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反思集分數的基本性質下學期

2022-02-02 02:44:24 字數 5237 閱讀 4093

五年級教學反思 1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之後,並在已有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用「猜想——驗證——反思」的方式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生在大問題背景下的一種研究性學習。這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挑戰,而且對教師也提出了挑戰。

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強解決問題的現實性。採用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操作,再分析怎樣做的方式,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最後運用知識,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的特點是學法的設計。從大膽猜想、實驗感知、觀察討論到概括總結,完全是為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設計的。具體表現在:

1.學生在操作中大膽猜想。

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設計者只是提供了乙個材料,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討論、交流,而不是填鴨式地講解,使學生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並且注重聯絡舊知,完善學生認知結構。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並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他們主動**的慾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通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夥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較為寬泛的時空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凸顯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特性。

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練習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教學反思2

《因數與倍數》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概念課。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以拼圖比賽為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快速把12個小正方形擺出乙個長方形,再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擺的長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種不同的擺法和三種不同的乘法算式。

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學生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乙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說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後,教師緊接著提問:

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接著再提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

在學生說出方法後,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乙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匯報時,能藉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乙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並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只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

作為老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於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況下,不是重複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乙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接受並掌握。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節課另乙個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就是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乙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於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啟用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借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找乙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出從小到大找乙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這一環節教學的成功,也使我改變了教學的觀念——適時放手,會看到學生更精彩的一面。

以後教學需大膽相信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既備教材又了解學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由於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並不輕鬆,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今後,應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反思3

《2、5倍數的特徵》

2、3、5倍數的特徵屬於比較抽象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理解的掌握起來並不容易。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聯絡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注意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首先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學生表演三種集體舞這一教學資源,創設了問題情境,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後,又讓學生利用百數表這一學具自主**2、5倍數的特徵,把數學和生活有機聯絡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

整節課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等多層次的互動。整個教學力求把知識的傳授、思維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機融為一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讓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從而實現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有許多環節處理極不得當,有待進不步改進。如自主**2的倍數的特徵一環節,引導全班學生使用百數表**,應要啟發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教學反思4

《質數與合數》

概念教學關鍵要讓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大膽猜測、動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形結合,引導學生建構數學知識。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20個正方形,首先帶領學生分析了用2個、3個、4個正方形拼擺長方形的情況。我在白板上拖動正方形把拼出的長方形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

2個、3個、4個、小正方形各能拼出1種、1種、3種長方形。於是我故意丟擲引發矛盾的問題:是不是小正方形個數越多,拼出的長方形的個數越多呢?

學生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會認為「正方形的個數越多,拼出的長方形的個數就越多」,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驗證發現並非如此。這時,我要求學生不拼擺而直接寫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學生都順利寫了出來。寫出後,學生發現:

拼成的長方形的個數與乙個數的因數有關,乙個數的因數個數越多,拼成的長方形的個數也就越多。我引導學生把只能拼成一種和不止一種的分開排列,進而引出了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由於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學生比較準確地概括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整個教學過程,以活動為載體,學生經歷了操作、觀察、發現、歸納概念的數學化過程。

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

對於1這個特殊的數,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而是在學生的爭辯中得出上面的結論,這樣學生對於1的特殊性才會有更深刻的理解。然後,引導學生分類,自然數根據因數個數,又可以分成質數、合數和1。在前面自然數分成奇數與偶數的基礎上,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絡,明白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分類,便有不同的結果。

分類後讓學生用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介紹自己的學號,對這兩對易混概念進行了區分,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學中結合對73的判斷我引出了製作100以內的質數表,我問學生你們打算怎樣製作?有的學生說找因數,我順勢而導,我們要找每個數的因數嗎?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排除嗎?

於是自然地引出篩選1—100中質數,通過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如何篩選得更快,激發學生**的慾望,學生從倍數特徵入手,進行分析,劃掉了2、3、5、7的倍數,留下了2、3、5、7,製成了100以內的質數表。

在本節課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的情境,關注了學生的探索過程,但對後進生關注不夠,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做到關注每乙個學生,特別是要關注後進生,同時要發揮激勵和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整體的發展。

教學反思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徵。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它們二者的關係。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影象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方體的特徵。共分三個層次進行:讓學生通過感官了解長方體的面、稜和頂;利用教具學具和討論提綱,幫助學生自己去認識並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通過影象和練習,學生會看平面上的立體圖,掌握長、寬、高。

第二部分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共分兩個層次進行:利用長方體長、寬、高的變化來認識正方體的特徵,會看立體圖;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反思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充套件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就是理解表面積的概念及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對舊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空間思維還沒有真正形成的情況下。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和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合作**。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長方體引入新課,長方體有六個面,你想知道長方體的六個面到底有多大嗎,請你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想辦法解決。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認識到「必須計算出六個面的面積總和」,這時教師因勢利導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然後再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

這樣設計能激發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喚醒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產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自主**

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其次,用課件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形,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展開圖形的特徵,面與面之間的關係,自主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歸納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分層練習,拓展延伸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並在鞏固知識的過程中拓展延伸。教師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求表面積?

(1)無蓋的玻璃魚缸;(2)洗衣機布罩;(3)餅乾盒商標紙的大小;先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然後交流解決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不能千篇一律的按公式計算,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使學生明白了數學**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課的興趣。

《分數的基本性質》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 在分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對於以後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課時,這節課我大膽利用 猜想和驗證 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得到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地主...

分數基本性質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本設計利用創設的有趣生活情境設定懸念,整個過程引導學生經歷了猜想 操作 觀察 推理驗證 推廣應用 拓展延伸等過程,充分體現了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的全新教學理念。全程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主要體現以下兩個特點。1 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利用巧設小猴子吃西瓜的生活情境,向學生提...

分數基本性質反思

同研反思 上了 分數基本性質 這一課,我收益頗大,特反思如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本次小老師開講學案的設計,為提高學生積極性,特創設了乙個故事情境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 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三分之一 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六分之二 老三分到了這塊的九分之三 老大 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