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好課評價的標準

2021-10-20 12:30:48 字數 1412 閱讀 4126

葉瀾教授對於一節好課評價的標準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現在5個方面:

1、意義,即紮實。(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

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煉了他的能力;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

所以第一點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說,它是一節紮實的課。

2、有效率,即充實。(課堂上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

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幹,通過你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是充實的,能量是大的。

3、有生成性,即豐實。(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型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

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4、常態性,即平實。(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我們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成了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

大量的準備,課堂上沒有新的東西生成出來,是準備好的東西的再現。當然,課前的準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了讓大家淡化公開課的概念,至少不去說「公開課」,只有「研討課」。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裡,哪怕是部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所以我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

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準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5、有待完善,即真實。(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乙個指標。

公開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課,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然後作大量的準備,最後的效果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象很容。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乙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

同時他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乙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型的體驗!

一節好課評價的標準

1 有意義的 真實的。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 再進一步是煉了他的能力 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 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

一節好課的標準

上完一節課很容易,但是上好一節課並不容易。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究竟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算是 好課 呢?我認為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說。作為教師,第一,肯定是要熟讀教材,課前充分準備,科學準確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重點突出,難點分散,課堂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靈活流暢。第二...

一節好課的標準

從情感上要有不同的關注,從方法上要有不同的引導 指導,從難度上要有不同的設計,從目標上要有不同的要求,從發展上要有不同的期望,否則,一種態度,乙個表情,一種難度,一種方法,乙個要求,乙個目標的千篇一律,決不能成為好課。6 不再是教課本,還要走向實際和生活。一節好課,絕對不能是教教材,而必須是利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