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複習

2022-11-12 21:36:02 字數 5189 閱讀 4829

第一章緒論

一,人格: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指人格的任何乙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與其他方面密切聯絡。

1 人格的穩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具有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2 人格的複雜性:指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任何乙個人都是乙個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這種一點都不專業的感覺是什麼鬼……orz)

3 人格的獨特性: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第二章人格研究與評測

一,人格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尋求研究深度) 相關研究(尋求研究廣度) 實驗研究(尋求因果關係)

二,人格測評:

測評資料的型別:自我報告資料(s-data),觀察者報告資料(o-data),測驗資料(t-data),生活史資料(l-data)

獲取s-data的途徑:(1)訪談,(2)由個體定期記錄和匯報所發生的事件,(3)人格問卷,(4)投射測驗

人格問卷是最常用的方法。問卷可以是非結構化的開放式問卷,也可以是結構化的問卷。結構式問卷比開放式問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應選項是給定的,常見的形式還有多點評定。

投射測驗是向被試提供一些沒有組織的刺激,讓被試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現他的反應。

投射測驗的特點:

(1)刺激材料沒有明確的結構和固定的意義,被試有廣泛自由的反應方式。

(2)測量目標具有隱蔽性,被試不知道他的反應如何解釋,減少了偽裝的可能。

第三章特質理論

一,奧爾波特的個體心理學

1,人格結構:

共同特質

特質 個人特質(首要特質,核心特質,次要特質)

特質:是一種神經-心理結構,它可以使乙個人對多項外在和內在刺激在機能上等值。

共同特質: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態下的群體具有的特質,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並普遍的存在於每乙個人身上。

個人特質:為個人所獨有,代表個人的行為傾向,只有個人特質才是真實的特質,共同特質只是為了測定複雜的人格特質而抽取出來的概念。

首要特質:是個體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人格特質,最能代表人格的特點,在個人人格結構中處於主導地位。

核心特質:它的概括比首要特質低,是構**格結構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種程度上獨立而又彼此聯絡的特質構成。

次要特質:指乙個人某種具體的偏好或反應傾向,這些偏好或反應傾向不易為人察覺,通常只有熟悉的人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

2,人格動力:機能自主

機能自主是其動力理論的核心概念。即過去的動機與現在的動機並沒有機能性的聯絡,過去的已經過去,乙個人今天的動機的機能自主的。

3,人格發展

成熟人格必須具備六個基本條件:

(1)將自我感擴充套件到自身以外的人和活動

(2)熱情的與人交往,表達自己的親密,同情和容忍

(3)具有情緒安全感和自我接納感

(4)對生活有現實的知覺

(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

(6)具有統合的人生哲學

二,麥克雷和科斯塔的五因素人格理論

五因素人格理論試圖將人格理論中的所有重要元素都納入其中,並將指分為基本趨向,適應性特徵,自我概念,客觀傳記和外在影響五個主要成分。這五個主要成分由動力過程相聯絡。

基本趨向:是人格的「原材料」,是通過直接觀察推斷而來的能力和傾向。即基本傾向ocean: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隨和性,神經質。

適應性特徵:個體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習得的技術,習慣,態度和關係,是基本傾向的具體表現。

自我概念:有關自我的知識,觀點和評價。

客觀傳記:個體整個生命歷程中感到,想到,說到,做到的所有重要事件。

外在影響:指心理環境,包括發展的影響因素,巨集觀和微觀環境等一系列因素。

動力過程是聯絡上述五個元素的中介。

第四章生物學理論

一,普洛閔的行為遺傳學理論

行為遺傳學理論研究方法:

(1)家族研究:通過研究家族史,了解某種人格特徵在家族成員**現的頻率高出普通人群**現頻率的程度,來估計其遺傳率。

(2)雙生子研究:雙生子有兩種型別,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

(3)收養研究:是通過比較兒童與其親生父母和養父母在人格上的相似性來進行。

(4)模型擬合:建立乙個反映各種遺傳和環境因素對某種特質貢獻大小的模型,並將其與觀測到的相關進行比較。

二,巴斯的進化心理學理論

1,進化的心理機制

(1)是存在於機體內部的,對資訊的加工過程

(2)是為了解決某種生存和繁衍問題

(3)心理輸出的為了解決某種特定的適應問題

巴斯認為,資訊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過程就是決斷法則。

從演化論的觀點看,人格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幫助我們的祖先解決各種適應性問題的心理機制的總和。

2,與人格相關的心理和行為策略的進化機制

(1)求偶

進化心理學認為求偶時,男性喜歡年輕時,生理上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更喜歡能為其後代提供保障的男性。

(2)歸屬需要

hogen提出人有兩種基本動機:追求地位和被群體接受。對群體的歸屬需要或者說得到群體的認可,就意味著個體可以得到更多的保護,獲取更多的食物和其他撫養後代所需的資源,並因此得到更多的尋求伴侶的機會。

(3)親子動機

從演化論的觀點看,只有自己的後代能夠使自己的基因得以複製和傳承實現種族的繁衍。

(4)攻擊

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攻擊行為具有以下功能:占有他人資源,防禦他人攻擊,爭奪性伴侶,提高社會地位和權力,阻止和懲罰性伴侶和性出軌,減少非己後代對資源的消耗。

第五章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本我,受快樂原則支配、自我,受現實原則支配、超我,受完美原則支配

2、人格動力

弗洛伊德認為,一切作用於人格的能都來自本能。本能作為一定量的心理能,是整個人格結構系統的動力基礎。

各種本能歸根結底可分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朝向生存,發展和繁殖的本能。

死的本能:朝向毀滅和破壞的本能。

3、人格發展理論:人格發展五階段

早起經驗決定論:個體在經過一系列心理機能的發展後,其穩定的人格在大約5歲的時候基本就形成了。(依戀)

口唇期(oral stage,0—1歲)

**期(anal stage,1—3歲)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歲)

潛伏期(latent stage,7歲至青春期)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後)

4、焦慮與防禦

焦慮:現實焦慮、神經質焦慮和道德焦慮,三種焦慮的根源分別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現實焦慮:是人覺察到周圍環境中存在的現實危險所產生的內心緊張、不安和恐懼。

神經質焦慮: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衝動導致不良結果而產生的焦慮。

道德焦慮:是由本我與超我的衝突導致的羞恥感和內疚感。

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1、人格結構: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

自我(ego)是意識的中心。

個人潛意識中對自己生活至關重要的特性為情結。

集體潛意識: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

集體潛意識主要內容是原型,深埋在心靈之中,不能在意識中直接表現。

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構成了集體潛意識。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真我等。

(1)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用來掩飾真實面目。

(2)阿妮瑪:男性心靈中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3)陰影:是人性的陰暗面,是惡的源頭。

(4)真我:榮格理論中最重要的原型,是最晚出現的心靈要素。

2、人格動力:心靈能量,心靈能量的執行遵循守恆律和熵律。

心靈就是整個人格,是與人的物質現實相對應的心理現實。在心靈中存在著生命之能,即心靈能量。

守恆律:在心靈的某處若有一定量的能量消耗,那麼就會有等量的,形式或同或異的能量在心靈的其他地方產生。

熵律:在心靈的某處若有能量聚集,在強度上佔優勢,就必然會在心靈內部產生驅力,使能量從高強度區域向低強度區域流動,達到平均分布。

三、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1、人格動力

(1)每個人生來具有自卑感,為消除自卑,人會不斷奮鬥以彌補自身的弱點,這就是補償。

(2)人格發展的過程就是為了克服自卑感而抗爭過程,人對不完美狀態的抗爭,對最終完美狀態的追求叫做追求卓越。

(3)人越自卑,追求卓越的要求越強烈。

(4)過度自卑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讓人產生無助感。

2、人格表現

生活風格:個體在補償自卑感的活動中形成的獨特的反應模式。

四種:控制型,索取型,迴避型,社會型(健康的生活風格)。

3、人格發展

父母的養育會影響兒童的社會興趣,而社會興趣是心理健康的標誌性特徵。

兩類父母行為導致**後產生人格問題:

(1)溺愛:剝奪獨立性,引起更強的自卑感

(2)忽視:冷酷,懷疑,不懂愛,人際關係差

出生順序的影響:

(1)頭生兒童最初被溺愛,而後被廢黜,自卑感大多比較強烈

(2)未生兒童也受家庭的溺愛,從而表現出依賴,缺乏創造力,自卑感強烈等特點

(3)對中間兒童的評估更積極

四、安娜和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學

基本焦慮:是霍妮理論體系中的乙個基礎性概念,指一直能夠在充滿敵意的世界中所感受到的,無處不在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自我同一性:指人對自我一致性或連續性的感知,常常出現在青年的後期。

第六章行為主義

一、多拉德和公尺勒的刺激-反應理論

1、多拉德和公尺勒關於學習的四個要素:內驅力、線索、反應和強化

內驅力:能夠促使乙個人去行動、具有足夠強度的刺激,由它構成了人格的能量單位

線索:指導有機體選擇行為的方向的刺激

反應:指訊號所引發的行動,它受內驅力和線索共同誘發,旨在降低內驅力

強化:指內驅力的降低。任何引起內驅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種強化物

2、衝突及衝突的種類

衝突: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相容的反應趨向相互競爭時的心理狀態。

型別:接近—接近衝突、迴避—迴避衝突、接近—迴避衝突、雙重接近—迴避衝突

3、挫折-攻擊理論

挫折:指目的性行為遭受阻礙時的一種伴隨狀態。

攻擊:指以傷害某一有機體為目標的行為。

多拉德和公尺勒假設:攻擊總是受挫的後果,而挫折的存在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

第七章認知與社會認知理論

凱利的個人建構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1 2.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除了古典精神分析之外,其他人格心理學的體系都產生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 20世紀70年代至今。3.1900年弗洛伊德發展 夢的解析 標誌著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4 歷史主義的代表科學哲學家庫恩在 科學革命的結構 中提出范型的概念。7 弗洛...

人格心理學總結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小結 1人格結構 1 人格二維結構 潛 無 意識 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前意識 包括意識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2 人格的三維結...

人格心理學大綱

第一章人格心理學的物件 任務與歷史發展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對於概念的解釋 第一,人格是乙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第二,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獨特的。第三,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相對穩定的。第四,人格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