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

2021-07-03 08:11:43 字數 3300 閱讀 8837

答謝中書書.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讚揚;蚊子不停奔波,人見人打。多麼忙不重要,為什麼忙才重要。正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1)。

青林翠竹,四時(2)具備。曉霧將歇(3),猿鳥亂鳴;夕日欲頹(4),沉鱗競躍(5)。實是欲界之仙都(6)。

自康樂(7)以來,未復有能與(8)其奇者。

課下注釋:

(1)五色交輝:這裡形容石壁色彩班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

(2)四時: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5)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6)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神仙生活於其中的美好世界。

(7)康樂:指南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8)與(yù):參與,這裡指欣賞。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

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單句剖析

《答謝中書書》最後一句話「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有什麼言外之意?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要像謝靈運那樣,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發了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情感: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

先以感慨發端,然後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晴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作者介紹

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晚號華陽隱居,華陽真逸,華陽真人。劉宋時丹陽秣陵(今句容)人。 弘景從小就很聰明,博學多才,**林泉,好學道術,尤好著述。

幼年得葛洪《神仙傳》一書,晝夜鑽研學習,受其影響很深,遂立志養身術。疏眉長額,是乙個英俊的小夥子,由於他讀書很多,且善於琴棋、書法和作文章,曾作過齊、宜都王的詩讀,但沒有多長時間就辭職了,隱居茅山華陽洞「修身養性」,並鑽研醫藥書籍,隨後又避世至浙東、浙西等處,仍堅持道家戒律。可以說是乙個虔誠的道徒,在修道過程中,亦從事丹鼎,煉製了大量的丹藥。

梁武帝召他作官,他堅決不肯,被「屍解」 而死,終年八十一歲(一說「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 陶弘景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過後漢三國及兩晉南北朝的時期,當時患亂頻繁,疾病流行,古醫籍有很多都是在這個時期散失的。由於疾病流行,促進了醫藥學相應的有所發展。

弘景不僅長於天文、地理、氣象,還精於醫藥。因為他知識淵博,武帝即位後,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向他請教,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在藥學方面,他除煉丹外,對本草特有研究。

永明10年(公元492年),四十歲的陶弘景厭倦於官場鬥爭,辭職後,在句容縣的句曲山隱居,專心致力於醫學等科學研究。 句曲山又名茅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宮,以「華陽之天」命名,而弘景亦以此為號「華陽隱居」,開始了採藥著述和遊歷生活。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陶弘景年八十五歲,無病而卒。

臨死時,他囑咐**對他「薄葬」,**按他的遺囑執行了。死後被追贈為「中散大夫」,號「貞白先生」。 陶弘景推崇葛洪學說,對葛洪評價很高,曾說:

「葛氏舊方,至今已二百許年,播於海內,因而濟者,其效實多……」。又說:「抱撲此制,實為深益……」。

然因年代久遠,傳到弘景時代已闕漏未盡,脫簡不全。於是,他就「輒更採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後百一方,於雜病單治,略為周遍矣,昔應璩為百一詩,為箴規心行」。由此看來,弘景學術思想,是在葛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人一脈相承,而陶氏對其有所發揚光大。

儘管陶氏是乙個道教徒,但其治學卻是科學而嚴密的。他在補闕葛洪《肘後方》 時,為了避免後人將其所添補的東西,誤認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紅筆寫出來,以示區別,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可貴的。再如,他在補闕《肘後方》時 ,並不是盲目繼承葛洪之學,而是對其缺點錯誤進行了刪改,提高了原書的科學價值 。

由此看來,他於「補闕」之餘,也作了大量考證修改工作。因此,葛洪的學術成就 ,在很多地方融合有陶氏的學術思想在內。 陶弘景長期從事遊仙採藥和煉製丹藥的實踐,不斷豐富了醫藥學知識,他發現《神農本草經》幾經戰爭破壞與多次轉抄和錯簡,已十分殘缺不全,在此基礎上陶氏根據所得殘卷,「精粗皆取,無復遺落」,作了大量的歸納整理、增補修訂工作,「苞綜諸經,研括煩省」,「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注之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

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為我國藥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陶弘景一生著書很多,約二百二十三篇。

其中關於醫藥學的有《本草經集注》七卷,《肘後百一方》三卷,《夢書》一捲,《效驗施用藥方》五卷,《服食草木雜藥法》一捲,《斷穀秘方》一捲,《消除三尺要法》一捲,《服氣導引》一捲,《養性延命錄》二卷,《人間卻災患法》一捲,《集藥訣》一捲等。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散失 。 《本草經集注》,全書共七卷。

是陶氏在醫藥學著作中的代表作,它是在《神農本草經》收載藥物365種的基礎上,經過整理,並根據《名醫別錄》增添了藥物365種,共計730種,分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類而編撰成的,約成書於公元536年(?),是我國繼《神農本草經》之後,第一部按照科學方法分類的,有條理,有系統,並有豐富內容的中藥學名著。書中明確指出藥物的產地、採製方法和藥物的療效有密切的關係。

並對藥用植物的鑑別也有詳細的記載。同時,還考訂了古今藥物的度量衡。此外,本書最早著錄於阮孝緒的「七錄」中,從唐到北宋初年都有流傳,直到公元973年(宋開寶六年)開寶本草流傳後,才逐漸消失。

但其內容尚散見於《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之中,現僅存敦煌石室藏本的序錄殘本。另外 ,他還撰有《效驗方》,五卷,是一部臨床實踐的資料,對後世醫治疾病,起了一定的作用。 《肘後百一方》,是在蒐集整理散失不全的葛洪《肘後方》的基礎上,進行增補而成的。

在收集到原書七十九方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二十二方,共一百零一首。是**內外諸疾及論述藥物學的一部著作,全書共三卷,上捲三十五首,主要講內科疾患 ,中卷三十五首,主要講外發病,下卷三十一首,講「治為所物所苦疾」。仍不失葛洪原意,為一部適應倉卒發病的急症藥物手冊。

答謝中書書

一 激情匯入 孔子曾經說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文。如 蘇軾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列舉,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邢台縣路羅中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邢台縣路羅中學 學習目標 1 朗讀並背誦課文 2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3 品味優美語言,作品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 討論交流 合作學習 匯入新課 孔子曾經說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字詞的梳理 2 根據注釋翻譯課文,並能背誦默寫課文 3 了解文章中的優美意境,嚴密結構和凝練的語言。學習重點 翻譯課文,掌握字詞,背誦默寫課文 學習難點 文章優美的意境,嚴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一 課前準備 1 查詢資料,掌握下面的知識 1 書 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