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複習

2022-04-01 18:05:29 字數 4082 閱讀 4422

一、填空

1、一般認為,教學方法指的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採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 學 )的方法的統一。

2、對於科學本質的界定,就小學科學課而言,它從(實證意識)、(邏輯思維)、(質疑精神)三方面體現科學本質。

3、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主導教與學的方法和過程,也是教學的(結果)和(標準)。

4、按學生獲得的資訊的**分類,演示法、觀察法屬於通過(直觀)途徑獲得資訊的方法。

5、**法的基本程式有(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訂計畫、(觀察實驗)、收集整理資訊、(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

6、科學中的實證意識即(科學是講求證據的,科學的結論是經得起證實,也經得起證偽)。

7、「示範—模仿」教學法屬於與(習得動作技能)有關的教學方法。

8、課時教學目標設定時應用不同的( 行為化動詞 )來表述。

9、小學科學課以**為核心,**即是小學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方式)。

10、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科學習慣)。

11、教學方法是( 教)的方法與( 學)的方法的有機結合與統一。

12、**式學習的基本方式有:(問題討論式)、知識發現式、(實驗探索式)等。

13、按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導活動分類,講授、談話、演示屬於(教師的傳授)活動為主的方法。

14、20世紀80年代蘇聯對教學方法定義為:為達到教育目的而調整 (教師) 和 (學生)相互聯絡的活動方式。

15、教學目標一般包括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

二、簡答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涉及哪三方面?

答:《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涉及這三方面:

對科學知識的積累和應用

對科學**的過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實踐

對與科學相關的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2、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有哪些方面?

答:關於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國內有學者對此作過專門的論述,有六個方面:①教學任務;②教學內容;③教學允許的時間;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水平、實驗技能、學習興趣、發展水平等);⑤教師本人的特色(善寫、善說、善於用實驗說明問題等);⑥學校的教學裝置和經濟狀況。

3、在小學科學課材料準備中,後續材料有什麼作用?

答:後續材料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問題的複雜性,並使學生在逐漸複雜的問題中思維活動步步深入,步步推進,繼而給人以強烈的**慾望和動力,促使學生去進一步發現。

4、《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對常識大綱有哪些突破?

答:1、更加注重學到知識的學以致用,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並養成習慣。2、強調用科學**式的學習方法學會科學**。

3從保護和發展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出發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與情感,而不是簡單地歸屬思想品德教育。4、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資源、關心科技新發展等現代科技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5、科學**中為什麼要強調「教師傾聽學生」?

答: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學生的個人知識),首先傾聽他們現在的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並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彼此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

通過傾聽學生,教師能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學生經驗背景中已經擁有和仍然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並決定需要由教師補充哪些介紹;通過傾聽學生,教師能準確地判斷學生們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們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從而果斷地決定在何時介入討論,以何種方式介入;通過傾聽學生,教師還能對各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乙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判斷由教師分析深入到什麼程度是在學生的接受範圍之內的。實際上,正是通過傾聽學生,通過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與疑惑,教師對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做出決策。

6、**式學習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答:以提出(發現)問題作為**學習的開始;以科學**活動作為學習的主要形式;以學生已有的經驗與認識作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以事實和證據作為科學解釋的依據;以合作學習作為科學**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開放作為**學習的前提;以**的過程作為評價的主要物件。

7、交流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

答:交流是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而展現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過程即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帶來視界的敞亮。交流由於具有平等性、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發展,也使得學生個體思考通過交流成為集體智慧型。

a、表達自己的見解

表達自己的見解,就是「說」,就是將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這種「說」的能力包括: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組織能力等等,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甚至生活中不斷地提供練習的機會。

b、尊重別人的發言

尊重別人的發言,就是「聽」,就是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聽」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學習的技巧。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

c、小聲交流

小聲交流的目的是給大家提供乙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互相干擾。

8、科學**中為什麼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傾聽?

答:因為在**過程中,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所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可以使學生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

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讚賞、分享、互助,等等。因此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傾聽。

9、只有讓學生置於互動式的合作學習氛圍中才能實現有效的合作,那麼教師可以從哪幾方面關注學生的互動?

答:教師可以從這幾方面關注學生的互動:

一是關注學生的表達;

二是關注學生的傾聽。

10、教師指導下的科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答:教師指導下的科學**應該把重點放在以下四個方面:

提高**滿足學生求知慾

提高**獲得關於身邊世界的理解

提高**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鍛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與態度,初步習得科學方法。

逐步獲得對科學**本身及科學本質的理解。

三、辨析

1、「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因此,科學課中每堂課必須要進行**。

×2、選擇有結構的材料應注重啟發性、趣味性、後繼性和層次性。

答:正確。有結構材料是對自然現象或運動變化「濃縮」的材料。

必須組成啟發揭示科學概念的結構,從而啟發學生去**。面對帶有啟發性的學習,學生會產生自主學習的衝動,產生要**的問題,無需教師的啟發。

3、在討論、辯論活動中,教師不必多干預,可以讓學生盡情的展開討論,效果更好。

√4、**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5、為了體現**活動的開放性,一位老師在上《磁鐵》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磁鐵的性質。為多個小組分別提供了多種開關的磁鐵都兩塊、遊戲棒、紙片、鐵釘、玻璃、塑料、回形針、牙籤等材料,然後說:「同學們,接下去讓你們自由玩磁鐵,但在玩中要有所發現磁鐵的特性,待會兒我們看看哪組發現的最多。

」於是,給了學生們足夠的時間玩磁鐵。你認為這位教師選取這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嗎?為什麼?

答:不合理。

(1)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玩磁鐵可以,但在玩之前,應該讓學生明確怎麼玩,特別是材料多了以後,學生感覺摸不著頭腦,**的目的不明確。

(2) 教師還應給予**方法的指導,磁鐵的特性有許多,利用這些材料可以發現磁鐵哪方面的性質,怎樣進行實驗,應給予明確。因此,學生在**過程中,教師的恰當引導不可忽視。

四、觀點論述

1、小學科學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如何突出「科學味」?

答:就小學科學課而言,它在以下三方面體現科學本質:一是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二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三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作為一線的科學教師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科學教育的大方向,我們的奮鬥目標。只有很好地把握了科學的本質內涵,將科學教育的巨集觀目標與現實教材巧妙地融合,才能突出「科學味」。對科學本質了然於胸,才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關注點滴,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2、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整合科學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答: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和技能目標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多的是隱性的。對於兒童來說,知識的獲得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覆的模仿練習,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和體驗的過程。

《新課程中學科學教學評價》複習

一 名詞解釋 1 質性評價 是指在特定的背景下,通過現場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或者是與有親人員進行深入交淡以及查閱有關書面材料等方式,對評價物件的屬性要概念或程度上作質的規定,然後進行分析評定,以說明評價物件的性質和程度 2 學生全程評價 全程評價就是對學生在不同時空 通過不同途徑獲取的知識進行整體科學...

新課程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複習

一 填空 1 按學生獲得的資訊的 分類,演示法 觀察法屬於通過 直觀 途徑獲得資訊的方法。2 對於科學本質的界定,就小學科學課而言,它從 實證意識 邏輯思維 質疑精神 三方面體現科學本質。3 課時教學目標設定時應用不同的 行為化動詞 來表述。4 20世紀80年代蘇聯對教學方法定義為 為達到教育目的而...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就科學學科而言,如何準確地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核心,卻是乙個嶄新問題。以前的大綱把目標分解為三大塊,即知識 能力與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師是首先考慮如何達成知識目標,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兼顧能力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這樣,過去的自然課就總會在課的結尾形成一些結論性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