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2021-10-28 02:38:16 字數 3229 閱讀 9990

磁灶中學課題研究《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之子課題《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的途徑與作用、學生閱讀寫作中背離傳統文化的傾向》

實施方案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用文字記載了長達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光輝歷程,形成了中國文明於世界的傳統文化--語文,它作為人們的交際工具,並在傳統文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伴隨著中華民族從原始走向今天,極大地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紛紛從世界各地沓至而來,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中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而在弘揚傳統美德方面也不盡人意,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特別在市場經濟的消極因素影響下,拜金主義思想有所抬頭,理想、前途觀念較淡薄。

享樂主義思想有所表現、如超前消費,比富鬥闊,怕苦怕累,浪費現象嚴重。極端個人主義思潮有所滋長,集體主義觀念削弱,個人至上,指責別人多,反省自己少,為自己想得多,為他人想得少,講索取多,講奉獻少。缺乏社會公德,道德意識有待加強。

這些現象雖然是苗頭傾向,但如任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如保護傳統文化是我們教師的重要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由於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學生閱讀無個性化、少創意,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思維能力的發揮。語文教學既要繼承傳統文化又要趕上時代步伐,積極探索,從理論和實踐方面**語文教學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型。

"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文。站在時代的講台,手執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

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遊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二、概念的界定

1、"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指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本課題從整體上理解和巨集觀上把握,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了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浩瀚的文化典籍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學習並在實踐中"發揚光大"已有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括中華民族在古代形成的傳統精神和中華民族在近代形成的民族精神。

2、"語文新課程與弘揚民族文化"的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兼顧語言與文化的層面,闡釋了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體,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的靈魂。

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知識的傳授、運用和語感的培養,也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提公升整個民族文化的品位。民族文化品位需要提公升。如果放棄了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一味採取拿來主義,任由外來文化在他們頭腦中生根、發芽,民族文化品位不僅不能提公升,反而有可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性。

2.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學會判斷分析,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以往的文化中有一些扼殺人性、消極腐朽的成分存在,這些都是文化中的糟粕,我們當然要摒棄。而孔孟、老莊思想的積極成分和經典文學作品的養料則是我們所倡導的傳統文化,對於這些要不遺餘力地去汲取。

3、貫徹課改精神,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課題研究目標

1、落實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實現語文教學的觀念、內容、方法的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思維能力,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等提供引導。

2、在教會學生認識和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同時,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和文化底蘊。

3、以"語文教學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為指導思想,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及以"對話-探索"為總綱的語文文化課堂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及實施過程

1.傳統文化氛圍的形成。

(1)設定傳統文化情境。以文化名人的詩詞、格言、警句裝點教室、居室;在教室開闢古典文學專欄,如"奇文共賞"、"古文觀止"等,經常張貼優秀文學作品。

(2)陶冶傳統文化情操。在課餘時間**優美的民族**;活動課欣賞民族舞蹈等。

2.傳統文化課程的展開。

(1)教學課。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對課文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絡起來,挖掘文學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學作品的"思想美"、"內容美"、"人格美"和"風格美"等,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滲透在整個課文教學之中,成為乙個完美的整體

(2)選修課。文化名人故事,詩、詞、曲,中國古代**欣賞,儒家與道家文化。

六、課題研究的程式

1、準備階段(2023年10月--2023年12月)

蒐集學習有關資料,成立課題組,制定實施方案,培訓教師。

2、實施階段(2023年2月--2023年6月)

實驗教師按方案開展研究,構建並實驗教學模式,撰寫教研究**,編輯**集、教學案例集和學生案例集等。

3、總結階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

對該實驗全面總結,結題,上報成果。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

1、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課題領導小組:組長:郭永樂(校長) 寇煥傑(教研處主任)

課題執行小組:組長:陳玉發副組長:魏榮珍

組員:朱鳳愛、黃衛、鄧燕英、黃冬玲、王用琴、吳統槐、傅智敏、 蘇秀玲、

蔡金星、吳俊生、劉育民、傅秀玉、黃玉蓮、彭碧珍、譚曉忠、蔡麗金、廖小榮、

何志勇、傅林娜、郎永洪、曾金昌

2、課題實驗管理

本課題組的研究活動接受《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總課題組的指導,由學校課題領導小組、學校教研處具體管理,課題執行組定期向學校匯報研究情況,接受指導。

磁灶中學語文組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組

2023年11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 能力 實施方案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情境 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文化 美學 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諧之境.情境教育實際是為受教育者創設乙個可以激發人的學習興趣 學習熱情的環境。對它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他主張必須有乙個實際的經...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會盟二中課題研究實施計畫 實驗稿 課題 中學生良好自學習慣養成的研究 一 指導思想 堅持教育科研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服務的宗旨,通過開展校本培訓 校本教學研究活動,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主動性 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 教改意識,扎扎實實的進行課題研究,使更多的教師向 科研型 教改型 方向發...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2 科學性原則 在實施中做到方法科學 資料科學 實施的問卷 制度等方面的科學,實施組的教師用科學的頭腦,定期實施班級管理考評,鼓勵先進,督促後進,形成良好競爭氛圍,使此課題在實踐中收到實效。3 發展個性原則 新課程理念中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必須清醒面對今天的教育形勢,這是乙個尊重個性 展示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