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名詞解釋

2022-12-29 17:27:06 字數 4873 閱讀 6097

1.廣義教育---指一有意識影響人、培養人的活動,包括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會生活影響的總和。

2.狹義教育---是指專門通過教育機構進行的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的需要與可能,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在受教育者積極參與下,對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影響,使其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3.人的發展---是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在身心兩方面所發生的有規律的變化。

4.遺傳素質---是指先天繼承下來的、與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點。

5.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來,使教育在適應現存生產力和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適當超前於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的發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資增長速度應當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二是在人才培養上要兼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近期與遠期的需要,目標、內容等方面適應超前。

6義務教育---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7.教育方針---國家根據政治經濟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工作總方向。教育方針是執政黨和**對教育工作、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的具有全域性性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和總目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總依據。

8.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體力與智力充分發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審美情趣、情感意志、個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發展。

9.智育---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現代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的教育。

10. 體育---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有效的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體力和運動能力,養成學生鍛鍊身體和講究衛生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

11. 智力因素---是在人們的智慧型活動中,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方面。

12.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型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13.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學習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和體力,培養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學校教育活動。

14.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的方法。

15.啟發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16. 教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教育的方法。常採用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等不同方式。

17.課堂教學---(班級授課制)是見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班,教師分別按規定的時間、地點,根據統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18.自我教育---指學生自己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自己教育自己,進行學習和涵養鍛鍊,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19.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畫地設定和利用各種情感和環境因素,讓受教育者受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感化和薰陶的教育方法。

20.教育合力---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統一要求,時空上密切銜接,作用上形成互補、協調一致、形成合力,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

21.觀查法---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畫,在自然條件,對研究物件進行直接考察的一種方法。

22.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談話、問卷、觀察等特定的調查手段,有目的有計畫地收集有關研究物件的可靠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達到掌握教育實情、解決教育問題的研究方法。

23.教育評價---是人們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式,對教育物件、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評價,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24.加權定量評分法---指對評價物件各方面的特性或其總體狀況進行評分賦值,運用加權求和的公式統計評分結果,以判明其價值的評價方法。

25.教師的勞動特點——最根本的特點是培育人的勞動。具體包括:

勞動物件具有主動性;勞動手段具有主體性和示範性;勞動方式具有個體性和協作性;勞動時空範圍具有連續性和廣延性;勞動過程和效果具有週期性和後延性。

26.教師的任務——貫徹教育方針,教書育人,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具體任務有:教好功課;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等。

27.教師的政治思想素養——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勇於堅持真理、不斷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具有現代價值取向和現代人思想素養。

28.教師的教育思想素養——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科學的育人觀;正確的學生觀;現代的教學觀;科學的教育質量觀。

29.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熱愛教育,忠誠人民教育,獻身人民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誨人不倦;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而不厭,刻苦鑽研,虛心求進;團結協作,尊重集體,互勉互進。

30.教師的知識素養——比較精深的專業知識;比較廣博的文化知識;比較紮實的教育知識。

31.教師的能力素養——細緻、全面的觀察能力;深刻的思維能力;周密、精細的組織教育活動能力;廣泛、活躍的社會交往能力;清晰、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機智的教育應變能力;冷靜、沉著的自控能力;自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新課程理念試題-選擇題

1、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 )

①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

②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④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2、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 )

a. 均衡性

b. 綜合性

c. 選擇性

3、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 )

a.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的能力

b. 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c.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新課程在課程管理方面為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實行( )

a. 國家統一管理課程

b. 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

c. 學校自主管理課程

5、下列屬於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

a. 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b. 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 資訊化課程資源

6、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

a. 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b. 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

7、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

a. 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c.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8、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

a. 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9.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 考試、選拔方式。

a.學生自由選擇

b.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

c.綜合評價的

10..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實現( )

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

b.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c.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11、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a必然 b必要 c必需

12、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新 c變革

13、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型的(a)。

a發揮 b發展 c發揚

14、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乙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15、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16、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節。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17、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d、為了一切學生

19、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畫、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檔案

b、課程標準規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課程四大類課程

20、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21、教學關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22、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育學名詞解釋

1.教育學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 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2.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3.廣義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意識影響人 培養人的活動,包括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會生活影響的總和。4.狹義的教育 是指通過專門的教育機構 學校 進行的有目的 有計畫 有...

教育學名詞解釋

1 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事實和教育問題,提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2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系統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施加有目的 有計畫 有組織的影響,以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3 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4 ...

教育學名詞解釋

1 教育學 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2 教育科學 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3 教育規律 是教育 社會 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絡和關係,具有客觀性 必然性 穩定性 重複性 4 教育學的任務 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