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數學教學的實踐

2022-03-06 02:25:17 字數 4855 閱讀 5102

彭新安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化、競爭綜合化的時代,競爭的焦點是人才,人力資源已成為乙個國家最具競爭力的重要國力,而我們的學生未來能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呢?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新觀念,怎樣幫助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下更好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參與國際社會的競爭呢?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網路教學既符合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乙個極具價值的嶄新課題。

為此,我們學校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以下研究和實踐。

一.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資訊,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來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它與傳統教育觀念有著本質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習**,傳統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講」、學生「聽」的直接傳授方式進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處於受灌輸的被動地位,其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而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個體主動建構的,學生必須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並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外部資訊進行選擇加工,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簡單的資訊輸入、儲存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雙向相互作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要與他人進行對話、溝通等的互動活動,對不同的看法進行反思,嘗試以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澄清事實,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

2.從教學**,傳統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而不是鼓勵學生自己分析他們所觀察到的事物,這樣做不利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建構主義的教學,是要努力創造乙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其教學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從上可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本質上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自主的、富於創造性的,並重視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這些都與當今教育改革的發展是相一致的,是實施數學網路教學的理論依據。我們可以把在建構主義下的數學網路教學模式總結如下:

二、數學網路教學的實踐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以及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我們選擇七年級下冊「軸對稱」這一內容進行數學網路教學的實驗。

1.課前的準備。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學習環境的創設。我們通過雜誌、網際網路等途徑收集了與軸對稱相關的**和文字材料,其中部分是教材的內容,而更多的則是教材的有效補充;並按照教材的知識體系,組成「軸對稱」**,**的各網頁間以超級鏈結的方式連線,可滿足學生的任意檢索、瀏覽;同時,還收集了網際網路上有關**位址,留待課堂教學使用。

另外,教師還要求學生對該章節的內容進行初步的預習。

2.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景,引入課題

題目:如圖1,在鐵路a的同側有兩個工廠a、b,要在路邊建乙個貨場c,使a、b兩廠到貨場c的距離的和最小.問點c的位置如何選擇?

(二)、引出課題,利用常見的圖形,歸納出軸對稱的共同點。

1、 給出已知臉譜的半邊,利用畫圖軟體,補充完整。

2、在虛擬網觀察**。**

3、討論、提出問題:

⑴這些圖形的特點有哪些?

⑵歸納出結論:沿中間線對折重合

⑶什麼是軸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

⑷學過的幾何圖形中,那些是軸對稱圖形?那些不是軸對稱圖形?

⑸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舉例說明(漢字,英文本母,生活中的事物。答略

創設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解決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創造。並且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通過問題引出課題。

利用電腦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自主探索,通過問題的解決,著重培養學生以

下的能力: 1)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電腦軟體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4) 培養學生上網查詢資訊的能力。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

而演示用的是自製課件。學生也可利用:用關鍵字「對稱」搜尋資料。

(三)、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與結論:

怎樣畫軸對稱圖形(已知乙個圖形關於一條直線的對稱圖形)

問題1:畫已知點關於已知直線的對稱點。

問題2:畫已知線段或直線關於已知直線的對稱線段或直線

問題3:畫三角形或多邊形關於已知直線的對稱圖形

呼叫幾何畫板歸納出下列結論:平面上的兩個圖形,將其中乙個圖形沿著某一直線翻摺過去,如果它能夠與另乙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兩個圖形中的對應點(即兩個圖形重合時互相重合的點)叫做關於這條直線的對稱點。

如果一點在對稱軸上,它的對稱點就是它本身。

性質1: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一條直線對稱,那麼鏈結對應點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性質2:如果鏈結兩個點的線段被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點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通過幾何畫板,利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決三個問題;再利用問題歸納出與對稱有關

的性質與結論。從認識論的角度說,讓學生對新問題先從感性認識,再上公升為理性認識, 再用理性認識來指導實踐。對於基礎差的同學,自製了現成的幾何畫板軟體,通過演示也可達到目的。

(四)、解決問題。題目:如圖1,在鐵路a的同側有兩個工廠a、b,要在路邊建乙個貨場c,使a、b兩廠到貨場c的距離的和最小.問點c的位置如何選擇?

(五)小結

從以下方面讓學生自己進行小結:1) 從數學知識方面,我獲得了……2) 從資訊科技方面,我提高了……為這個問題的難度非常大,一次解決不易。為了便於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先拆分成與題有關的幾個小問題來一一認識,並在電腦上利用幾何畫板軟體對此來進行研究。

使學生更易理解與接受。對於不會的同學,我自製了對於問題的現成演示課件。

分析:(1)、是否存在這一點?(得用幾何畫板軟體尋找這一點)

(2)、這點的確定位置與什麼有關係?(利用軸對稱的結論)

(3)、證明的方法與理由? 呼叫幾何畫板,畫**決問題

通過學生的自己小結,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收穫,不僅可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可以直接反饋出這節課的效果,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4) 這節課給了哪些啟迪……

(六)延伸與拓展

(1)、利用對稱設計圖示,圖徽。觀察2023年奧運會的會標,設計自己班級或其它的有創意的設計。

(2) (閱讀課外資料)上教師的虛擬網查與對稱有關的知識,加強理解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稱與美,對稱與建築,對稱與其它學科,對稱思想,數學中的對稱,對稱與科學家,對稱與生活。

(七)作業分層練習

(1)、必修題:用尺規作出△abc(如圖) 關於直線 l 的軸對稱圖形.

(2)、選修題:如圖, 要在河邊修建乙個水幫浦站, 分別向張村, 李村送水.修在河邊什麼地方, 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寫出已知, 求作, 並畫圖)

(3)、利用電腦、設計會徽、圖案(略)

了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設計了延伸與拓展,讓學生對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與這課有關的**是: 學生也可利用等用關鍵字「對稱」搜尋資料。作業提倡分層教學的原則,這樣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也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本次的教學實驗,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有了較大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改變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類認識活動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但是,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一般是前人在實踐中積累下來的間接經驗,學生往往缺乏感性認識;而且傳統教學重視的也是學生對結論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過程。本次教學中,教師將課本中結論性的內容轉變為具有探索精神的資料和資訊,一方面使學生能夠利用網路獲得極為豐富、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自己去體驗人類取得成果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成為學生今後實現自我發展的寶貴經驗。

2.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本次教學實驗,通過計算機網路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學生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下,通過自主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等過程,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3.教學內容與教材形式的改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教材——尤其是教科書。

網路為教學提供許多具體經驗,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為活躍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條件;同時,網路使教材以超文字形式呈現,打破傳統教材的線性結構,使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和自身的實際需要,從網路上獲取大量的資訊進行學習。

4.在計算機使用上的變化。在本次教學中,計算機已不再是教師一人所操縱,不再單純是教師授課的演示工具,而更多地體現了其在資訊交流、個別輔導、提供資源環境等方面的作用。

計算機已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與情感激勵的工具,是豐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

四、網路教學中的問題和思考

1、教育觀念的開放性

從教學實踐來看,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帶有鬆散性、不確定性、難控制性。因為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資源有以下幾個特點:(1)資訊資源是永遠開放的;(2)傳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3)傳遞系統是多**的;(4)知識是跨越時空限制的。

這就決定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是:(1)具有開放性;(2)學習過程的互動性;(3)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4)內容形式的多**化。

因此,教師必須要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否則,無法適應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教學。但是如何形成「開放的教育觀念」呢?

2、教學空間的開放性

從本人的教學實踐來看,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具有互動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具有自主性和個性化。這就要求網路教學的教學環境必須是開放的,要營造適合於網路教學的資訊教學環境,即硬體環境和軟體環境。

3、教學時間的開放性

由於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因素,要使學生在一堂課內完成「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或網上協作――課題小結――網上測試」的教學過程,時間是非常緊迫的,這就要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具有「開放的教學時間」。

4、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顯然,評價網路教學課不能用傳統的、封閉的教學評價標準來衡量,這就要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需要「開放的教學評價」。

網路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網路技術的崛起,不但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也給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產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對於教學我們不能只把它看作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而應看到會使用網路 具有網路思維是我們的學生生存的必備條件。計算機網路教學模式帶給數學課堂新的活力,同時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 網路環境下課堂教...

網路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新型教學的研究

作者 王繼國 數學教學通訊 初等教育 2014年第04期 摘要 基於資訊化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有助於豐富 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資訊化網路平台建立開放的教學管理學習平台,能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 最優化的共享.關鍵詞 資訊化 網路環境 新型課堂教學 資...

網路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演講課教學實踐研究

作者 黃開紅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第06期 摘要 開設大學英語演講課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效提公升其綜合素質。將大學英語演講與網路技術進行整合,有助於建設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有效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融合教師 學生 網路與課堂四因素的多維度關係,增強大學英語演講教學的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