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開卷自己總結

2021-10-15 19:06:03 字數 5400 閱讀 6990

前言一心理現象及其實質

(一)人的心理現象

心理過程: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

人格(個性):意識傾向性(需要、動機、信念等)、個性心理特徵(能力、氣質、性格等)、自我意識。

(二) 心理的實質: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解釋,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映。這一論斷科學地闡釋了心理現象的本質屬性。

1.心理是腦的機能

(1) 心理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 (2)心理的器官是腦:

(3) 心理是在反射活動中實現的:

2.心理是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映

(1)心理是觀念的反映 (2)心理的內容來自客觀現實

(3)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4)人的心理的社會制約性:

第一部分人的心理

一認識過程:

認識過程是指乙個人對來自環境的資訊,通過感官加以選擇、接受,在神經通路和腦中進行編碼、貯存、確定其意義,並運用經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它由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過程組成。

1.感覺:感覺是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在人腦的反映。物體的大小、顏色、聲音、氣味等個別屬性,直接作用於人的眼、耳、鼻等感覺器官而產生感覺。

2 . 感覺中的重要現象(感覺的特性,答題時記得加上舉例)

1) 適應 : 是由於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2) 感覺對比 :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有同時對比和先後對比。

3) 聯覺 : 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4) 後像 : 是當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後,人們的感覺並不立即消失,並能保留乙個短暫的時間的現象,多表現在視覺通道內 。

3 . 知覺 :(perception)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映。

知覺是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及其外部相互關係在人腦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整體,都是由許多個別屬性,按一定關係綜合構成的。例如香蕉就是由它特殊的外形、特有的表皮、味道、果肉等多種特徵綜合構成。

4 知覺有四個特性:(答題時也要記得舉例)

● 選擇性: 人們周圍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但在一定時間裡,人們總是有選擇地把某一事物作為知覺的物件,這就是知覺的選擇性。

● 理解性: 人們知覺事物時總是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釋它、理解它,並用詞把它標誌出來,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 整體性: 知覺的物件都是由不同屬性的各個部分組成的,人們在知覺它時卻能依據以往的經驗把它組織成乙個整體,知覺的這種特性就是知覺的整體性。

● 恆常性:當知覺條件改變以後,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不變,這就是知覺的恆常性。

二記憶5 記憶 : 過去經驗在頭腦中的保持和重現叫記憶。(概念)

1)根據記憶的內容可以將記憶分為 :形象記憶、詞語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

2)根據記憶的保持時間可以將記憶分為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3) 把在記憶中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稱為: 表象表象有著顯著的形象性、直觀性;

6 關於記憶的理論解釋

根據從資訊輸入到提取所經過的時間及對資訊的編碼方式把記憶分為三個系統,即 :

瞬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長時記憶系統。

當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後,感覺並不立刻消失,在乙個很短的時間內保持它的印象,

為: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儲存時間0.25-0.5秒,容量較大。

短時記憶一般保持在1~2分鐘之內,人能清楚地知道短時記憶的內容,並能對所記憶的內容進行操作。記憶容量7±2個組塊 。

長時記憶系統儲存時間從1分鐘到幾年直至終生,長時記憶的容量是所有記憶系統中最大的。長時記憶中的東西是處於潛伏狀態的,不能被人意識到,是備用性的。

7 .記憶的基本過程(1)識記: (2)保持與遺忘(3)再認和回憶

(1)識記: 是反覆地感知事物,並在大腦中留下印象的過程,是記憶過程的開始和前提。

● 根據人在識記時有無明確的目的性,識記可分為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

● 根據識記材料有無意義性,以及學習者是否了解其意義,識記又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2)保持與遺忘

a 保持: 個體把識記過的物件以一定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過程,稱作保持。

● 保持是乙個動態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的內容會在數量和質量上發生明顯的變化

● 這種變化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原來識記內容中的細節趨於消失,主要的、顯著的特徵得以保持,記憶的內容變得簡略、概括與合理;另一種是增添了原來沒有的細節,內容更加詳細、具體,或者突出誇大某些特點,使其更具特色。

b 遺忘:是個體對識記過的事物不能再現和回憶,或錯誤的再認和回憶。

遺忘分為兩種:一種是永久性遺忘,即識記過的內容永遠不能再認或回憶;另一種是暫時性遺忘,即對於識記過的內容一時不能再認或回憶,但在適當條件下記憶還可能恢復。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以無意義音節為識記材料,用重學法得到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具有規律性,在時間的程序上,遺忘是乙個先快後慢的過程。這提示學習若能經常及時複習,知識的遺忘量將大為減少。

(備註) 造成遺忘的原因主要有:

①痕跡消退說

②抑制或干擾說

③壓抑說

④腦部受到損傷

(3)再認和回憶

再認和回憶是對儲存資訊的提取、再現的過程。

再認是指過去經歷過的事物重新出現時能夠識別出來;

回憶是指人們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人們頭腦中重新出現的過程。

再認比回憶容易,通常是能夠回憶的內容都可以再認,但能夠再認的內容不一定能夠回憶。

再認和回憶的正確程度一般取決於對原來識記材料的鞏固程度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備註)改善記憶的方法:

1 集中注意 2. 及時複習 3. 反饋 4. 背誦 5 .過度學習 6 .記住要點 7. 採取分散記憶

8.採取意義識記 9. 不要把性質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學習 10 .多樣化的複習

8. 表象與記憶

表象指當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時,人們在頭腦**現的關於該事物的形象。

表象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徵。

簡答相關題目

1 . 腦的三個基本機能聯合區

調節張力和覺醒狀態的聯合區,該聯合區位於腦幹網狀結構、間腦和大腦皮質內側部。

接受、加工、儲存資訊的聯合區,此區主要位於兩半球後部,包括頂 -枕-顳區以及相應的皮質下組織。計畫調節和控制複雜心理活動的聯合區,此區位於額葉**前回的前方,特別是前額葉及與之緊密聯絡的皮質下結構。

2. 馬斯洛層次學說生理的需要 , 安全的需要 , 歸屬和愛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認為需要是發展的;在前種需要獲得滿足的基礎上才產生後層次的需要。

3 遺忘的程序艾賓豪斯:遺忘曲線

其它影響因素: ①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 ②學習的程度(過度學習)

③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攝抑制、後攝抑制)④識記者的態度

4 遺忘的原因

1.痕跡消退:遵循遺忘規律

2.抑制或干擾:前攝抑制、後攝抑制

3.壓抑:主動遺忘

4.腦損傷:提取障礙

5 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組織有效的複習①複習要及時②正確分配複習時間:分散複習好於集中複習③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

④注意排除前後材料的影響 5 利用外部記憶手段 6 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衛生

6. 為什麼說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1) 客觀現實是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源泉;

(2) 心理是客觀現實主觀和能動的反映。

7. 感覺和知覺的關係是什麼?

區別:感覺是在刺激作用下,個別分析器活動的結果;而知覺是在刺激作用下,多個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

聯絡:感覺是知覺的基礎,感覺越清晰、越豐富,知覺就越完整、越正確。

8. 艾賓豪斯遺忘曲線表明了什麼?

第一種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先研究了遺忘的規律,提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條曲線說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最初遺忘得很快,以後逐漸緩慢,揭示了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

第二種表明了人在識記某種材料後的最初一段時間遺忘得特別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記憶材料的數量的減少,遺忘便漸漸緩慢,最後穩定在一定水平上。

9.以狼孩卡瑪拉的例項說明客觀現實與心理的關係。

狼孩卡瑪拉的例項說明客觀現實是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源泉。客觀現實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其中社會環境中的事物是起決定作用的。卡瑪拉長期脫離社會環境,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人正常的心理。

論述題1. 試述人的心理的實質。

(1)心理是腦的機能

從腦的進化看,人腦及心理功能是長期進化的產物,這一點可以從動物進化的不同階段的神經系統和行為特點的相互關係上看出來。在進化的最初階段,動物只有瀰散的或網狀的神經系統,相應的行為也較為簡單。隨後出現的頭部神經節構成了中樞神經系統的雛形,而具有頭部神經節的動物就已經具備一定的資訊加工能力了。

從脊椎動物開始出現了管狀神經系統,並有了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的區分,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腦。與此同時,動物的行為也變得較為複雜了。人腦的形成大約經歷了10億年,大腦皮層特別是新皮層在人腦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可以適應各種各樣極度複雜的自然環境,心理現象相應地變得更加複雜和微妙。

(2)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①客觀現實是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源泉。心理是腦的機能,但是腦不會獨自產生心理,必須是客觀事物作用它時,才實現反映機能,產生心理。虎孩、狼孩、熊孩等雖然都具備人的生理解剖特點,但由於他們長期脫離人的社會生活環境,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正常心理。

②心理是客觀現實主觀和能動的反映。人的一切心理現象,從感覺、知覺、思維、想象,到情感、意志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形式。然而,人的主觀心理並不是死板地、機械地反映事物,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受每個人知識、經驗、個性特徵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反映帶有主觀性。

另外,人在反映客觀現實的同時,還能積極能動地改造客觀現實。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雄辯地證明,人類的生存進貨都是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適應、協調,根據人類需要不斷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結果。

第二部分心理應激

1 應激(stress),現代英語中的含義是「壓力」、「緊張」,是指有機體對內外刺激的非特異性反應。心理學將心理應激定義為:個體在覺察(認知評價)到威脅或挑戰,必須做出適應或應對時的心身緊張狀態。

心理應激是心理社會因素影響健康或導致疾病的重要環節

2 應激定義中的三要素;應激源,心理中介機制(調節心理中介因素,應激反應

1)、應激源:引起應激反應的環境刺激就是應激源,具體是指那些能引起機體穩態失調,並喚起適應和應對反應的環境事件或情境。理論上一切環境變化(刺激)都是潛在的應激源,但實際上,這種潛在應激原只有被個體通過認知性評價覺察到對自身具有威脅或挑戰時才能成為實際有效的應激源。

(備註)應激源按照內容分類:a、社會文化性應激源b) , 職業性應激源c)、環境應激源d)、心理性應激源:

a、社會文化性應激源

(一) 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方面發生的重要變化,如考試、就業、結婚等。

科學研究表明,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應激並進而使健康受損的主要應激源。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霍姆斯(t.h.holmes)等研究人員根據對5000餘人的病史分析、實驗室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編制了「社會再適應評定量表」(srrs)。

醫學心理學總結 版

醫學模式 對疾病和健康總的特點和本質概括,反映了一定時期醫學研究物件的物件 方法和範圍。神靈主義醫學模式 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一元論 樸素唯物論 政理論 生物醫學模式 二元論 藥物 手術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模式 心身統一,恩格爾1977 研究心理諮詢 心理診斷 臨床心理學。研究腦和行為...

醫學心理學總結Hanby版

是心理學和醫學相結合的學科,這門學科是將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於醫學領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類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及規律。是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總體的認識和本質的概括,體現了一定時期內醫學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一種哲學觀在醫學上的反映。1 觀察法 2 實驗法 3 調查法 4 個案研究法 認識 情...

187醫學心理學複習

醫學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每題5分,共25分 1 臨床心理學 2 氣質 3 生活事件 4 暗示 二 填空題 每空1.5分,共30分 1 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作用 2 知覺的基本特徵 3 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為 4 心理應激原主要有四種 5 心理 的原則靈活性等等。三 選擇題 每題1分,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