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總結

2021-10-15 19:04:01 字數 5062 閱讀 3412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小結:1人格結構:(1)人格二維結構:

潛(無)意識: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

前意識(包括意識):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

(2)人格的三維結構:本我、自我、超我。本我:

包含在無意識之中,是最原始、與生俱來的無意識結構部分,由遺傳而來的本能、慾望構成。肉體是其能量源泉,該能量恆久不變不會消失但可以轉換。其唯一動機是尋求發洩、緩解緊張。

遵循快樂原則,沒有理性。自我:產生依存於本我(本身無能量),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現實的部分。

負責與現實打交道,解決本我和現實的衝突,遵循現實原則,有邏輯性。超我:產生分化於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和最道德的部分。

有兩個方面:自我理想、良心。對本我具有強制力,遵循道德原則,有最高理性。

2人格動力:(1)衝突:本能→→現實→→理想和道德(2)焦慮:

焦慮導致痛苦,嚴重焦慮導致人格**和精神病,需要適度防禦。現實焦慮:意識到直接危險;神經質焦慮:

害怕對本我失控的潛在危險;道德焦慮:違反道德的焦慮感和負罪感(不是人人都有,如***人格)。(3)防禦:

內容——無意識,本質——(不真實)否定、歪曲、虛構,結果—防禦過度,破壞人格結構平衡,導致神經症。①壓抑:最常見;②否認:

失戀解釋;③投射:要不是…④反向作用:青春期;⑤合理化或文飾作用;⑥替代和昇華:

轉移目標或轉換能量;⑦退行。3人格發展:口腔器、**器、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4對古典精神分析的評價:(1)貢獻:第乙個系統人格心理學體系;第乙個系統的心理**方法;理論和方法的創新:

無意識、夢的解析、自由聯想、臨床法(2)侷限:過分強調性本能、無意識和非理性;悲觀的、**的、缺乏驗證的。

埃里克森:1、自我概念:乙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

它包括乙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乙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2、8個階段:

(1)基本信任對不信任(0~1歲) (2)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1~3歲) (3)主動性對內疚感(3~6歲)(4)勤奮對自卑(6~12歲)(5)自我認同對角色混亂(12~20歲)(6)親密對孤獨(20~24歲) (7)生產對停滯(25~65歲) (8)圓滿對絕望(65歲~死亡)

成就目標:個體在成就情境中渴望實現的目的。分為掌握目標和成績目標。

人本主義的基本內容:1強調人的責任(1)人們自己最終要對所發生的事情負責(2)把人看作是他們自己生活的主動構建者(3)人本主義心理**的主要目標,是使來訪者認識到他們有能力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2強調此時此地(1)只有按生活的本來面貌去生活,我們才能成為心理健全的人(2)我們不應該成為過去的犧牲品(3)反對人的人格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形成3從現象學角度看個體(1)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2)個人與其說生活在客觀世界中,還不如說生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4強調人的成長(1)當人們的眼前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不會感到滿意,而是會積極的尋求發展(2)哪怕是獨自一人,只要沒有生活中種種困難的阻擋,我們就會朝著最後的令人滿足的狀態不斷進取。

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格具有整體性、穩定性、複雜性和獨特性四種基本特性。

尋求優越(內在動機):人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建立一種優越感來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克服自卑感。過度自卑的人會拒絕或原理挑戰。

人格的特性: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精神內部**、可塑性、共同性、自然性

對弗洛伊德的評價:1貢獻(1)提出第乙個綜合性的人類行為與人格的理論,建立心理**體系的第一人(2)精神分析理論為人格理論指明今後幾十年的發展方向(3)推廣了心理學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並促進了他們的發展。2批判(1)有人認為弗洛伊德的思想可能根本不是原創或開天闢地的(2)其提出的理論許多假設是不可驗證的(3)弗洛伊德主要是依靠個案資料證明其理論的,不具有普遍性(4)弗洛伊德忽視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響因素。

條件反射:1經典條件反射s——r,是指乙個刺激和另乙個帶有獎賞或懲罰的無條件刺激多次聯結,可使個體學會在單獨呈現該一刺激時,也能引發類似無條件反應的條件反應。2操作條件反射:

是指當乙個行為被及時強化後,這個行為更有可能重現。

正強化-負強化:正強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為之後呈現;負強化是負面刺激(電擊、病痛、噪音等),在行為之後撤銷。 負強化-懲罰:

懲罰是在行為之後呈現或加強某種負面刺激,從而使這種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減少。懲罰與負強化的相同點僅僅是刺激的性質都是負面的,但負強化是撤銷或減弱負面刺激,懲罰是呈現或加強負面刺激,作用是消除某種行為。

馬斯洛需要理論:1兩種基本需要:匱乏動機(由餓、渴等基本需要的缺乏而產生的)、成長需要(包括無私的給別人愛和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潛能)2基本需要層次理論(包括匱乏需要和成長需要):

(1)生理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2)安全需要:

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3)歸屬於愛的需要:

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

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

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觀察學習(班杜拉):1概念:是指人們僅僅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就能學會某種行為,又稱替代學習、模仿學習。

2四個階段:注意過程,觀察學習起始於學習者對示範者行為的注意。如果學習者對示範行為的重要特徵不予注意,或不正確的知覺,就無法通過觀察進行學習。

因此,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表象過程,即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資訊轉換成適當的表象儲存起來;行為重現過程,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動機過程,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影響因素:①他人對示範行為的評價;②學習者本人對自己再現行為能力的評估;③他人對示範者的評價)

集體無意識:榮格將潛意識分為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是最難觸及的意識層面,是整個人類進化史上所有人類經驗的倉庫。是人人都有的對某些特定刺激產生特定反應的傾向。

例如,懼怕黑夜,敬畏鬼神,依戀母親,警惕陌生人等。

理性情緒**:1艾利斯認為,人變得抑鬱、焦慮、、傷心,是因為錯誤的推理和非理性想法。艾利斯將此描述為a—b—c過程。

a誘發事件,b非理性觀念,c情緒結果。2艾利斯還認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許多非理性觀念並依賴他們3有些觀念一眼就能看出是非理性的,在**過程中很容易鑑別,也容易改變。但有些觀念就比較微妙和難以捉摸,在改變的時候會遇到較大的阻力。

4理性情緒**分為兩步,首先讓來訪者查詢他們依賴於什麼樣的非理性觀念,並認識到推理上的錯誤。第二步是**師與來訪者一起用合理的觀念取代非理性觀念。

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種以單獨的個體為研究物件的研究取向,它把個體看作乙個整體,對之進行豐富全面、深入細緻的描述和解釋。有觀察、訪談、測驗、臨床研究、個人資料分析等形式。

長處:生態效度高,研究得到的資訊生動豐富深入;重視個人獨特性。不足:

代表性差;資訊變化大,難以統計和比較。

解剖模型:潛(無)意識: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

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前意識(包括意識):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

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

防禦機制:通過在某些方面歪曲現實以保護乙個人免除焦慮的潛意識的過程。①壓抑②否認③投射④反向作用⑤合理化或文飾作用⑥替代和昇華⑦退行。

投射:把一種無意識衝動歸為別人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

投射測驗型別:羅夏墨跡測驗(讓被試者回答10張墨跡圖看到的東西)、主體統覺測驗(讓被試講述系列模糊圖畫中的故事)、畫人測驗(通過指導語讓被試畫畫)

原型:是先天遺傳固有的「直覺」反應形式,具有類似於本能的反應性質。原型在人的一生中是從不會被意識到。

一旦與情境結合,就變成了個體無意識。包括:人格面具、陰影、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自性。

規避焦慮的三種風格(霍妮):①趨向-依從型。②反對-敵對型。③逃避-退縮型。

三種焦慮:現實焦慮:意識到直接危險;神經質焦慮:害怕對本我失控的潛在危險;道德焦慮:違反道德的焦慮感和負罪感。

應對策略:面臨可察覺的威脅時處理焦慮的努力。三種型別1問題中心策略2情緒中心策略3迴避策略

根源特質:組**類人格的基本特質。

特質:特質是乙個寬泛的、聚焦的神經生理系統,它使許多刺激在機能上等值,能夠激發和引導形式一致(等同)的適應性行為和表現性行為。 特質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穩定的單位。

分為1共同特質2個人特質(1)首要傾向(顯著特質)(2)重心傾向(核心特質)(3)次要傾向

防禦性悲觀:是指在過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過成功,但在面臨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時仍然設定不現實的低的期望水平並反覆思考事情的各種可能結果。(由防禦性期望和反思性思考組成)

艾森克三因素模型:外向性的一端為典型的外向特徵群,好交際、愛熱鬧、易衝動、自信、活躍、喜歡追求變化,另一端為典型的內向特徵群,固執、刻板、主觀、害羞、不易激動。神經質的一端為情緒不穩定,可能會有過分擔心某事或害怕某物的傾向;另一端為情緒穩定,往往是平靜的、好脾氣的、耐心的。

精神質的一端為精神質,表現出高攻擊、冷漠、自私、衝動、***、思維和行為遲緩等特點;另一端為超我機能,表現得仁慈、好心腸。

三氣質維度:1情緒性,指乙個人情緒反應的強度2活動性,指乙個人能量釋放的一般水平3交際性,指乙個人的人緣及與人相處的特點

進化人格理論:1如何進行(1)把自己描述的很有吸引力(2)確定你要找什麼樣的人2侷限性(1)由於無法操縱變數,研究者們無法排除對結果的其他解釋(2)研究也不是總能得到與進化人格理論一直的結果(3)我們在尋找未來伴侶時,一些習得的偏好已經超出了我們從祖先那裡已傳來的天性。(4)也有很多例外不同於進化人格理論。

高峰體驗:是一種超越一切的體驗,其中沒有任何焦慮,人感受到自我與世界的和諧統一,感受到暫時的力量和驚奇。

人格心理學

1 2.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除了古典精神分析之外,其他人格心理學的體系都產生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至今。3.1900年弗洛伊德發展 夢的解析 標誌著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4 歷史主義的代表科學哲學家庫恩在 科學革命的結構 中提出范型的概念。7 弗洛...

人格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一,人格 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 指人格的任何乙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與其他方面密切聯絡。1 人格的穩定性 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具有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2 人格的複雜性 指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

人格心理學大綱

第一章人格心理學的物件 任務與歷史發展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對於概念的解釋 第一,人格是乙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第二,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獨特的。第三,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相對穩定的。第四,人格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