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名詞解釋

2023-01-24 12:06:05 字數 1608 閱讀 7056

1環境的概念(哲學、科學和工作定義)★ 環境是乙個相對的概念,即它是乙個相對於主體而言的客體。★ 以人類社會為主體的外部世界的全體。外部世界主要指:

人類已經認識到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的周圍事物。

2環境質量指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人們常用「環境質量」的好壞來表示環境遭受汙染的程度。 環境質量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產、文化、城市環境質量。

3環境問題的定義 ● 廣義而論,環境問題是指由自然的或人為的原因引起生態系統破壞,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切現實的或潛在的問題。 ● 狹義上講,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各種環境汙染、資源破壞和生態系統失調。★ 環境破壞又稱生態破壞。

是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退化,從而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

★環境汙染:由於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引起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雜訊汙染、放射性汙染以及海洋汙染,從而導致環境質量下降,危害人體健康。★環境干擾指的是人類活動所排出的能量進入環境,達到一定的程度,產生對人類不良的影響,如雜訊、振動、光、電磁波干擾、熱干擾等。

4酸雨通常指ph值低於5.6的降水,以濕沉降或幹沉降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 溼沉降是指酸性物質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幹沉降是指酸性顆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氣體吸附等形式由大氣轉移到地面。

5生物多樣性是乙個地區內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總和。它分成相應的3個層次,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6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由英國植物群落學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的, 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間)內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轉換、物質迴圈代謝和資訊傳遞功能的統一體。

7自然資源指自然界中能被人類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如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物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自然資源是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8水體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沼澤、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積體。 在環境學中,水體不僅包括水本身,還包括了水中的懸浮物、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底質(泥)和水生物等。應把它看作是完整的生態系統或完整的自然綜合體。

9需氧物質汙染物是指一些在食品加工、造紙等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時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因此叫做需氧物質。

10水體自淨:水體能夠在環境容量範圍內,經過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使排入水體的汙染物濃度逐步自然降低和消除,稱為水體的自淨作用。

11嫌氣生物處理法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嫌氣微生物來進行廢水處理,這種辦法常用於處理有機質含量高的廢水,即生化需氧量在5000~10000mg/l以上的廢水。

12大氣汙染指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潔淨大氣被有害氣體和

13土壤是由大小不等的土壤顆粒組成的,指地球表面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層。

14土壤汙染是指由於人為活動或自然因素,有意或無意地將對人類和其它生物有害的物質施加到土壤中,其數量超過土壤的淨化能力,從而在土壤中逐漸積累,致使這些成分明顯高於原有含量,引起土壤質量惡化,正常功能失調,甚至某些功能喪失的現象。

大氣中二氧化硫和氫氧化物以及大氣核**物通過降水而降落到地面的沉降物。

15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材料效能學名詞解釋

第一章 單向靜載下力學效能 彈性變形 材料受載後產生變形,解除安裝後這部分變形消逝,材料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性質。塑性變形 微觀結構的相鄰部分產生永久性位移,並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現象 彈性極限 彈性變形過度到彈 塑性變形 屈服變形 時的應力。彈性比功 彈性變形過程中吸收變形功的能力。包申格效應 材料預先...

教育學名詞解釋

1.教育學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 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2.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3.廣義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意識影響人 培養人的活動,包括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會生活影響的總和。4.狹義的教育 是指通過專門的教育機構 學校 進行的有目的 有計畫 有...

生態學名詞解釋

1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物論壇,生物秀論壇,中國生物科學論壇,中國生命科學論壇,生物社群,生命科學,學 2 由大氣層的氣體引起的全球變暖即為溫室效應 生物秀論壇 中國生物科學論壇 3 轉換率 在一定群體 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現存量 個體數或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