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學反思

2022-02-02 02:44:19 字數 1155 閱讀 5504

小學五年級第四單元教材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乙個加數=和-另乙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關係來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

而新教材則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義,進而學會解方程,還能使之與中學的移項解方程建立起聯絡。

在教學前,由於我個人比較偏好於傳統的教學方法,總覺得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比較麻煩。為了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乙個乙個等式,是乙個數學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乙個具體的東西,利用天平這樣的事物原形來揭示等式的性質,把抽象的解方程的過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過程是乙個等式的恒等變形。並能站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這一角度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此課的情境,通過直觀演示,充分給學生提供小組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等式」與「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不斷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促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靈活地運用此規律來解方程。從而,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學習活動是那麼的有滋有味,進而使我很順利地就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通過近段時間的學習,發現學生對這種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樂意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但同時讓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 56÷x=8等型別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用等式性質來解就比較麻煩。很顯然這種方法存在著目前的侷限性。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乙個數,真有點麻煩了。

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但是用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答就比較簡單。

2、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

總之,要使孩子們愛學、樂學,教師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理解教材,並要懂得為教學去創設合理情境,從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學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模式。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問題,鼓勵學生演算法的多樣化,真正體現課改精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解方程教學反思

二,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感悟他的妙用。小組合作 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x 3 9 方程的解法,並且分組匯報。教學中應注意進行對比,解x 3 9 方程。最後進行歸納總結含有加減法方程的解法。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說,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

《解方程》教學反思

by bjxrb1推薦 蘇教版五下 解方程 是乙個新教材與舊教材不同的一部分內容,舊教材主要通過四則運算內部的關係來求未知數的值,而新教材為了與初中的教學內容進行銜接,引入了等式的性質來解決問題,如何教學這部分內容,一需要研究新教材,二要注重知識的內部聯絡來解決問題,求得未知數的值。通過這幾天的教學...

解方程教學反思

1 認知基礎的 頑固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熟練地掌握某種法則以後,往往就很難從另一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也就不容易順利地實現由 過程 向 物件 的轉變。在一至四年級,學生都是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做計算的,它既是學生十分熟悉的運算規律,同時又為新知的學習提供了合適的基礎。方程是把已知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