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在職聯考教育碩士教育學名詞解釋整理 全

2023-01-11 11:27:01 字數 4832 閱讀 8627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①廣義的教育:

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②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對穩定,有穩定的教育場所和設施,教育內容也相對規範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與生活過程、生產過程渾然一體的教育,沒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沒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學制: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乙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的關係。

學校教育制度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口發展狀況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徵等的制約。

5.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的兒童實施確定年限的學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公升學為主要目標,以基礎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育。

7.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主要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育內容的教育。

8.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思想強調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一體化,青少年教育和**教育一體化,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一體化,把終身教育等同於職業教育或**教育史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讓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別是使適齡兒童受到完全的小學教育和使中青年脫盲。

10.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機會均等,其次指師生關係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動、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的民主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

11.教育世俗化:與公立教育發展相適應,教育逐漸從宗教中分離出來,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宗教、政黨不得干預教育,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等向世俗化方向發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標、辦學模式、教學形式、評價標準等多元化,它是社會生活多樣化和人的個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3.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14.蘇格拉底產婆術:即助產術,即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自己雖然無知,但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其母親是助產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幫助新生命誕生。

15.自然教育思想:誇美紐斯、盧梭、康德等均強調教育的自然性,對教育的自然性思想作新的解釋,並使之哲學化,認為教育的根本屬性在於充分發揮人的自然稟賦。

16.洛克「白板說」:英國著名哲學家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並且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主張取消封建等級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發展

17.人力資本理論:2023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創立,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是指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以及其他類似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資本的形態,因為它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形態,因為它體現在人身上,屬於人的一部分。人力資本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18.教育資本儲量:是指國家在某一時期內教育支出的總額。通過教育資本儲量的測定,可以分析乙個國家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19.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認識活動,還是一種社會建制即某種共同的規範和獨特的精神氣質。

20.技術:是根據生產實踐或科學原理發展而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它還物化在生產工具、裝置中,體現在對生產程式的策劃、規定上。

21.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學校教育、職業訓練、衛生保健和為適應就業機會變化而進行的資訊搜尋等形式,所有這些方面的投資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識、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質,從而提高生產力,增加金錢和精神受益。

22.校園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是學校在自身的發展中有意無意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它可細分為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課程活動文化等。

第三章教育與人的發展

23.個體身心發展:是指作為複雜整體的個人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生的變化過程,特別是指個體的身心特點向積極的方面變化的過程。

24.內**:認為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

25.外鑠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

26.主體實踐論:把個人積極投入實踐的活動,看做是內因與外因對個體身心發展綜合作用的匯合點,也是推動人身心發展的直接的、現實的力量。

這稱為「主體實踐論」,即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力來自個體活動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27.發展關鍵期(發展最佳期):是心理學家根據個體身心發展不平衡而提出的乙個概念,又稱發展最佳期。

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錯過了這一時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

28.成熟:人的某種先天素質的發展過程。

29.最近發展區: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

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

30.人的價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揮,人的尊嚴得到保證。

31.人的潛能:是人足以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是能夠把未成熟的人培養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養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3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3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3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們戰勝疾病和殘疾,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35.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時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

36.遺傳: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也叫遺傳素質。

37.個性:亦稱人格,指個人穩定的心理特徵,具有整體性與特殊性。個性又是人的共同性與差別性在每個個體身上的具體統一。

38.個性發展(發展個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礎上,充分把人的差別性表現出來,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實現生命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

39.環境:指在個體生活當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40.身心發展年齡特徵:是在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徵。

第四章教育目的

41.教育目的:①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

②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對教育什麼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42.培養目標:是由特定的社會領域或特定的社會層次的需要所決定的的,針對特定的物件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對所培養人才的特殊要求。

43.課程目標:是課程計畫中各個學習領域和/或這些領域之下的一些具體的科目所規定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應達到的要求。

44.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45.教育目的的社會制約性:教育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和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教育目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萬古不變的教育目的是沒有的。

46.體育:是授予學生有關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的意識和體質,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

47.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48.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質,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49.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養的教育。

50.感受美:指的是人對自然、社會中存在的現實美,對藝術作品的藝術美的感受能力。

51.鑑賞美:包括鑑別美和欣賞美。

鑑賞美主要是區別美與醜、文與野、優與劣,區分美的程度和種類,這裡重要的是審美觀的形成。欣賞美要求欣賞者具有美學的基礎知識,懂得各種型別美的特性與形態的豐富性,領悟美所表達的意蘊和意境,從而達到「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並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

52.創造美:個體把自己獨特的美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對美的創造。

53.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和現代生產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的觀點和習慣,具有初步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的教育。

第五章教師與學生

54.教師職業特點: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多樣性,具體包括:傳道授業者角色、授業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範者角色、父母與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55.學生的本質屬性:學生是處於迅速發展時期的人,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物件。

56.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

第六章課程

57.課程:①廣義的課程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內容的總和及其程序安排,即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規定的學習科目及其程序的總和。②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58.學科中心論:學科中心論的出發點是學科本身。主張學校課程應以各科知識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目標。

59.兒童中心論:兒童中心論的出發點是兒童。主張按照兒童的需要、興趣、能力及經驗設計課程,提倡活動課程、經驗課程。

60.學科課程:就是分別地從各門學科中選擇部分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並從課程體系出發,整體安排它們的順序、授課時數及期限。

61.活動課程:是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動組成的課程。

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考點總結

名詞解釋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 廣義的教育 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狹義的教育 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 有計畫 有組織的通過學校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2.形式化教育 教育著和受教育者相對穩定,有...

在職教育碩士教育學心理學試題與答案

2013年在職研究生教育碩士考試教育學心理學綜合 第一部分教育學 一 選擇題 1 隱性課程是 a通過課堂式教學方式實施b始終圍繞教學就行c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影響d具有可控性 2 借助結構化的材料來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與思考而獲得知識的方式是 a 式學生b發現式學習c自主性學習d參與性學習 3 嚴禁向...

2023年在職聯考教育碩士心理學複習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 發展規律的科學。2 個性心理特徵 是在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包括能力 氣質和性格。3 認識過程 是人通過感覺 知覺 記憶 思維 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 聯絡或關係的過程。4 心理現象 是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統一體。5 心理過程 是指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