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

2021-12-31 22:26:22 字數 3162 閱讀 5430

寒亭六中郭順堂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

3.提高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知人論世比較鑑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激發學生想像,再現畫面,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

「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山中能有什麼呢?

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雲」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

思考:《答謝中書書》中的那一句話集中體現了陶弘景的白雲之志?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陶弘景是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陶弘景是留侯張良的鐵桿粉絲,深慕張良為人,雲「古賢莫比」。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敬仰留侯功成身退不慕名利的高潔。另一方面張良師從黃石道人,與陶弘景同屬道家一脈,可謂同道中人。

時逢亂世,不為良相,即做良醫。陶弘景同時還是南北朝時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

陶弘景自幼聰明,十歲讀葛洪《神仙傳》,便立志養生。不足二十,作諸王侍讀。雖在公門,不善交際,專心讀書。

三十六歲辭官隱居。梁武帝早年便與陶弘景認識,稱帝之後,想讓其出山為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兩頭牛,乙個自在地吃草,乙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

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雖不為官,但書信不斷,人稱「山中宰相」。

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徵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即屬此類。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答謝中書書》就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三文章結構。全文分為三部分: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第二部分,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採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觀照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清新峻麗。「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

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四合作**

1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在作者看來,山川之美美在**?

王國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佳句共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

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多麼清淨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餘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

2 陶弘景盛讚自己的隱居之地為欲界之仙都,作為道教達人的他為何在文中套用了乙個佛教用語——欲界?

陶弘景曾夢佛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他是乙個佛道雙修的奇才。

其實,佛也好,道也罷,都主張出世,不迷戀紅塵。所謂欲界仙都不過是作者隱逸情懷的外化。

五拓展閱讀

(帝)後屢加禮聘,並不出,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效曵尾之龜,豈有可致之理。

」國家毎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1 曳尾之龜與山野之牛有何共通之處?

2 翻譯

此人無所不作,欲效曵尾之龜,豈有可致之理。

六作業:

《與朱元思書》素描(首段)

作者:曾冬

這時候,風如一些玩累了的孩子,安靜地倦伏在兩岸的葉子上。比夢還要纏綿的塵煙,也被午睡的風收拾得乾乾淨淨。青山一身翠綠,比天空更純淨。

那些落花的往事,已隨春天埋進了記憶的河床。天靜,山空。這個夏日的午後,時光似乎已經停憩。

一葉小舟,是陽光的鱗片,在江面上任意飄浮。或西或東,或左或右,沒有什麼,可以束縛它自由的方向。內心的河流啊,隨思緒一路顛簸,淌過了黑暗的腹地。

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餘裡水路。目光所及的江南,被溫柔的流水一一撫摸。奇峭的山峰是大地閃電般的長劍,披著陽光的金縷玉衣,守衛在季節的入口。

水透明地奔跑在歲月逶迤的唇齒間,送走和迎來乙個個明明滅滅的日子。山奇,水異,天下獨此。

請仿寫《答謝中書書》素描

七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須兼顧兩方面,一是充分熟悉文字,二是審美鑑賞,這兩方面缺一不可。忽視前者,後者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忽視後者,對文字的掌握就流於膚淺。

答謝中書書

一 激情匯入 孔子曾經說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文。如 蘇軾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列舉,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邢台縣路羅中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邢台縣路羅中學 學習目標 1 朗讀並背誦課文 2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3 品味優美語言,作品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 討論交流 合作學習 匯入新課 孔子曾經說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字詞的梳理 2 根據注釋翻譯課文,並能背誦默寫課文 3 了解文章中的優美意境,嚴密結構和凝練的語言。學習重點 翻譯課文,掌握字詞,背誦默寫課文 學習難點 文章優美的意境,嚴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一 課前準備 1 查詢資料,掌握下面的知識 1 書 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