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大綱

2023-01-04 10:33:02 字數 5006 閱讀 1542

第一章人格心理學的物件、任務與歷史發展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

對於概念的解釋:

第一,人格是乙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

第二,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獨特的。

第三,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相對穩定的。

第四,人格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

人格的基本特性

(1)整體性:人格由多種成分構成,具有內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識調控。

(2)穩定性:人格的跨時間持續性、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3)獨特性:不同的遺傳、生活與教育環境形成獨特的心理特點。

(4)社會性: 人格是社會的人所特有的。社會化是乙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會經驗和行為規範,獲得自我的過程。

2023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的名著《人格:心理學的解釋》的正式出版,是人格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標誌。

第二章人格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人格心理研究過程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觀察與描述,研究者觀察與描述有關心理現象和問題,收集有關的事實材料;2、第二階段為理論與假設,研究者對觀察到現象與問題提出概括性、解釋性的理論,並通過推論做出假設;3、第三階段為檢驗,研究者運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來檢驗假設,以支援或反證該理論。

主要研究途徑

(一)臨床研究

又稱為個案研究,這種方法著重從個體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獨特的個體為研究物件,通過談話、觀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廣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對個體的人格進行全面和準確的定性描述,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臨床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使我們可以了解到乙個活生生個體的心理與行為活動,獲得大量有關的資訊資料。

缺點:難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結論,而且容易產生以偏概全的結論。

(二)相關研究

主要運用測量與統計的方法,在相同條件下,考察一組被試的兩個或更多個變數之間的定量關係,由此來確定這些被試之間在某種人格特徵上的差異,以及人格特徵之間、人格特徵與別的因素之間的相關情況。

相關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比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時間;無需嚴格控制與操縱變數,結果更符合研究物件的自然形態與實際情況,減少人為因素;可以研究一些實際上或倫理法律上無法控制或操縱的變數;能夠對現實中不同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判斷,看是否需要用實驗法確定它們的因果關係。

缺點:在統計學上我們不能從相關係數的顯著與否直接推論出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三)實驗研究

要求嚴格控制條件,系統地操縱某個或多個變數,以期導致另乙個或另一些變數的某種變化,從而做出因果性的結論。

實驗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不依賴自我報告材料,力求客觀性,對變數的控制嚴密,能夠操縱變數,作出精確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結論。

缺點:結論難以直接推廣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次只能對某個或某幾個少數變數進行研究,這不僅不能把握眾多相互聯絡、相互作用過程的人格因素,而且會對許多主觀的、複雜而又重要的東西視而不見。實驗研究難以排除實驗物件的主觀認識和態度對實驗過程的汙染。

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節以無意識本我為核心的人格結構論 (本節請結合書本詳細了解)

1、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它是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所組成。特點是具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

前意識位於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由那些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就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所組成。主要作用就是檢查作用,即不允許那些使人產生焦慮的創傷性經驗、不良情感以及社會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慾望和本能衝動進入意識領域。

無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在意識**現的心理活動和曾是意識的但已受壓抑的心理活動,主要成分是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種族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慾望和感情。是人格結構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無意識概念仍是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乃至整個精神分析學說的基石。

2、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包含在無意識之中,是人格中最難解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唯一的目標是追求快樂,遵循「快樂原則」。

它滿足自己慾望、獲得快樂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反射動作,二是想象實現(原始過程)。

自我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是本我在與現實的交往過程中分化出的新機構,專門負責與現實打交道。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主要有自我理想和良心兩個方面。其機能主要是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3、衝突、焦慮和防禦機制

三種主要焦慮

(1)現實性焦慮:是人覺察倒周圍環境中存在的現實危險所產生的內心緊張、不安和恐懼。

(2)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擔心失去對本我控制而帶來的潛在危險所產生的害怕。

(3)道德性焦慮:是由於意識倒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符合道德規範而產生的良心不安、羞愧感和有罪感。

三種焦慮的根源分別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焦慮本身會起到一種動力的作用,同時焦慮也起到對人行為的控制和引導作用。

自我防禦機制為了減輕或消除人格內部的衝突,降低或避免焦慮,以保證人格的完整和統一,自我發展了許多保護性的機制,弗洛伊德稱之為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的共同特點:

(1)無意識。(2)歪曲、否定或虛構實際情況,具有與現實相脫離的特性。

幾種防禦機制:

(1)壓抑

自我最基本的防禦機制,是其他防禦機制執行的基礎。會帶來焦慮的觀念和慾望被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痛苦。

(2)合理化

個體遭受挫折時用利於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

(3)轉移

個體對某個人的情感、欲念、態度,以為對方或社會接受困難而被自己的理智所控制,並把它轉移到其它人或物件身上,以減輕心理負荷 。

(4)否認

最早形成的防禦機制之一,伴隨痛苦產生,是為了減輕痛苦的一種保護機制。以隨心所欲的方式對於不愉快或不希望的現實加以否定。

(5)反向形成(反向作用)

是努力表現出自己不良品質和情感的對立面來減輕焦慮的方法。自認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內心慾望或衝動會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導致反向形成。

(6)退行

當人受到挫折無法應付時,使用以往較幼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7)投射

指個體將自己不能容忍的衝動、慾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

(8)昇華

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原始衝動或慾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

(9)隔離

將一些不快的事實或情感分隔於意識之外。

第三節以性心理為主線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1、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詳細請結合書本)

口唇期;**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人格適應個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康,取決於人格各個部分關係的和諧一致,以及個人與他生存現實環境的協調。

第四章新精神分析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主要觀點:

個人是乙個整體的人,是乙個追求與他人和社會和睦相處的人。個人希望與自己的選擇與社會理想相一致的人。個人不是一切為性的動物,人是有意識的個體。

人格的主導動機是追求優越,而自卑感是推動個人獲取成就的主要動力,具有創造性自我概念。

1、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優越與社會興趣

在2023年,阿德勒開始從強調器官的生理缺陷轉向重視精神上的自卑感,認為自卑感是人格發展的動力。補償就是直接指向於個人的自卑感。自卑感一方面是一種動力,一方面也可能導致精神病。

追求優越是一種趕超別人的努力傾向。

阿德勒認為人行為的根本動力就是力求優越。每個人所奮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優越,,它包括由自卑感引發追求發展、成就、滿足和自我實現。追求優越既能導致積極的發展,也可能引起消極結果——「優越情結」。

社會興趣是全人類和諧生活、友好相處、渴望建立美好社會的天生需求。

根據人們所具有的社會興趣的程度,他把人分為4種型別:統治-支配型:缺乏正確社會興趣;索取-依賴型:

缺乏社會興趣;躲避-逃避型:缺乏社會興趣;社會利益型:正確的社會興趣。

阿德勒認為適應良好的人有勇氣面對問題,追求優越和完美,形成健康的生活格調和社會興趣。

2、生活風格與創造性自我

生活格調/生活風格是每個人嘗試獲得卓越的獨特手段,是一種標誌個體存在的獨特方式,是作為乙個統一整體的自我在社會生活中尋求表現的獨特方式。乙個人的生活格調一般在4-5歲時候就已完全定型。

阿德勒認為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取決於社會,但是這種社會性中又帶有一定的先天潛意識因素。為此,他提出了「創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認為人不是遺傳作用和環境影響的消極接受者,人具有主動性和選擇性,可以創造性地選擇合適自己心裡發展的活動方式。

艾里克森自我心理學

1、自我及其同一性

自我是人格中乙個相當有力的、獨立的部分,是人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經驗的綜合體,並且能夠把進化過程中的兩種力量,即人的內部發展和社會發展綜合起來,引導心理能量向合理的方向發展。其作用是建立並保持人的統一性(也叫自我認同感)和滿足人控制外部環境的需要。

自我認同感是乙個複雜的內部狀態,包括了我們的個體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過去與未來的連續性,是對自我一致性或連續性的感知。

自我認同危機我們很多人在一生中都有一段時間不能確定自己是誰、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和方向,這就是自我認同危機。自我認同危機通常出現在青春期。

2、人格的發展

艾里克森人生發展八階段

霍妮關於神經症人格的理論

霍妮重視個體外在環境因素、強調後天社會經驗,主張文化決定論,認為文化因素對正常和異常行為的形成都有決定性的作用。她認為,神經症是由紊亂的人際關係而產生的,萌芽於早期的親子關係。她十分重視焦慮對神經症的作用。

把焦慮看作是神經症的動力根源。

焦慮霍妮將焦慮分為兩類,一類是顯在焦慮,是對現實危險的反應,產生情景性神經症;另一類是基本焦慮,是對潛在危險的反應,產生人格性神經症。

情景性神經症對特定的困難情景暫時缺乏適應能力,但未表現出病態的人格,可以很快**。

人格性神經症由人格的**引起,患者具有某種神經症的人格結構,是神經症的實質問題所在。

人格心理學

1 2.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除了古典精神分析之外,其他人格心理學的體系都產生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至今。3.1900年弗洛伊德發展 夢的解析 標誌著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4 歷史主義的代表科學哲學家庫恩在 科學革命的結構 中提出范型的概念。7 弗洛...

人格心理學總結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小結 1人格結構 1 人格二維結構 潛 無 意識 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前意識 包括意識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2 人格的三維結...

人格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一,人格 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 指人格的任何乙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與其他方面密切聯絡。1 人格的穩定性 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具有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2 人格的複雜性 指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