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三大流派知識梳理 總結及評價

2021-07-22 11:59:44 字數 3772 閱讀 8109

§.三大流派主要理論及評價.§

§.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一:以無意識本我為核心的人格結構論

前期:無意識、前意識(檢查作用)、意識(三者保持動態平衡)

後期:本我(id):快樂原則

自我(ego):現實原則

超我(superego):道德原則

三者存在互動作用)

人格動力:1.本能

2.焦慮和自我防禦機制

焦慮:原因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不能適當的控制心理能量的衝突結果

型別:現實焦慮

神經質焦慮

道德焦慮

自我防禦機制: 壓抑:自我最基本的防禦機制

否認:最早形成的防禦機制之一

投射:不承認自己某些不良品質和思想情感,把它投射在別人身上,看成

是別人的東西。

反向作用:努力表現自己的不良品質和情感來減輕焦慮。

合理化: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或內心想要而未能得到的痛苦經歷編造出似乎

合理、自己接受的解釋 。

替代:受抵制的力比多不得不轉換物件和改變方向,企圖以間接的方式發

洩出來。

昇華:力比多發洩的直接與原始的方式是被社會讚許的、高尚的間接方式

所替代。

二:以性心理為主線的人格發展論

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口腔期

**期性蕾期

潛伏期生殖期

三: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測量與應用

(1)研究方法:自由聯想法

夢的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幽默(2)應用:精神分析**(自由聯想法、夢境分析法、直接分析**)

評價: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學積極意義與貢獻:

1、在人格等前人忽視的領域中,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建立起世界心理學史上第乙個系統的人格心理學體系;

2、提出許多重大理論,對人格心理學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3、弗洛伊德的體系在人格心理學研究方法上有巨大貢獻。

古典精神分析侷限性:

人格在5、6歲完全角成

強調人格的本能,忽略社會文化影響

整體上的消極特徵

§.新精神分析

自我心理學(埃里克森):

自我及其同一性:同一性指的是個人的連續、獨特、綜合感和集體認同

人生八階段: 嬰兒期(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

兒童早期(自主&羞怯、疑慮)

學齡早期(主動&內疚)

學齡中期(勤奮&自卑)

青年期(同一性&角色混亂)

成年早期(親密&孤獨)

成年期(繁殖&停滯)

老年期 (自我綜合&失望)

評價:埃里克森對自我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進一步發展了哈特曼所重視的社會環境對自我適應作用的思想。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理論,提出了以自我為核心的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漸成說。

§.行為學習論

1、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

學習:即行為反應概率的變化

強化:利用強化物誘使某一操作行為的概率增加的過程

強化的型別: 正強化(獎勵):r→s(積極)→r(促進)

負強化(取消不好的刺激):r→s(消極)→r(促進)

消退:r→s(積極)→r(減弱)

懲罰:r→s(消極)→r(減弱)

注:刺激s、反應r)

2、刺激—反應論(多拉德&公尺勒)

學習四個要素:1)內驅力:迫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的刺激

2)線索:一種指導有機體選擇行為的方向的刺激

3)反應:用以降低或消除內驅力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4)強化:內驅力的降低內部精神現象與學習

(1)恐懼——一種獲得性的內驅力

(2)語言和二級泛化

(3)衝突:

1.衝突的種類接近—接近衝突

迴避—迴避衝突

接近—迴避衝突

雙重接近—迴避衝突

2.移置作用(替代、昇華)

3.挫折和攻擊

3.社會學習論(班杜拉)

觀察學習:指人們僅僅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就能學習某種行為,

又稱為替代學習、模仿學習。

觀察學習的過程:1.注意過程

2.保持過程

3.動作再現過程

4.強化和動機過程

自我效能感:個體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些行為的主觀體驗。

評價:行為主義的貢獻:

強化了心理學的自然科學特徵

擴大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行為主義的侷限:

生物學化傾向嚴重

縮小了心理學的研究範圍

犯了環境決定論錯誤

§.人本論

1.馬斯洛的需要論與自我實現論

1)需要層次論

(1)動機理論的基本假設

(1)認為個人是乙個統一的、有組織的整體

(2)人類的需要是一種似本能的需要

(3)人類動機的終極目標是基本需要

2)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認知需要

6.審美需要

7.自我實現需要注:加為五種基本需要)

自我實現理論:自我實現的條件與障礙:外部條件

內部條件:自我概念的縮減

固執於現有的自我概念

不願意離開安全的地方

成功恐懼「約拿情節」

評價:人本主義:

貢獻:以人性論為特徵

一種開放的體系

研究前人忽視或排斥的心理現象

缺陷:缺少一定信度和效度

概念上還有一定的模糊性

還有一些「烏托邦」的味道

§.認知論

個人建構理論(凱利)

人是科學家

構念的含義及cpc迴圈

乙個構念是一種思想、觀點和看法,人們用它來解釋個人自己的經驗。

cpc迴圈:當個體遇到新的情景時,它所產生的行動具有cpc迴圈的特徵

(周視期、先取期、控制期)

人格建構的基本假設和推論:

建構推論:個人通過對事物的反覆建構來**事件。

個體推論:人們對於事件之建構過程是有個別差異的。

組織推論:每個人為了**事件都會發展出一套特殊的、包含各種建構之順序關係的建構系

統。 選擇推論:個人基於所**之較大延伸可能性與本身系統之定義,在二分建構中做選擇。

兩分推論:個人之建構系統是由有限的二分建構所組成。

片段推論:個人可連續使用各種不同的建構系統,而這些系統彼此之間並不相容。

範圍推論:乙個建構只適用於**特定範圍內的事件。

經驗推論:個人建構系統會隨著個人持續對於事件之重複性所做的解釋而改變。

調節推論:個人建構系統之變化,受限於該建構於適用範圍內的可滲透性。

共同推論:兩個人對於經驗的建構相似程度,代表其心理歷程與他人的心理歷程相似。

社交性推論:生活於同一文化的人,會以相似的方式建構經驗。人們能夠理解他人建構歷程

的程度,決定了他在包含他人在內的社會歷程中的角色扮演。

積極意義:

1.有現象主義的傾向,強調完整無缺的整體經驗

2.有人本主義傾向,強調人的創造力和對個體的樂觀

3.有存在主義傾向,強調未來而不是過去,假定人類對自己的命運是自由選擇的

侷限性:a.把人格看成是一種對事物的看法,過分強調認知而忽視現實,遠離真理,

陷入了不可知的深淵。

b.沒有解釋個人構建的原因

評價認知論:

貢獻:許多理論**於觀察和實驗

適合當前心理學研究發展的趨勢和時代精神

對心理**的影響近期越來越普遍

不足:從實驗研究角度看有些概念模糊不清

難以用這個概念解釋個體行為差異

個人構建與圖式概念不清

人格心理學

1 2.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除了古典精神分析之外,其他人格心理學的體系都產生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至今。3.1900年弗洛伊德發展 夢的解析 標誌著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4 歷史主義的代表科學哲學家庫恩在 科學革命的結構 中提出范型的概念。7 弗洛...

人格心理學總結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小結 1人格結構 1 人格二維結構 潛 無 意識 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前意識 包括意識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2 人格的三維結...

人格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一,人格 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 指人格的任何乙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與其他方面密切聯絡。1 人格的穩定性 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具有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2 人格的複雜性 指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