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避免的幾個傾向

2022-02-02 06:51:53 字數 1267 閱讀 3008

作者:陳志方

**:《數學教學通訊·中等教育》2023年第10期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的理念在指導廣大一線教師實施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一些普遍的不良傾向,本文試對這些不良傾向進行**.

關鍵詞:情境應用;問題設計;思維培養;合作交流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課堂教學的變革,課堂教學變革的關鍵在教師. 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大教師在理念上已形成共識.

教師們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途徑. 由於廣大教師都是在摸索中前進,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傾向. 這些傾向具有一定普遍性、隱蔽性,本文提出來,以供廣大教師借鑑.

情境應用的理想化傾向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然而在情境的創設與應用中,很多教師容易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水平,創設過分理想化的情境,導致情境應用不順暢,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例如,在蘇教版《餘弦定理》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引出餘弦定理,採用了這樣乙個問題情境:牽牛星a與織女星b分別距地球約17光年和26光年,從地球上觀察這兩個星的張角為34°,求牽牛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cos34°=0.83).

這個情境設計的本意是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利用正弦定理無法解決),從而引出餘弦定理的推導. 課後筆者與授課教師的交流中,了解到他的思路如下:情境 [數學化]問題(△abc中,已知邊a,b及∠c,求邊c) [學生已有知識]用正弦定理解決 [認知衝突]向量(=+) [推導]餘弦定理 [應用]問題解決.

然而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一過程很不順暢. 很多學生對光年這一概念不理解,導致注意力的分散. 在正弦定理無法解決後,學生轉而利用作高去解決,在計算上又花費了很多的時間.

由於思維定式的作用,學生很難想到利用向量去解決. 教師花了很大的力氣去引導,學生仍感到不自然. 其實教師的設想是學生能夠主動地、比較熟練地運用向量這一工具.

實際上,由於問題的背景不是向量,教師過高地估計了學生主動運用向量的能力,直接導致了這個情境運用並沒有達到預先設想的效果. 在上第二遍時,我們共同討論做了如下的改進:直接以△abc中的基本的向量關係=+作為情境,先利用向量推出餘弦定理,而後再解決應用的問題.

這樣的處理方式站在學生向量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做過高的跳躍,學生能利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加以解決問題,在實際上課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見,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避免脫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避免情境應用理想化的傾向.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教學之思2012 06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應盡量做到把課程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教師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關注課...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反思 楊俊峰反思一 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目的不同於目標。只有在對目的進行具體細化後,即提出達到目的的手段 時間以及檢驗目的是否達到的工具 步驟以後,目的才會變成目標,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是在具體情景下學生行為變化的結果,是用 學生學會了什麼 的說法來表示的,而 目的 一詞的涵義...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七年部本學期我們七年部為了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實行 雙案導學,合作 的教學模式。在近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中,結合課改和自己的教學實際,反思如下 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悲喜參半。欣喜的是,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逐漸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 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