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2021-10-28 02:36:14 字數 5101 閱讀 1566

課題方案

黃泥河林業局二小學校

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學習上表現出困難、有各種各樣行為問題的學生,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兒童差異性與教育的統一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基礎教育的教師究竟應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滿足那些面臨學業失敗學生的需求呢?

這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課題的提出:

1、目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向全體,尊重差異,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倍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乙個學生是教師應盡的職責,實現整體優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願。

素質教育的特點之——「教育整體化」也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乙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但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性,在大多數學校、大多數班級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困生」。「學困生」問題,不僅是當今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廣大教師、學校、家長頗感棘手的問題。

我校是一所地處相對偏僻的林業企業小學。由於受思想認識、經濟條件和周邊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學困生」問題尤為突出。雖說我校在「學困生」問題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不可否認,一部分學困生成績的提高是以加班加點為代價,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產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學困生對教師的教學不以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對立。從而出現教師的「教切」與「學困」的矛盾,使教學陷入困境。那麼,如何轉困、脫困,改變單靠「時間」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學困生教學規律,已成為廣大教師迫需解決的問題。

鑑於上述背景,我們決定開展《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課題研究。

2、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但隨著學生年級的變化,學科知識的要求、能力的不斷提高,在班級**現了一部分學習態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學困生」。

要改變這一現狀,就有必要對這些學困生的特點、成因、轉化策略進行研究。

3、學校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家長的教育觀念跟不上,導致了孩子不愛學習,逐漸成為學困生。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因為進城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或親人照顧,這些留守兒童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和照顧,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生偏差,導致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缺乏信心,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久而久之成為「學困生」。

雖然「學困生」在每個班級裡所佔的比例不大,但影響很大,成為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乙個因素。因此,抓好「學困生」的教育對於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對「學困生」概念的界定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學困生」的理解主要為:「學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於社會,家庭環境或其他因素影響,造成學生學習興趣淡薄,聽課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學習方法,心理素質,知識技能,情感意志等方面與同齡學生有一定差距,導致學習困難。它是乙個相對的概念,是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

2、課題界定:

(1)、 本課題涉及的「學困生」是指由於各自不同原因表現為學習上難以達到教學所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實際教學目標有一定差距的學生。而這類學生在學業上的困難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補救教育條件下可得到轉化,他們屬於「學業不良者」的一部分。

(2)、 本課題的研究一是要幫助「學困生」誘發學習需要,培養學習動機,重新喚起和穩定其學習興趣,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要讓教師掌握幫助「學困生」脫困的教學規律,並運用這種規律做好「學困生」脫困工作。

二、實驗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困生堅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籠罩在學困生頭上自卑的陰影,促使他們盡快轉化,盡快脫困,取得新的進步。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教師在對待學困生問題上的觀念,以「六個心」來轉化學困生:

一、了解學生,賦予愛心;

二、創造機會,給予信心;

三、奉獻真誠,主動關心;

四、平等相等,成為知心;

五、改變厭學,形成熱心;

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實驗內容:

1、 本課題以我校所有教師為研究物件,以數學、語文、英語三大學科為主,兼顧其它學科,共同參與研究.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應該擁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研究。

2、 調查總結受歡迎教師的典型教育教學行為的特點及基本表現形式,探索推廣的措施。

3、 **滿足學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認知領域、(2)情感領域、(3)動作技能領域

4、 加強教學反思,調整教育觀念和行為的研究

(1)學困生學習檔案的建立:個人情況、家庭情況、表現情況。

(2)學困生的學習評價與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問題

(3)對學困生教育幫助行為與效果的反思。

(4)制定獎勵學困生制度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目的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我校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學困生」的轉化模式。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學困生學習方式優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困生學習的興趣,樹立信心,讓學困生學會交流、合作與討論。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係,溝通情感,取長補短,使每位學困生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優化其學習方式,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3、通過研究工作,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學困生型別;

探索不同型別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採取不同的措施,盡可能減少學困生的數量,最大限度幫助學困生脫困,使他們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有較大改善;

通過對我校小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師重視並研究學困現象,提高教師對學困生的教育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五、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情感化原則

情感是人的個性特徵的突出標誌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師要調節自身心理結構。對學生充滿理智的愛,用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同時重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活動,共同營造乙個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學氛圍。

興趣性原則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對學科內容的興趣是互相促進,遞進上公升的。教師必須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困生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並得以積累,進一步形成對所教學科的興趣,感受到學科的魅力。

3、激勵性原則

充分挖掘學困生的閃關點,抓住他們素質結構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進其他因素的發展。逐步形成乙個「提供機會、積極評價、鼓勵成功」的激勵機制。

4、及時反饋原則

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及時反饋能幫助學生及時發現、糾正錯誤,調整學習進度及使用合理的學習策略。因為學困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機不強烈,如果他們的學習情況、成果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就會使他們喪失意志。

所以,教師要及時了解,及時反饋,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以產生激勵效應,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語文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

2、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

3、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

4、研究「學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自身因素。

5、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研究轉化措施。

6、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7、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關係。

8、學困生學習方式轉變前後學習效果比較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實踐意義

1、針對學困生的認知特點,轉化已存在的學困生,減少新的學困生的出現,從而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

2、我校學困生中留守兒童較多,這些學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監管和呵護,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生偏差,影響了學習,針對這一實際,探索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有利於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真正體現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4、把握學困生的認知特點及規律,尋求有效地教學對策,豐富當前教學論,促進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利於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八、研究物件

我校小學所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及家長。

九、課題領導小組

課題負責人:

組長:王紅芝

副組長:

成員:陳鳳華、劉利婷、方連英、孟會

十、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網路、教育雜誌、理論書籍等多種渠了解國內外此類研究狀況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

2、調查法:有問卷調查和跟蹤調查,調查「學困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發展情況。分析學生學困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

3、實驗研究法:提出學困生轉化的策略,對某些策略進行檢驗或試驗,找出該策略與學困生轉化之間的因果關係,驗證該策略是否有效。

4、對比法:通過學習成績對比,了解「學困生」發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

5、個案分析法: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困生,進行調查、跟蹤,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把轉化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個案,總結其經驗。

6、行動研究法:全體參與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驗,提高學習成績。

九、研究的具體策略

1、教學中注重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注重學法指導,讓他們喜歡學習,熱愛學習,並學習有法。

2、課堂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效性,最終目的要讓「學困生」完成教學的基本目標。

3、在教學中為「學困生」創設機會,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及時鼓勵,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品嚐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他們進步。

4、多渠道幫扶,開展學生小組間的幫扶,教師幫扶活動,盡快轉化學困生。

5、多與學困生談心,研究學困生心理,幫助他們克服障礙,養成良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

6、定期做好家訪,及時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努力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7、 善於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8、及時總結「學困生轉化」的典型經驗。

「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 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戰略舉措,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以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為中心的國民教育,我們教育的物件是人,是乙個個思想感情 興趣愛好 學習習慣 學習基礎各不相同的人。乙個學校,乙個班集體,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 學習情感。由於各種原因,在小學中普遍存在數學學習 學困生 這些學生智力正常,但學習不夠努力,厭學情緒明顯,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關...

小學農村學校學困生轉化實踐研究研究課題

無極縣教育科學研究 十二五 規劃 課題申請書 課題類別基礎研究 課題名稱小學農村學校學困生轉化實踐研究 學科分類文科類 課題負責人靳茹 負責人所在單位張段固鎮中心學校 填表日期 2013 年 4 月 14 日 一 資料表 二 負責人和課題組主要成員近三年來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三 負責人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