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2-02-01 06:53:33 字數 3612 閱讀 9022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9~90頁。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枚舉和倒過來推想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通過解決例1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等量替換的策略。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後的數量關係,從而實現將複雜問題(含有兩個不同量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含有乙個量的問題)的意圖。「練一練」依然是把一種物體分裝在兩種不同容器中的實際問題。與例1的區別在於,大盒和小盒的關係不是用分數表示,而是用差數表示。

因此在依據題意將大盒替換成小盒或者將小盒替換成大盒後,原題中的數量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 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用相關經驗

師: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師(出示兩幅天平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師:(指圖1)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從圖中你能看出1個蘋果的質量和1個香蕉的質量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生:1個蘋果的質量是1個香蕉的2倍。

生:1個香蕉的質量是1個蘋果的1/2。

師:(指圖2)如果要使天平保持,右邊托盤裡應該怎樣放?你是想的?

(課件動態演示把1個蘋果換成2個香蕉或者把2個香蕉換成1個蘋果)

師: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時,大家用到了「換」的方法,這是數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換。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替換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探索實踐,研究替換策略

(**呈現倒題,引導分析)

例題:小明把720毫公升果汁倒人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公升?

師: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已知條件?

師:你覺得哪一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大杯和小杯容量的關係還可以怎樣說?

生: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1個大杯可替換成3個小杯。

生:3個小杯可替換成1個大杯。

師:現在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嗎?為什麼?

生:不能。

師:怎樣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互相說)

師:學生交流替換方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進行替換,列出算式解答。

、列式計算,然後班級交流

師: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人手進行檢驗?學生完成檢驗過程。

(先讓學生自由說一說,從而體會檢驗的全面性。交流中明確:要看結果是否同時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即:

①看6個小杯和1個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公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師:剛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運用了什麼策略?

生:運用了替換的策略。

師:剛才解決問題時,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大杯和小杯為什麼要替換?使用替換這個策略有什麼好處?

三、靈活應用,鞏固替換策略

同學們剛才用替換的手法解決了問題,這道題你會解決嗎?(課件出示)

⑴小明把720毫公升果汁倒人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多20毫公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公升?

師:還能用替換的方法嗎?

我們來研究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怎樣替換?(課件演示)把乙個大杯換成乙個小杯,會出現什麼情況?那乙個大杯換成乙個小杯,就要去掉幾個20毫公升?

替換後一共幾個小杯?還能裝下720毫公升嗎?(課件演示720-20×6)

咱們再來研究把小杯替換成大杯的情況。(課件演示)

(把6個小杯替換成6個大杯容量就增加20×6=120毫公升,演示720+20×6)

學生選擇一種方法解答,並匯報每一步的意思。

四、回顧反思,發現變化

1.剛才又解決了兩個問題,回過頭來冷靜的思考思考,我們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有相同的地方嗎?有不同的地方嗎?先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再與小組裡的同學一起交流。

2.學生思考並小組交流。(把兩題放在同乙個螢幕上,在學生回答後,用顏色把不同的條件顯示出來)

倍數關係的是乙個換幾個,杯子的數量變化了,而總數沒變;相差關係的是乙個換乙個,杯子的數量沒變,總數變化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數學就是這麼奇妙!在變與不變中存在著內在的聯絡。(板書)

倍數:總量不變,數量變化

相差:總量變化,數量不變

五、遷移延伸,應用替換策略

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成功的解決了幾個實際問題,在解題時,都用什麼策略?(替換),恭喜你們又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策略!現在請你們用替換策略,來解決一道題。(習題圖)

鋼筆的單價是鉛筆的6倍,鋼筆和鉛筆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讓學生獨立做到作業本上,老師巡視面批指導。集體訂正時學生說說過程)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嗎?

教學反思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做了一下幾點反思:

1.素材服務於策略。誠然,在解決本課所呈現的數學問題時,替換並不是唯一的策略,學生還可以用假設的策略、列方程的方法等等。但是,如何讓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理解替換的策略?

這就需要教者樹立「素材服務於策略」的意識。因此,本課在選擇教學素材時,依據教材提供的題材並進行了適當的加工與整合,旨在不把解決某一些問題作為主要目的!,而是通過這一類素材讓學生體驗替換這一策略是有用的。

例如教材中例題主要教學倍數關係的替換,「試一試」教學相差關係的替換。教者以「素材服務於策略」為出發點,將例題做了豐富性處理,即教學倍數關係替換後,通過不斷改變替換依自然過渡到相差關係替換,從而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替換策略的數學內涵。

2.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替換策略的形成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從課始的天平圖推理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經驗中關於替換的經歷,為理解替換策略做好心理準備和認知鋪墊。

在例題教學時,通過自主探索—-回顧反思—-變式訓練—對比概括等環節,組織學生開展畫圖、敘述、推想、驗證、比較、概括等豐富多樣的數學活動,完整地經歷了替換策略的形成過程。

3.體驗策略的價值。替換作為策略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在例題教學時,教者沒有任由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列方程、假設法等)解決問題,而是直接提出「怎樣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列式計算、檢驗結果之後,教者也並沒有結束例題教學,而是組織學生反思和比較,。在這之後的變式練習和鞏固應用中,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或之後,不斷體驗到替換策略的優勢——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4.提公升數學思想。教學過程中,教者依據「提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回顧解題活動」的教學線索,採用了回顧與分析、變式與對比、感悟與體驗等渠道,逐步使學生對替換策略達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水平,從而達到提公升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目的。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所遇到問題的型別在不斷變化,而解決這些不同型別問題的策略卻始終如一,學生對策略的運用越來越熟練,對策略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從而形成「化歸」的數學思想。

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一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教學目標 1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2 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3 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重點和難點 重點 1 正確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2 全面理解健康的含義,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3 了解調節情...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七月的天山 教學目標 1 學習略讀的方法,能夠通過比較快的閱讀,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寫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點。2 摘抄 默誦文章的優美句段,積累課文語言。教學重難點 1 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 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 鮮明 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體會並學習使用絢麗...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 訓練和提高了教育 的寫作能力 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及課題研究能力。研修的日子裡,我蒐集整理小學語文學科和圖音體學科近3 5年的有關教學資料,尤其是近年來小學語文界對當前語文教學一些熱點問題的反思和 的有關文章,積累了2000多份共計300萬字左右的資料。結合資料的閱讀和分析,以及自己多年來在教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