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教學反思

2021-12-31 02:24:57 字數 1224 閱讀 8681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幾個要點:

1.面對真實的認知起點。

傳統的9加幾教學,在複習鋪墊時一般分以下三個層次:乙個數分成1和幾,9+1=10,9加1再加乙個數。表面上看,這三個層次的複習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但是,實踐表明,如此精細的鋪墊設計,同時也可能為學生**9加幾的演算法時人為地設定了乙個狹隘的思維通道(即一定要把9湊成10),不利於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事實上,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儘管學生在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時,會出現多樣化的演算法,但是,這些方法都有乙個共同的思路——「湊十」。因此,設計複習題時主要側重10加幾的口算,讓學生體驗10加乙個數比較簡便,從而為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

2.組織結構性的學習材料。

結構性材料的組織和呈現,是課堂教學不同於自然認知的重要標誌。

因此,例題的出示,明顯地表示兩數求和的情境,讓學生自然列出算式後,則把重點放在探索計算的方法上。交流過程中,提倡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思想,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此時,暫不比較演算法的優劣,只是在演示和板書時對其中的一種——「湊十」法進行了不露痕跡的關注。

「試一試」的學習,重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思路。由於9和4都離10比較接近,因此,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湊十」(把9湊成10和把4湊成10)。結合學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師輔以結構化的對應性板書,提煉學生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在數形結合中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然後通過兩種「湊十」法的比較以及「試一試」和例題的對比,使學生對「湊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積起感性經驗,為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內涵做好準備。

3.在探索規律中發展思維。

在計算9加幾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探索計算規律。從課堂板書到組織學生操作和圈畫,再到用卡片進行對應計算,以及最後的觀察和比較,教師引導學生逐步發現9加幾的加法計算規律,提公升學生的思維水平。特別是,比較和小結時,對9加幾的算式進行了整理,結合學生的發現和歸納,教師出示了更具結構化的算式,即:

9+=1,並讓學生進行推算、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9加幾的計算規律,同時又在引導學生探尋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使學生品味到數學內在的簡潔之美。

由本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數的運算的價值追求,除了理解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之外,還應學會有序、結構性地思考以及有條理地思維的習慣,進而了解數學發現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學會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靈活計算,從而建立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形成靈活與敏捷的思維品質。簡而言之,即要實現「思維方法叫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過渡和提公升,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理性精神。

9加幾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設想 林秀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9加幾,是學生學習20以內的進製加法的開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對以後學習8加幾 7加幾,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認為主攻方向不在於初步學會幾道9加幾的題目,而在於理解 湊十 的算理。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湊十法。整堂課是這樣設計的 一 複...

9加幾教學反思

執教 酈蓉 9加幾 是小學一年級數學第9單元 20以內的進製加法 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 9加幾 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 9加幾 的方法,並初步理解 湊十法 的思維過程 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獲得...

9加幾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在第一學段 1 3年級 的目標中指出 使學生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從這一理念和目標出發,我設計了 9加幾 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