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數加法法則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12-31 08:00:25 字數 3245 閱讀 5839

《有理數加法法則》是華東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六節第一課時內容,主要是通過問題情境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總結、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並能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它是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也是實數運算的基礎,也就是一切運算的基礎,

教法: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計問題串,誘導學生**、總結、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並能自主運用法則進行計算。重點突出異號兩數相加,明確有理數的加法,名義上是加,但實際上同號是加,異號則要轉化成減法。

最後將鞏固法則融入遊戲中,並將法則編成順口溜,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鬆。

學法: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自主分類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通過將法則鞏固融入遊戲、順口溜中,讓學生學得輕鬆,樂於學習,並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的意義。

2、總結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3、通過法則的探索,向學生滲透分類、歸納、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法則的探索與應用

教學難點:異號兩數相加

教學準備:預習教材,填上相應的空白,思考並舉出運用有理數加法的例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乙個不為零的有理數可以看做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

2、比較下列各組數絕對值哪個大?

①-22與30;②-與 ;③-4.5和6

3、小學裡學過哪類數的加法?引入負數後又該如何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

(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覆習回顧與本節課相關的舊知識。)

二、新知**

1、開啟教材,請一位學生將他通過預習得到的加法算式說出來寫在黑板上,並說出該式子表示的實際意義。

2、你還能舉出類似用加法運算的例項嗎?

3、觀察這些算式,從加數上看你可以將它們分成幾類?每一類和的符號與加數的符號有何關係?和的絕對值與加數的絕對值有何關係?

4、總結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突破難點:異號相加好比正數和負數進行拔河比賽,誰的力量(絕對值)大,誰勝(用誰的符號),結果考察力量懸殊有多大(較大絕對值減較小絕對值)。

(設定問題情境,**、總結、歸納法則。對比了華東師大版教材和北師版教材,都是以數軸為載體**法則的,並且這種載體非常有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以前也聽過其他老師上這節課,用多**課件展示向東走、向西走,要麼一晃而過,要麼總是糾纏不清,法則剛出來,便下課了,所以,我就更換了一種模式,讓學生先預習,然後說出這些算式的實際意義更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我認為只要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應該說理解法則中「和」的符號與「和」的絕對值的由來更容易一些。

)三、運用法則

例:計算

(1)(+2)+(-112)(-12)+(+123)(+20)+(+12)

(45)(-3.4)+(+4.36)(-5.9)+0

思維過程:一「看」二「定」三「和差」

(主要是通過設定一組題目,理解法則,並展現思維過程「一看、二定、三和差」,規範學生的解題過程)

四、鞏固法則

1、**車遊戲。

第一位同學說乙個算式,第二位同學說答案,第三位同學接著說乙個加法算式,第四位同學說答案,依次類推,誰卡住,誰表演節目。

2、填數遊戲將-8,-6,-4,-2,0,2,4,6,8這9個數分別填入右圖的9個空格中,使得每行的三個數,每列的三個數,斜對角的三個數相加均為0

3、思考:兩個有理數相加,和一定大於每乙個加數嗎?

(設定了兩個遊戲:**車和填數,另外就是打破了小學的思維定勢「和總是大於加數」,引入負數後,是有變化的。設定問題「兩個有理數相加,和一定大於每乙個加數嗎?

」讓學生對有理數加法理解的更深一些。)

五、小結

加法順口溜:有理加減不含糊,同號異號分清楚;同號相加號相隨,異號相減號大絕;相反數、和為0;碰見0、不變形。

(用一段「順口溜」識記加法法則)

六、作業設計

1、練習完成在書上,習題1~2完成在作業本上。

2、在圓圈內填上彼此都不相等的數,使得每條線上的三個數之和為0。

五、小結:用一段「順口溜」識記加法法則。

反思:「運算能力」是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而「有理數加法」是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也是實數運算的基礎,也就是一切運算的基礎,有理數加法法則是有理數加法運算的準繩,更是難倒了一大片初學者,有的同學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不但不能敘述法則,反倒連小學學過的非負數的加法運算也不會了,如何突破這個障礙,我認為關鍵還是加法意義的理解,應讓學生置身於現實情境中搞清楚加法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樣一來「和」的符號的確定與「和」的絕對值的確定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對比了華東師大版教材和北師版教材,都是以數軸為載體**法則的,並且這種載體非常有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以前也聽過其他老師上這節課,用多**課件展示向東走、向西走,要麼一晃而過,要麼總是糾纏不清,法則剛出來,便下課了,所以,我就更換了一種模式,讓學生先預習,熟知加法就是連續兩次變化的總結果,然後再給這些算式賦予新的實際意義更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其實,只要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應該說理解法則中「和」的符號與「和」的絕對值的由來更容易一些,通過操作,學生對於將算式置於實際情景非常感興趣。對於接下來將算式按加數分類,**和的符號與加數符號的關係,還有和的絕對值與加數絕對值的關係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得到「互為相反的兩數相加和為零」時就有學生提到:

異號兩數相加其實就是正負一抵消,餘下的部分就是和。看來只要在課堂上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身釋放出琢磨的能量比讓學生開啟大腦的錄音系統錄音要好得多。通過後續學習的考察,學生對於加法法則的記憶與應用並非停留在表面的記憶上,而是對法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沒有學生刻意追求用教材上的句子一字不漏地來敘述加法法則,他們都能用自己理解的語言來說明到底是為什麼。

再思考:這節課是我調入新的學校上的匯報課,領導還有同事們對我的課都做出了中肯的點評,最後一位頗有資歷的領導談到:數學教學應體現其本質,用「數軸」**有理數的的加法更能體現加法的本質,授課者應做好合理的應用。

換言之,本節課未能很好體現加法的本質。個人思考再三認為加法的本質就是「連續兩次變化的總結果」,用數軸表示向東走向西走,還是舉生活中的盈虧例項等都體現了加法的本質。新舊版本的華師大教材都是以「數軸」為載體**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這種載體的應用主要凸顯了直觀,變化的結果一清二楚,也體現了數與形的有效結合,無疑是一種很好而有效的載體,但我們為什麼不在教材現有載體的基礎上做一些突破,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理解加法運算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盈」與「虧」生活氣息濃郁,且學生熟知,會吸引眾多的學生參與,「同號相加」就是「盈盈」型或「虧虧」型,「異號兩數相加」就是「盈虧」型,(+5)+(-5)為什麼是0?顯然盈虧一樣,最終兜裡沒錢!而(+3)+(-10)為什麼結果取「-」且用「10-3」,盈少虧多唄!

最終還是虧了7元!將加法置身於這樣的情景更有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總結加法法則,理解加法法則。)

《有理數加法法則》教學設計與反思

4 總結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突破難點 異號相加好比正數和負數進行拔河比賽,誰的力量 絕對值 大,誰勝 用誰的符號 結果考察力量懸殊有多大 較大絕對值減較小絕對值 設定問題情境,總結 歸納法則。對比了華東師大版教材和北師版教材,都是以數軸為載體 法則的,並且這種載體非常有利於理解加法的意義,以前也聽...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教學反思

西山區海口依蘭中心學校 張文達 有理數的加法 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第三節內容,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是有理數計算的基礎,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教學。一 設計思路 1 通過球賽中淨勝球數的例項讓學生理解為後面的活動奠定基礎。2 結合有理數的分類情況,通過列舉法,將有理數加法可...

有理數的加法 教學設計與反思

有理數的加法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 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3.情感與態度 認識到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