環境 反饋評價過程 學生的學習素質等方面的問題。關鍵詞 優化教學關注學生狀態 新課程倡導 以人為本 注重人的價值。人是以生命的...

關注學生學習起點

關注學生學習起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前段時間聽過五年級的一節數學課,關於圓的周長怎樣計算 用公式 圓的周長 直徑 圓周率 課堂上呈現了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 我們認識了圓的周長,那麼,怎樣才能知道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呢?生 可以利用公式計算 圓的周長 直徑 圓周率 學生一上來就說出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