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12-31 00:46:59 字數 4441 閱讀 4779

泛海希望小學

水的表面張力、毛細現象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我執教的這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神奇的水》第一課時。本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認識毛細現象。第二部分:發現水的表面張力。

最後為拓展活動:「讓瓶蓋停在水的中間。」目的是考察學生對表面張力的理解和應用。

【設計思路】

《神奇的水》一課是學生通過觀察、測量、體驗、描述、實驗、記錄等方法對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現象進行學習和**。

在設計時,首先分析如何正確的解決和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係」的問題。不把「表面張力」這一概念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著重學生們的**過程,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活動,將科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的結合起來。

其次,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每個活動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張力的第乙個活動是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發現水的神奇現象,掌握觀察的方法。第二個活動是讓學生們進一步發現水的神奇現象,自主描述現象。再通過**課件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此現象進行解釋。

努力做到逐層引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延伸興趣,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問題。

【教學目標】

科學**方面的目標:

1、會用多種感官和身邊的物品認識水。

2、會用語言和文字描述觀察到的現象與結果。

科學知識方面的目標:

1、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會進行猜測並通過做實驗驗證。

2、知道水能產生毛細現象,了解毛細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細心觀察、比較實驗現象,發現水面形狀的變化,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在**過程中能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願與同學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研究,在實驗中能大膽猜測,科學驗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感知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

難點:會進行恰如其分的猜測,並實驗驗證。

【教法與學法】

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經歷乙個**過程。學生採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經過**、實驗、觀察、匯報交流的**過程。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紙巾、水杯、墨水、硬幣、滴管、布條、等。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命離不開水,也觀察了水。不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還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節課,我們一起**水的神奇之處。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現在,我們做個實驗,看水往**流?

二、**過程

(一)認識水的毛細現象:

1.實驗:如果把紙巾的下部插入水中,猜猜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學生猜測。

(2)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分工合作,並做好實驗記錄。

(3)匯報交流:各組匯報,教育學生要學會傾聽。

「我們組**紙巾會濕變紅,經過實驗發現水會沿著紙巾自動向上公升。」

2.擴充套件思維:提問學生,除了紙巾以外,還有哪些物體也能是水自動向上公升?

(1)學生思考、討論、匯報:毛巾、粉筆、布、海綿、棉花、牆壁……

(2)學生繼續用其它物體實驗,也發現一些物體能使水自動向上公升,還有一些物體不能是水自動上公升。

(3)「對於這些現象,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4)學生提問題,老師幫助學生篩選問題。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物體,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發現——物體上有小孔、縫隙的水會上公升,物體上沒有小孔的水不會上公升;物體上有小孔的水會沿著物體上公升,管越細,水面上公升的越高……

(5)師生小結:水的毛細現象——科學家把水沿著物體上的縫隙(或小孔)往上爬這一現象叫做毛細現象。

(6)毛細現象的應用。

(二)認識水的表面張力

1.談話:剛才實驗,我們發現了水往高處公升的奇妙現象,其實水還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們就往硬幣上滴水的實驗。

2.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滴管的方法、從正面與側面觀察水溢位硬幣前的形狀。

3.學生動手做之前,先讓學生猜測。

學生**:3滴、5滴、8滴……10滴

4.分組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並做好記錄。

5.匯報交流:猜測的結果、動手做的結果、水溢位硬幣的形狀。

學生實驗結果是30滴、32滴……水滴越多時,水表面凸起,往上鼓,呈彎曲狀。(學生發現**與動手做的結果相差很大。從而使學生知道科學需要實證。)

6.學生提問題,並讓學生試著解釋。「硬幣上的水為什麼會呈彎曲狀?」

7.教師告訴學生:這是由於水的表面張力引起的,水的神奇之在。

(三)認識水的表面張力的大小

1.談話:水的表面張力到底有多大呢?我們繼續實驗。實驗的內容是把曲別針放入裝滿水的杯中,裝幾枚水能溢位來。

2.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實驗方法。提醒學生杯中的水一定要滿,曲別針要乙個個從杯邊輕輕放入,手不要碰到水。

3.先猜測,再實驗,做好記錄。

學生猜測:一枚,兩枚,三枚,……二十枚。

4.匯報交流:猜測的結果與最終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學生實驗發現杯中放了132枚、138枚、145枚等水才溢位來。體會了水的表面張力的大小,曲別針會占有多少體積…

5.同學們****——水的毛細現象與張力的小實驗,並讓同學們試做實驗。

6.水的表面張力的應用:有一種蟲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製作了水的表面張力測量儀——對水的成分進行分析、測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三、課堂評價

1.討論: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什麼感想?你想說點什麼?你覺得水神奇嗎?

2.教師小結:水的神奇之處還有很多,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有更多的發現。

3.評選活動:在這節課中,你認為哪些小組和同學表現好呢?評出最好的小組

四、課後拓展

課後試一試:怎樣把瓶蓋停在水的中間?思考後再試。

【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科學課程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的傳授,而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學目標由知識點的掌握到科學技能與精神的領悟與培養的轉變正是體現了這一思想。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的條件。《神奇的水》一課,著重使學生經歷乙個科學**過程。使學生認識事物的因果聯絡,根據餐巾紙和水相互作用的結果,認識毛細現象發生的原因;同時使學生認識水的張力的大小。

本課的教學特點,要把認識因果聯絡的思維過程設計得生動。基本過程如下: (1)觀察水沿餐巾紙上公升,引出問題:

「水往低處流。水沿餐巾紙上公升是怎麼回事?」

(2)做出假設性解釋。這項活動設計得很細緻。做出解釋後,進一步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水能沿著它上公升的物體,這些物體有什麼共同點。

(3)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驗材料看起來和學生列舉的材料大體相符,在材料設計上要有結構性。有能發生毛細現象的,要體現 「孔」、「隙」的多樣性;要有典型的孔和隙,有像布和紙那樣的孔隙,有像土壤那樣的孔、隙。

還要有不能發生毛細現象的。

做出假設是通過實驗認識事物的中心環節,而它的教育價值正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考,一旦把假設的形成過程說清楚了,設計實驗、得出結論是水到渠成的事。本課中,首先讓學生解釋水沿餐巾紙上公升,解釋後又讓學生找出與餐巾紙類似、水能沿著它上公升的物體,說出這些物體的共同點。解釋活動並不到此為止,再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列舉他們估計水不能沿著它上公升的物體,說明這類物體的共同點。

教學的重心要放在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上,讓學生經歷怎樣思考,怎樣驗證自己的解釋。經過這樣思考:

(1)全體學生明白了假設的內容。

(2)經歷了一次由此及彼,學習全面思考的過程。

(3)通過思考為「用什麼材料進行實驗,怎樣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什麼等後續的學習活動」,建立了充分的基礎,特別是為推理建立了充分的基礎。

在教水的張力的時候,讓學生知道杯中的水要滿,忽視了強調實驗中「杯中的水一定要很滿」這一環節,以致於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有些混亂,實驗結果出現了誤差。在後來的課上我就盡量做好實驗前的強調工作,如怎樣減小誤差等,學生聽後,在實驗中就能注意到,實驗效果也好些。學生在做實驗到後期時耐心就大大減少了,開始還能乙個乙個地放曲別針,到後來就一下子放很多個,結果就有誤差,這樣對的張力的認識就不夠深刻。

為了節省時間,把「瓶蓋停在水面的中間」這一活動放在課下,讓學生能自己做的就自己來獨立完成,提高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實驗課,能讓學生充分動腦和動手。學生比較喜歡上這堂課,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創設研究水的情境,共同觀察水,感知水的神奇。

盡量實現師生、生生雙向交流,使課堂從被動的、服從的師生關係轉變到和諧、互動的關係。我們應該相信:孩子親歷了科學**的全過程,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東西,更多的收穫應該是經過歲月沖刷而根植於他們頭腦中的東西。

附: 實驗記錄表

活動1:研究水能沿著哪些物體向上「爬」?

注意:在能使水向上「爬」的物體下面打「√」,在不能使水向上「爬」的物體下面打「×」。

活動2、一元錢硬幣能容納多少滴水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

虎山完小陳巨集文 科學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 的過程。回顧我整節課的教學,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為學生自由地展開學習過程,提供了適當的條件。神奇的水 一課,著重...

《神奇的水》教學設計與評析

江素檀陽市界牌中心小學陳銀寒 執教 華南實驗學校朱小琴 評析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水的表面張力現象,並能設計實驗研究水的表面張力。培養學生細緻觀察 大膽 認真實驗的習慣。3.引導學生體驗大自然的奧秘,熱愛科學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水的表面張力現象。教學難點 認識生活中水的表面張力的存...

《流動的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2 看了大水車,你想說什麼?或者你有哪些問題?3 老師為你們準備發大水車的模型 小水輪,自己玩一玩,看看你有哪些發現?學生活動 自由玩小水輪 4 誰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讓小水輪轉起來的?在玩小水輪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有趣的發現?5 小結 聰明的勞動人民就是利用流水的力量讓水車轉動,帶動磨盤以幫我們磨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