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複習

2022-05-14 17:05:01 字數 4631 閱讀 1336

角色,亦稱社會角色,它指個人在特寫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並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權力來履行相應社會職責的行為。

教師同時扮演著多重的角色:

1、知識傳播者、學習發動者、組織者和評定者。這是教師的中心角色,教師的特殊功能是傳授知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

2、父母長者、朋友和管理者。教師在課堂上、在學習上是老師,在生活上是長者,父母。因此老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技能。

3、榜樣和模範公民。教師是教育人的人,社會上的人們按照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理所當然的要求他成為學生和公民的榜樣和模範。

4、學生靈魂塑造者。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培養其能力,而且還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觀塑造學生的靈魂。

5、教育科學研究人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知識經濟時代即將來臨,傳統的教書匠式的教師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教育自身的需要,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角色之一。

教師的能力素質:現社會發和科技的進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對高等學校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還要有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1、效能感: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的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乙個人的認知和行為。

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

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行為的影響和作用:

第一、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和進一步的學習。

第三、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情緒。

2、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3、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物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畫、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其分為三方面: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的預先計畫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

教學監控的發展和趨勢:一從他控到自控

二、從不自覺經自覺到自動化。三、敏感性逐漸增強。四遷移性逐漸提高

4、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各種表現,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及時做出靈敏的反應,並採取恰當措施和解決問題的特殊能力。

表現的方式:1、善於因勢利導2、善於隨機應變 3、善於對症下藥4、善於掌握教育時機和分寸

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道品質、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是基本條件。2、和學生保持長期而密切的交往,對威信的形成有積極3、良好的儀表、生活作風和習慣有助於樹立4、第一印象會影響5、要嚴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廣義的學習:是動物和人類所共有的心理現象。學習不是本能活動,而是後天習得的活動,是由實踐和經驗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學習都將引起適應性的行為變化,這些變化是相對持久的,但不是所有的個體持久的行為變化都屬於學習,那些由於疲勞、成熟、機體損傷以及生理變化引所導致的行為變化就不屬於學習,只有通過反覆練習、訓練使個體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相對持久的變化才能稱為學習。

次廣義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狹義的學習專指學生的學習。它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並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

學習的內容可分為三:一是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二是智慧型的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三是行為規範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大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一是內容特點:1專業化程度高,2實踐知識豐富,動手能力較強,3、學科內容的高層次和爭議性,二是學習方法的特點:

1、自學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學習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3、課堂學習與課外和校外學習相結合。

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動機的作用下,向著某一目標進行的。

動機三大功能:一是啟用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強化功能

學習動機的基本成分: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一學習需要與內驅力。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學習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和附屬的。

二學習期待與誘因。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它是另乙個構成學習動機結構的基本要素。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前者是靜態的,後者是動態的。三是學習期待與學習需要的關係。需要是從事學習活動的最根本的動力,如果沒有產生動力,個體學習活動不可能發生。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一是多元性二是間接性三是社會性四是職業化。

學習動機的激發: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乙個適當的跨度。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四、利用爭強好勝心理,妥善組織學習競賽。

五、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1就穩定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穩定因素。則學習者對未來的學習結果也會抱成功或失敗的預期,並會增強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或產生羞恥感自卑感。

2就內在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自身內在因素,學習者會產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進而更投入到未來的學習活動中去,或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從而更避免參與成就性任務。3就可控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可控因素,學習者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或產生一種犯罪感;反之,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不可控因素,則會產生感激心情或仇視報復情緒。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不僅存在於知識、技能的學習中,而且也存在於態度與品德的學習中。

學習遷移的分類:1、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指一種經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

負遷移是起干擾或阻礙作用。2、縱向遷移和橫向遷移;橫向也叫水平,指處於同一抽象概括層次的學習間的相互影響。縱向也叫垂直,指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與下位的較低的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

3、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順是指先前學習中所獲得的經驗對後繼學習的影響。逆是指後繼的對先前的影響。

4、特殊遷移與普遍遷移:

學習遷移作用:在於使習得的經驗得以加以概括化、系統化、形成一種穩定的整合的心理結構,從而更好地調節人的行為,並能動地作用於客觀世界,也是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是使習得的知識技能與道德規範向能力與品德轉化的關鍵。

影響遷移的因素:學習物件的共同因素,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認識技能與策略和定勢的作用。兩種學習材料或物件在客觀上具有共同點是實現遷移的必要條件。

學習遷移的有限促進:一、合理確立教學目標。這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一切教學工作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

因此,確立目標,明確和具體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習遷移的前提。二、科學精選教學材料。就要精選教學材料以實現教學目標。

根據學習遷移規律的要求,應把各門學科是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即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則、基本方法、基本態度等。精選教學內容,必須注意用科學的新成就來代替過時的材料,不斷取捨,使之符合科學發展的水平。

三、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基本科學成果精選出來以後,重要的任務就是組織這些材料。基本標準就是使教材結構化,一體化、網路化。

四、有效設計教學程式。有了合理的教材,要想在教學中發揮遷移的作用,就要求有效設計教學程度。首先要把各門學科中那些具有最大遷移價值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規範的學習放在首位。

再遵循從一般到個別,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組織下位結構知識的教學。五、教授學生學會學習。如閱讀技能、實驗技能、觀察技能、解析技能等。

把這種有關學習方法的學習叫做撗糴學習敗_

思維是以己有知識為中介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這反映著人腦對輸入資訊進行加工改造朋而產出思想產品的能力。它集中反映著大腦的聰慧程度,因而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它的高低具體表現在思維品質的差異上。

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等方面。

教材直觀是指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資訊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徵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認知活動。運用直觀教材的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對知識的感知,所以教材直觀的過程就是知識感知的過程。

教材概括指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從而獲得對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絡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認識的認知活動。

感性概括即直覺概括,它是在直觀的基礎上自發進行的一種低階的概括形式。首先,在形式上是通過一定的概括得來的,是抽象的,而且外延也涉及一類事物而非個別一事物。其次,感性概括是在直觀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感知而自發實現的。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認識的指導下,通過對感性知識經驗進行自覺的加工改造,來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與聯絡的過程。其次是理性概括不是自發進行的,而是在主體對感性材料自覺進行一系列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實現的,是通過思維過程而完成的。其次,在教學條件下,理髮的概括是在前人認識的前提下實現的。

通過感性概括,學生只能獲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題,只有通過理性概括,才能獲得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概念和命題。

提高教材概括與知識理解成效的條件:一、配合教材適當運用正例和反例。二、提供豐富多彩的變式,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

三、科學地進行比較。同模擬較和異模擬較是常用的比較方法。四、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總之,通過教材直觀,學生獲得了知識的感性認識,通過教材概括,學生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獲得了有關知識的理性經驗,從而也就掌握了科學的概念、原理和原則。

心理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每題2分,共8分 1.感覺 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適應 由於刺激物對感覺器官的持續作用,從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象。感覺對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聯覺 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2.知覺 人腦對客觀事物許多屬性及其關係...

心理學複習

三 填空 選擇題 1 緒論 人的心理現象極為複雜,它可以概括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部分,心理現象 又被稱為心理活動 不僅人有,動物也有,我們所學的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心理學是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馮特 生理心理學原理 創立世界上第乙個心理實...

心理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 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識記 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3 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畫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先決條件,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系統地運用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