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名詞解釋

2022-07-25 03:57:03 字數 3135 閱讀 8845

1.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物件就是心理現象。

2. 實驗法:這是有目的、有計畫進行的人為控制一定條件或創設一定情景以引起或改變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而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3. 觀察法:這是研究者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畫地通過被觀察者的各個外部表現和行為來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4. 問卷法:這是通過被調查者的書面回答來研究其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5. 反射:它是有機體借助神經系統對來自體內和體外刺激所做的規律性的反映。

6. 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一般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聯絡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效應器。

7. 無條件反射:是與生俱來的,不學而會的反射,它是動物和人在種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從遺傳中獲得的本能行為。

8. 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變化,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學習而形成的反映形式。

9. 動力定型:本來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應,經鞏固訓練後,刺激系列的第乙個刺激一出現,反應系列就一次出現的現象。

10. 反映:物質之間相互作用並留下痕跡的過程。

11. 注意: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

12. 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13. 有意注意:(隨意注意),事先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4.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15. 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我」的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16. 感受性:各種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17. 適應:在刺激物持續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變化,它是感受性能力暫時起伏波動的現象,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18. 感覺對比:某一感受器因同時受到或先後受到性質不同或相反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19. 觀察:有目的、有計畫、比較持久的直覺活動,是知覺的高階形式。

20. 觀察力:人們觀察的能力。它是有明目地、主動地去考察事物並善於全面正確地發現事物的各種典型特徵的知覺能力,是人們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錯覺:人在持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必然產生的某種有固定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覺。

22. 記憶: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23. 遺忘:識記過的材料不恩那個再認和回憶,或者變現為錯誤的回憶和再認的現象。

24. 再認:過去經驗過的事物再次呈現時仍能被認識。

25. 回憶:過去經驗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再次重現並加以確認的過程。

26. 思維: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7. 概念:人腦對現實的物件和現象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的反映。

28. 原型啟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到某一事物的啟發,這一事物就是原型。原型和問題之間是有相似之處的,通過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9. 定勢:即心向,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它容易使人對刺激情景以某種習慣方式進行反應。定勢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30. 創造性思維:有創見的思維,它是打破框框,標新立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思維。

31. 表象:在人腦中重現的過去感知過的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就是表象。表象是記憶的主要形式,又叫記憶表象。

32. 想象:人腦對已有經驗、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加工產生新形象的過程。

33. 再造想象:人們根據別人的語言敘述文字或圖形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34. 創造想象: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5. 幻想:與生活願望相結合並指向未來的想象。

36. 靈感:最富有創造性的高度緊張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狀態。

37. 情緒和情感:人堆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

38. 激情:持續時間短,表現劇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緒。激情是短暫的,爆發式的。

39. 心境:帶有渲染作用,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40. 應激: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情緒狀態。

41. 道德感:是人根據道德規範對別人或自己的言論行為是否符合道德需要而產生的情感。

42. 理智感:是人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它有好奇心、求知慾、懷疑感、自信感等表現形式。

43. 美感:人們根據美的需要,對自然、社會生活和它們在藝術上的反映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44. 意志:乙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客服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45. 壓力:個體面對具有威脅性刺激情境時產生的軀體機能和心理活動改變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

46. 個性:乙個人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化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反映乙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

47. 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有機體對客觀物件的需求和占有的主觀狀態,是客觀需求的反映,它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

48. 動機:推動人們行動的內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維持個體行為並將此行為導向某一目標的願望或意念。

49. 興趣:是個人對客體有感選擇並力求認識的一種傾向。

50. 能力:是人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具備的那些心理特徵。

51. 智力:一般能力又叫智力(智慧型),是在血多基本活動中都表現出來,各種活動都必需具備的能力。

它由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力等方面構成的。其中以思維能力為核心。

52. 性格:乙個人表現在關於現實穩定的態度及其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而有核心意義的心理特徵。

53. 氣質:表現在人的情感、認識活動和語言行動中的比較穩定的動力特徵。

54. 社會化:個體子啊社會環境影響下,認識和掌握社會事物、社會標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個體得以獨立的參加社會生活。通過社會化使個體由自然人變成乙個社會人。

55. 社會知覺:社會認知,是個體對自己、他人及群體的認識、判斷、分析與解釋。

56. 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溝通和物質的交換,即通常人們所說的人際溝通或人際往來。

57. 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關係,起實質是一種心理關係。

58. 社會助長:個人與別人一起工作或活動時,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現象。

59. 社會惰化: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60. 從眾:個體在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下,表現出於群體其他成員行為一致的現象。

61. 服從:個體按照社會要求、群體規範或他人意志,而去做哪些他們不願做的事。

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第一章概論 1 心理學 08.10 04.04 是一門以解釋 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2 意識流 08.04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詹姆斯批評構造主義心理學指靜態地研究意識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識的連續性,意識是像水流一樣的,他稱之為 意識流 3 現場實驗...

2023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統覺 赫爾巴特的術語,指意識觀念由無意識中選擇那些能通過融合或復合而與自身合為一體的觀念的同化過程。學校心理學 學校心理學是運用心理測量 診斷 諮詢 行為矯正技術為學校提供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統覺團 赫爾巴特的術語,指乙個觀念的統覺不僅使這個觀念成為意識的,且使它被意識觀念的整體...

管理心理學名詞解釋答案

13 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管理主體形式管理職能,經過設計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模式。組織內外環境變化,是組織結構變化的決定性條件。14 社會知覺 是主體對社會環境中關於個人和團體特徵的知覺,包括個人知覺和人際關係知覺。15 群體壓力 群體有一種迫使其成員在態度與行為上與其他成員一致的壓力存在,這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