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類反思

2021-12-30 23:55:53 字數 1688 閱讀 4898

九台市葦子溝中心校

路春英《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一、借助資訊科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永續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為此,我在課前運用課件出示了若干個銳角、鈍角、直角,讓學生說出其名稱並將其分類,為三角形的分類奠定了基礎。

這樣,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於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運用**展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這堂課中緊緊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乙個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交流,**分類的方法。學生分類的方法有許多,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這時並不急於評價,而是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展台上展示,再充分讓學生觀察、交流、比較,最後讓學生在操作、體驗、感悟中建構了新的知識系統。

如:按角的不同將三角形分類、命名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的不同,明確什麼叫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

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知識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突出。

3、運用多**課件設定「猜角」遊戲。

在讓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其特徵時,我並沒有直接去告訴學生每種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特徵,而是通過乙個有趣的猜角遊戲來實現的。

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及特徵時:我出示乙個被信封遮住兩個角而露出乙個直角的三角形。

問學生:這是個什麼三角形?有可能是其它三角形嗎?

被蓋住的兩個角是什麼角?通過這一系列的假設和驗證最後得出論:有乙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乙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在學習鈍角三角形的定義及特徵時:我出示乙個被信封遮住兩個角而露出乙個鈍角的三角形。讓學生猜這是乙個什麼三角形?

有可能是其它三角形嗎?被蓋住的兩個角是什麼角?從而得出鈍角三角形的定義及特徵。

學生在猜測露出乙個銳角的圖形的時候,開始有100%的學生認為這個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經過多次質問,有兩三個學生舉手說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時。大部分學生還是帶著疑慮的神色看著老師。此時,用課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種情況後學生們恍然大悟,學生連說:

原來是這樣。相信這樣的呈現方式會給學生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四、運用課件出示練習題

利用電腦操作的便捷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及時鞏固和即時反饋。例如,電腦出示練習題,計算機智慧型判斷,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及時鞏固剛學過的知識。

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運用資訊科技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在運用課件出示猜角的遊戲時,有個別學生認為信封上面的三角形是要猜的三角形,並沒有認為被信封蓋住兩個角。所以沒有參與到遊戲中來。

再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聯絡時,我製作的課件沒有動畫形式,就沒有從本質上讓學生透徹的了解兩種三角形的區別和聯絡。

總之: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習的有機整合,優化了學習過程,改變解決問題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知識**、實現學習「再創造」的條件,開闊了學生視野,大大地提高了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所以,我們教師應踏踏實實地竭力探索數學課與資訊科技的有機整合,讓學生在資訊科技與數學構建的知識海洋裡自由遨遊,為數學新課程的實施插翅添翼。

三角形的分類反思

四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功能,讓學生學習更輕鬆,知識更形象。本節課利用電子白板的多樣功能,使課堂教學生動 形象,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如 使用白板中幾何畫板的拖動功能,把學生的發現在資源庫中拖拉出來 應用畫板中的遮罩功能,讓學生根據露出的乙個角猜一猜是什麼三角形等等。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給學生一種...

三角形的分類反思

三 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作用。本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讓學生進行分組活動給三角形分類的時候,我沒有給出分類的標準,也沒有給學生其他提示,而是讓學生自己相互商量該怎麼來分。這樣的放手,為學生營造了乙個寬鬆開放的課堂,能充分暴露學生最原始的想法。而事實證明,...

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22 23頁。二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 操作 比較 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徵,會給三角形分類,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三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