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2022-11-27 22:39:06 字數 4810 閱讀 8520

第一章概論

1、心理學(08.10、04.04):是一門以解釋、**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

2、意識流(08.04):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詹姆斯批評構造主義心理學指靜態地研究意識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識的連續性,意識是像水流一樣的,他稱之為「意識流」。

3、現場實驗(09.04):指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由實驗者創設或改變某些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

4、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第二章意識與注意

1、意識(09.10,07.04,06.

04,04。04):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

2、隨意後注意(07.10):是注意指向乙個物件後期出現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和自覺的目的、任務聯絡在一起,類似於隨意注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這方面,又類似於不隨意注意。

3、日節律(05.10):在任何動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現為睡與醒的週期性迴圈,也還有一些生理方面的節律變化,如血壓、排尿、荷爾蒙分泌等。

4、無意識:是個體不能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無意識中包含了大量的觀念、想法、慾望、衝動等,這些觀念和想法因為與社會倫理道德相衝突而被個體壓抑在無意識中,個體無法覺察到。

5、注意: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狀態,表現為對一定物件的指向與集中。

6、生物節律:是有機體生理功能週期性變化的結果,它們的存在表明有機內部存在乙個「生物鐘」,隨時監視著時間的程序。

第三章感覺與知覺

1、超感知覺(04.04):指通過不同於正常人類感官而獲得有關外部世界、其他人或者未來的資訊的可能性。

2、感受性(05.04):指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用來表明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關係;

3、感覺閾值(05.04):是檢驗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標,是人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

4、韋伯定律(08.10):19世紀德國生理學家韋伯發現,在乙個刺激能量上發現乙個最小可察覺的感覺差異所需要的刺激變化量與原來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關係。

這個固定比例對不同感覺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稱為韋伯常數或韋伯比率。

5、感覺適應(04.10):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了變化,適應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6、知覺(09.04,08.04):是大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應,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感覺資訊的整合和解釋。

7、雙眼視差(08.04):由於兩個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體投射到兩眼的影象是有差異的,距離越遠,差異越小。

8、社會知覺(06.10):指個人在社會環境中對他人(某個個體或某個群體)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社會特徵和社會現象)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包括對人的知覺,對社會事件因果關係的知覺,對人際關係的知覺。

9、感覺:是人們從外部世界,同時也可以從身體內部獲取資訊的第一步。是人們的感官對各種不同刺激能量的覺察,並將他們轉換成神經衝動傳往大腦而產生的。

第四章記憶與學習

1、記憶(06.04):是在頭腦中積累、儲存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資訊加工的術語,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資訊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2、陳述性記憶(07.04):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資訊,包括字詞、定義、人名、時間、時間、概念和觀念。陳述性記憶的內容可以用言語表達。

3、程式性記憶(07.04):記憶程式性知識,如則樣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無法用言語清楚表現。

4、有意遺忘(08.04):為了減輕心理不安,有意識地不使某些資訊再現的記憶效應,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心理防衛機制。

5、學習(08.10,04.10):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續變化而有所表現。

6、接受學習(06.10):將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驗,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無需自己去獨立發現。

7、感覺記憶:是感覺資訊到達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編碼,就會自動消失。

8、短時記憶:是資訊加工系統的核心。在感覺記憶中經過編碼的資訊,進入短時記憶後,一般只保持20-30秒,加以複述,便可以繼續儲存。

9、長時記憶:是資訊經過充分的加工後,在頭腦中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

10、遺忘:指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是錯誤的再認與回憶。

第五章思維與創作性

1、思維(07.10):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是認識活動的高階形式。

2、演繹推理(04.10):從一般的規則推導出來的,其結論應該是一致的,在本質上它屬於問題解決的範疇。

3、想象(09.10):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高階的認識活動。

4、創造性思維(05.04):是相對常規思維而言的,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式,並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5、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高階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乙個符號,就是詞的形式來表現。

6、推理:是指從一組具體事物經過分析綜合得出一般規律,或者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

7、問題解決:消除你所知道的與你需要知道的之間存在的差距,這需要通過發現和取得必要的資訊來完成。

第六章智力

1、智力(04.04):是乙個複雜的概念,具有多種屬性,是人的一種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變現在人的認知學習方面的。

2、智商(07.04,04.04):智力測驗是通過一定的測量工具和手段來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種科學方法。是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的比例。

3、比率智商(04.04):智商是智力年齡除以實足年齡而求得,可稱為比率智商,只適用於兒童,其不足之處在於當人發展到一定的年齡後,智力並不隨著年齡增長。

4、離差智商(04.04):是確定個體在相同條件的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實質上是將個體的成績和同年齡組被試的平均成績比較而得出的相對分數。

5、流體智力(08.04):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適應新環境的測驗度量,如邏輯推理測驗、記憶廣度測驗、解決抽象問題和資訊加工速度測驗等。

6、個別測驗(04.10):指那種在同一時間內主試者只能對乙個受測者進行施測的測驗。個別測驗可以使主試者集中精力,充分觀察與控制受測者的情緒、行動等,保證測驗結果的可靠性。

7、信度(08.10):指多次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乙個好的測量工具,對同一事物反覆多次測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測量結果應該保持不變。

8、效度(08.04,05.10):

指測量的有效性,即乙個測驗對它所要測量的特定準確測量的程度。判斷效度的高低,首先要看它測驗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確地測量出所要測的東西,那麼它就是高效度的測量。

9、常模(04.04):是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指標,由總體測量結果的統計平均值表示。將測驗施測於乙個標準團體,即總體中的乙個有代表性的樣本是制定常模的必要條件。

10、能力: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徵,可以由多種表現形式。具有兩層涵義,個體現在時機「所能為者」與個體將來「可能為者」。

11、晶體智力:指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詞彙、社會推理以及問題解決等測驗度量。

12、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動的共同基礎。乙個人在各種測驗結果上所表現出來的正相關,是由於它們含有共同的g因素。

第七章動機與情緒情感

1、動機(09.10):為激發、維持、調解人們從事某種活動,並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

2、需要(09.04):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需要一旦產生,就成為一種刺激,人的行為動機就是在這種刺激下產生的。

3、誘因(08.04):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4、內在動機(04.10):是由個體的內部需要所引起的動機,由內在動機支配下的行為更具有永續性。

5、交往動機(06.10):指個體願意歸屬於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援、合作與讚賞。

6、成就動機(07.10,05.04):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乙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會努力去克服困難,盡力達成目標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

7、應激(05.04):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當人面臨危險或突發事件時,人的身心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

8、情緒:情緒的構成包括三種層面,在認知層面上的主管體驗,在生理層面上的生理喚醒,在表達層面上的外部行為。

9、心境: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而持久的情緒狀態。當人處於某種心境時,會以同樣的情緒體驗看待周圍事物。

10、激情:一種爆發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在這樣的激情狀態下,人的外部行為表現比較明顯,審理的喚醒程度也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

11、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社會的道德標準,對人的思想、行為做出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12、理智感:是在認知活動中,人們認識、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

13、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14、工作動機: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新並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

15、匱乏動機指個體試圖恢復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狀態的動機,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便趨於消失;

16、成長動機指被高階需要所驅使的動機,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

17、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第八章人格

1、自我調控系統(09.04,05.04):

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格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自我調控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對人格的各個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它屬於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

2、場獨立性的人不太依賴於外界環境,他們在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時,依據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與人交往時也很少能體察入微。

教育碩士複習心理學名詞解釋總結

第一章心理學的物件 任務和方法 1 心理學 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 發展規律的科學。2 個性心理特徵 是在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包括能力 氣質和性格。3 認識過程 是人通過感覺 知覺 記憶 思維 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 聯絡或關係的過程 4 心理過程 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生 發展...

管理心理學名詞解釋答案

13 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管理主體形式管理職能,經過設計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模式。組織內外環境變化,是組織結構變化的決定性條件。14 社會知覺 是主體對社會環境中關於個人和團體特徵的知覺,包括個人知覺和人際關係知覺。15 群體壓力 群體有一種迫使其成員在態度與行為上與其他成員一致的壓力存在,這種壓...

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名詞解釋

1.心理學 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物件就是心理現象。2.實驗法 這是有目的 有計畫進行的人為控制一定條件或創設一定情景以引起或改變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而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3.觀察法 這是研究者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 有計畫地通過被觀察者的各個外部表現和行為來了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