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考試心理學名詞解釋總結

2022-07-25 04:00:04 字數 4818 閱讀 7008

13.觀察法:有目的、有計畫地觀察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盡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14.實驗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計畫地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去主動引起或改變被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15.測驗法:通過標準化測驗來研究個體心理或行為差異的一種方法。

16.調查法:是指同時向乙個總體的有代表性的樣本問一些同樣的問題。

17.個案研究法:對單一研究物件的某個或某些方面進行廣泛深人研究的方法,也稱個案.

二、名詞解釋:心理的生理基礎

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它由細胞體、軸突、樹突三部分組成。(2023年填空題)

2、突觸:即兩個神經元接觸的部位。

3、刺激過程:客觀事物或以物理的性質或是以化學的性質影響人們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響後發生變化,引起傳入神經的變化,再引起中樞(腦)的變化,這就是刺激過程。

4、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對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規律的應答。

5、反射弧:執行反射的全部神經結構叫反射弧。

6、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反射。它是機體和環境之間的比較恆定的聯絡,它是在種族發展過程中建立並遺傳下來的,只是那些為數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7、條件反射:

是後天的,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獲得的反射。是高等動物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動物個體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暫時建立的起來的神經聯絡。

8、經典性條件反射:是指乙個原來並不能引起某種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於它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現,如此多次重複之後,這個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該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稱這種反射為條件反射或條件作用。

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反射或經典性條件作用。

9、工具性條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動物反應的後果能滿足其某種需要,則以後它的這種反應出現機率就會提高。工具性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後天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一種反應。

10、泛化:指任何乙個刺激物一旦成為條件刺激物後,在初期不僅本身能引起條件反射,而且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時,也會產生條件反射,這種現象叫泛化。

11、分化:條件反射形成的後期,用於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物不再能引起同樣的條件反射,這種現象叫做分化。

12、強化: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就是無條件刺激物與中性刺激物在時間上的反覆結合。

13、動力定型:本來是由一連串刺激形成的一連串反應,訓練鞏固以後,只要開頭刺激出現,後面一連串反應就可以依次出現,巴甫洛夫把這種現象叫做動力定型。

14、第一訊號系統:用具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條件反射系統叫做第一訊號系統。它是人與動物先天具有的。

15、第二訊號系統:用語詞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條件反射系統叫做第二訊號系統。它是人所特有的。

16、相互誘導:興奮和抑制緊密聯絡著,其中一種神經過程可以引起或加強另一種神經過程,這種現象稱神經過程的相互誘導。(2023年名詞解釋)

17、外抑制:額外刺激物出現,對正在進行的條件反射發生的抑制。(2023年選擇題)

18、超限抑制:刺激物過強、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時,神經細胞不但不能引起興奮,反而會發生抑制。

19、分化抑制:只對條件刺激物加以強化,而對與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強化,經過若干次後,只有條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條件反射性反應,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應受到抑制,這種抑制稱為分化抑制。

三、名詞解釋:心理的發生與發展

1、反映:是乙個物體受到外界的影響,就以某種狀態的改變來回答外界的影響。

2、感應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動狀態的變化對外界的影響作出反應,以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能力。感應性是有生命的標誌。(2023年、2023年名詞解釋)

3、訊號性反應:是指能夠建立條件反射。它是心理發生的標誌。(2023年填空題、2023年名詞解釋、2023年填空題)

4、心理發展:廣義的心理發展指個體或種系(即人和動物)的心理發展和變化過程。狹義的心理發展則指個體(即人)從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過程中心理發生發展的歷史。

四、名詞解釋:感覺和知覺

1、感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人的感受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3、感覺閾限:是指持續一定的時間並剛剛能引起某種感覺的刺激量,它是對感受性的度量。

4、絕對感受性:就是人對最小的客觀量的感覺能力。

5、絕對感覺閾限:那種剛剛能感覺到的最小刺激量。

6、差別感受性:是對兩個刺激量強度差別的感覺能力。(2023年名詞解釋)

7、差別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

8、適應:同一感受器內,由於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做適應。(2023年名詞解釋,2023年選擇題,要掌握和能判斷出適應現象)

9、對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2023年選擇題,需掌握和能判斷出對比現象;2023年名詞解釋、2023年簡答題)

10、知覺:是人對事物的名種屬性、各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綜合的、整體的直接反映。(2023年選擇題)

11、空間知覺:是個體對物體空間特性即形狀、大小、距離、立體、方位等的知覺。

12、形狀知覺:是個體對物體各部分排列組合的反映。

13、深度知覺:又稱距離知覺或立體知覺,是個體對同一物體的凹凸或對不同物體的遠近的反映。(2023年、2023年選擇題)

14、方位知覺:是個體對處身或物體所處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15、大小知覺:是個體對物體的空間尺寸的反映。

16、時間知覺:是個體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2023年選擇題)

17、運動知覺:是個體對物體在空間位移反映。(2023年、2023年簡答題)

18、似動知覺:又叫似動運動知覺,是峽谷個靜態的物體,按一定時間依次呈現,使人覺得是乙個動態的物體,這種現象叫做似動知覺。(2023年選擇題、2023年簡答題、2023年和2023年名詞解釋)

19、真動知覺:是對物體本身真正在空間位移和移動速度的知覺。(2023年簡答題)

20、知覺的恆常性:是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仍然仍然相對不變。(2023年選擇題、2023年簡答題)

21、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在進行知覺時,從紛繁複雜環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象當作知覺物件,而把另一事物或現象當作知覺背景。(2023年簡答題)

22、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覺一些事物或現象時,不僅能形成關於它的知覺形象,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事物加以解釋或判斷,即從不同方面對它加以理解。(2023年簡答題)

23、知覺的整體性:它是指把物體或現象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乙個統一的整體來反映。它是知覺對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是知覺的基本特徵。(2023年簡答題)

24、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畫的知覺,是知覺的高階形式。(2023年名詞解釋)

25、韋伯定律:德國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發現同一刺激差別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別感覺。這一比例是個常數,用公式表示為:

k=△i/i。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i代表增加的刺激量(差別閾限),k代表常數。這個公式叫韋伯定律。

26、外受感覺:即接愛身體外部的刺激,對外界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2023年選擇題,掌握其種類如視覺、嗅覺、味覺、**感覺等,比掌握名詞本身重要)

27、內受感覺:是人對機體內的刺激即身體內臟怕不同狀態的反映。(2023年年選擇題,掌握其種類如飢餓、渴覺、內臟痛等,比掌握名詞本身重要)

28、本受感覺:就是運動覺或動覺,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運動時肌肉的活動情況。

29、觀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銳地發現事物細節和特徵等方面的知覺能力。

五、名詞解釋:記憶

1、記憶:是經驗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過程。(2023年簡答題一部分)

2、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稱為「表象記憶」。

3、詞語記憶:是以詞語所概括的邏輯思維結果為內容的記憶,亦即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內容的記憶。

4、情緒記憶:是以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

5、動作記憶:是以個體的動作、運動及其系統為內容的記憶。

6、記憶表象:是指人在知覺客觀事物後,在人腦中所儲存的形象。(2023年填空題)

7、工作記憶:是指在對資訊進行加工的同時將之加以儲存,即它具有加工與儲存雙重功能。(2023年選擇題)

8、情景記憶:是關於個人經歷過的事件的記憶。

9、語義記憶:是關於世界各知識的記憶。

10、程式記憶:是關於「怎樣做」的記憶,是通過熟練行為和認知程式來表達的,它與意識相分離。

11、外顯記憶:是指當個體需要有意識地或主動地收集某些經驗用以完成當臆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記憶。

12、內陷記憶:是指不需要意識或不需有意回憶的情況下,個體的已有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記憶。

13、機械識記:是指根據材料的外部聯絡或表面形式,採取簡單重複的方式進行的識記。

14、意義識記:是指通過理解材料的意義及把握材料的內容進行的識記。

15、保持:是人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的貯存過程。

16、遺忘:是指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或再認,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回憶或再認。(2023年、2023年名詞解釋)

17、回憶:是指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條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現出來。

18、再認:是指曾經接觸過的事物再出現的時候能識別出來。

19、聯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觀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觀念的心理過程。

20、識記:就是去記,即與所要記憶的事物接觸,接受它的刺激作用並對所接受的資訊進行加工。

21、複習:多次的識記稱之為複習。(2023年名詞解釋)

22、衰退理論: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就會逐漸減弱、衰退以至消失。

23、干擾理論:遺忘是由於多種痕跡之間相互引起抑制而產生的,抑制被解除,記憶還可恢復。

六、名詞解釋:思維與想象

1、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與規律的概括的簡介的反映。(2023年填空題)

2、動作思維:又叫直覺行動思維,以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思維。

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

第一章概論 1 心理學 08.10 04.04 是一門以解釋 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2 意識流 08.04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詹姆斯批評構造主義心理學指靜態地研究意識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識的連續性,意識是像水流一樣的,他稱之為 意識流 3 現場實驗...

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名詞解釋

1.心理學 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物件就是心理現象。2.實驗法 這是有目的 有計畫進行的人為控制一定條件或創設一定情景以引起或改變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而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3.觀察法 這是研究者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 有計畫地通過被觀察者的各個外部表現和行為來了解其...

管理心理學名詞解釋答案

13 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管理主體形式管理職能,經過設計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模式。組織內外環境變化,是組織結構變化的決定性條件。14 社會知覺 是主體對社會環境中關於個人和團體特徵的知覺,包括個人知覺和人際關係知覺。15 群體壓力 群體有一種迫使其成員在態度與行為上與其他成員一致的壓力存在,這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