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名詞總結

2021-12-20 01:30:06 字數 4496 閱讀 8078

名詞解釋

學習: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能力或傾向上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及其過程。

遷移:一種情境中的學習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學習和行為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

學習定勢:也稱學習心向,是指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時的心理準備狀態。學習者在以往的學習中形成的願望、態度、知識經驗、思維方式等都能構成其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使後繼學習活動具有一定的傾向性。

學習測評:乙個完整的測評過程包括測量和評定兩方面。測量主要是蒐集資料資料的過程。評定則是對學生的反應行為和已有的水平進行分析、評價和判斷。

信度:指該測驗測量其所要測量的東西前後一致的程度,測驗的信度指標通常以相關係數表示,稱為信度係數。

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正確性,即乙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區分度:是指測驗專案對所有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鑑別能力,也就是專案的效度。

常模參照測量:通過抽樣測驗確定常模,區分學生的成績水準。

標準參照評定:內容是由課程、教材以及學習目標決定的,它評定學生是否達到標準以及達到標準的程度。

強化:在條件作用中,影響刺激—反應聯接強度,或增強條件反應出現頻率的一切程式,就是強化

正強化:任何導致我們以後進行該行為的可能性增加的結果。就是獎勵那些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以使這些行為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負強化:就是對於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撤消或減弱原來存在的消極刺激或者條件以使這些行為發生的頻率提高。

行為矯正:行為矯正是根據強化理論的原則改變人們不正常行為或不良性行為的一種技術和方法。

普雷馬克原理:是用來幫助教師選擇最有效強化物的一種方法,是指用高頻行為(喜歡的行為)作為低頻行為(不喜歡的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塑造:也稱連續漸進法,它通過強化每乙個小的進步來達到預期行為目標的有效方法。

頓悟學習:格式塔學派對學習的解釋,認為學習是突然領悟到的知覺經驗的重新組織。

認知地圖: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於頭腦中的,某些類似於一張現場地圖的模型。是一種對區域性環境的綜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資訊。

潛伏學習:一種無明顯的強化、其結果在一定時間後通過作業才顯示出來的學習過程,又稱隱匿學習。

認知結構:由個體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括(即歸類)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

先行組織者策略:能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適當的引入性材料對當前所學新內容加以引導。

學習:學習是反映人的心理傾向和能力變化,這種變化要能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不能把這種變化簡單的歸結於生長過程。

元認知:個人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的意識與監控。

無條件積極關注:反對心理學中將人獸性化和機械化的傾向,主張心理學要研究對個人和社會的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

非指導性原則:教師的全部責任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並適應經常變化著的環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發展自己的潛能。

開放教育:也稱開放教室,是將現有的教學資源開放出來,供學習者自由參考、學習。它有兩層意思,一是學習資源的共享;二是學習者的自由。

自由學習:羅傑斯認為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提供學生選擇與追求最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三元互動決定論:在行為的發生過程中,有三類因素綜合起作用:環境、個體和行為,這三類因素互為因果、彼此聯絡。共同決定了行為的發生。

行動性學習:從做中學並體驗到行動結果的過程中來學習。

替代性學習:通過觀察他人來學習。

觀察學習:學習者通過觀察榜樣在一定情境中的行為及其後果所進行的學習,其實質就在於他人給觀察者傳遞某種資訊,告知其新行為的途徑。

替代性強化:如果個體看到他人因某行為得到獎賞,也會受到鼓舞而加以模仿。

自我強化:因個人的行為表現符合或超過自我制定的標準帶來的強化。

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對於所要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式學習:一般認為通常包括以下四個環節:教師在給學生呈現乙個讓人困惑的事件或問題後,(1)形成假設,(2)蒐集資料驗證假設,(3)得出結論,(4)反思最初的問題和解決過程。

支架式教學:通過提供一套恰當的概念框架來幫助學習者**並解決問題、建構起知識意義。

隨機通達教學: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路徑以不同方式進行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問題的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乙個個小組來完成某些教學活動。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有互動問題。

惰性知識: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習的知識僅僅是為考試做準備,而不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基於問題的教學:強調用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側重於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現實問題,並要求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認知學徒式教學:指通過允許學生獲取、開發和利用真實領域中的活動工具的方法,來支援學生在某一領域中的學習。

互動式教學:認知學徒在閱讀理解實踐中成功應用的具體體現。

知識:主體通過與其情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儲備在長時記憶中的關於各種事物的特徵與關係以及個體自身如何完成各項任務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資訊及其組織。

陳述性知識:主要說明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是個人可以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

程式性知識:是關於怎麼做的知識,是個體具有的用於具體情境的演算法或一套行為步驟。

策略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的知識,是關於如何使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去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圖式:指關於一類事物的有組織的大的知識單元或稱為資訊組塊。

代表性學習: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它們代表什麼。

下位學習:新知識與舊知識所構成的歸屬關係,即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觀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於新學習的知識,新學習的知識歸屬於舊知識而得到理解。又稱下位關係。

上位學習:當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了幾個觀念,要在這幾個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乙個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就產生了上位學習。或稱為總括學習。

並列結合學習:,這種學習便稱之為並列結合學習。

擦跡同化說:舊的鞏固的意義的痕跡傾向於擦去新的不鞏固的意義的痕跡,上位的一般意義的痕跡傾向於替代下位的具體意義的痕跡。由此而導致新的不穩定的意義向舊的穩定的意義還原,下位的意義向上位的意義還原。

認知結構變數:個人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徵。

解釋性組織者:與新的學習產生一種上位關係,目的在於為新的學習提供最適當的歸屬者。

比較性組織者:用於較熟悉的學習材料中,目的在於比較新材料與認知結構中相似的材料,從而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性。

程式性知識:是個體具有的用於具體情境的演算法或一套行為步驟,表現在乙個人能順利的完成某種操作。

產生式:表徵程式性知識的最小單位,人經過學習其頭腦中貯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麼形式表示的規則。

產生式系統:多個產生式會構成產生式系統,被認為是複雜技能的心理機制。

模式識別:是對內外刺激模式進行分類和判斷的基礎

變式:是變化無關特徵的不同正例。是通過變更物件的非本質特徵而形成的表現形式。

心理練習:是指身體不實際活動,而是在頭腦內對各種動作進行回憶、想象的聯絡形式。

集中練習:是指長時間的連續練習直到掌握了為止

分散練習:將練習的時間分為多次進行。

整體練習:是指通過一次一次完整的動作序列的聯絡,直到學會為止

部分練習:是指把完整的動作序列分解為各個部分,分別的進行練習。

策略性知識:實際上也是一種程式性知識,是一種智力技能,也是在概念和規則掌握的基礎上將概念和規則運用於與原先的學習和練習相似或不同的情境之中。但是,與一般的程式性知識(智力技能)相比,策略性知識有其獨特之處。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來調控自己自己的學習活動的一種特殊的技能,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智力技能。

學習策略:是選擇、整合應用學習技能的一套操作過程,不包括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它是執行控制加工活動的過程,是選擇、排列、評價、修正或放棄認知方法的手段。

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問題:是個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直接加以處理並因此感到疑難的情境。

創造性:一種產生既新穎又適用的產品的能力。

真創造:乙個產品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個創造就是真創造。

類創造:雖然產生了獨創性的產品,但這一產品在人類歷史上並非獨創。

問題空間:又稱問題的主觀方面,是解決者對問題客觀陳述的理解。

常規性問題:問題的起點、目標和允許的操作都明確的問題。

非常規性問題:問題的起點、目標和允許的操作都不明確的問題。

功能固著:指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種物體的傾向。

品德:即道德品質,是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是指個人按社會規定的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或傾向。

品德不良:指經常違反道德或犯有嚴重的道德過錯行為。

過矯正:要求不良行為者清除自己不良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使原來狀況得以恢復,並有所改善,繼而還要作一定程度的練習。

學習動機:激發與維持學生從事學習行為、實現學習目標的內在動力或內部原因。

內部動機:由個體內在需要如好奇心、需要、求知慾、興趣、操縱的願望等引起的活動動機。

外部動機:由外在誘因如表揚、分數、競賽等引起的活動

耶克斯—多德遜定律:從事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習動機的強度越高,學習效率越高;而從事複雜的、困難的學習任務,學習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率會低些。

心理學名詞

1 心理發展 是指個體從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程序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2 心理發展關鍵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是指某些行為或心理機能在發展的某一特定時期,在適當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當條件,這種行為或機能就難以產生甚至永遠不能產生,並將對以後的發展產生難...

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第一章概論 1 心理學 08.10 04.04 是一門以解釋 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2 意識流 08.04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詹姆斯批評構造主義心理學指靜態地研究意識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識的連續性,意識是像水流一樣的,他稱之為 意識流 3 現場實驗...

幾個心理學名詞

統攝抽象抽象是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 本質性的特徵,而捨棄其非本質的特徵。例如蘋果 香蕉 生梨 葡萄 桃子等,它們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過程,就是乙個抽象的過程。要抽象,就必須進行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共同特徵是指那些能把一類事物與他類事物區分開來的特徵,這些具有區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