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複習總結

2021-10-15 18:47:47 字數 5351 閱讀 4189

(1) 生理需求:生理需要是人類的第一層次需要,指能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須的一切需要,如食物、衣服、性慾等等。

(2)安全需求:安全需要是人類的第二層次需要,指能滿足個體免於身體與心理危害恐懼的一切需要,如收入穩定、強大的治安力量、福利條件好、法制健全等等。 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

(3)歸屬感與愛的需要:是指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或群體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援的需要。

(4)尊重需求:尊重需要是人類的第四層次需要,指能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及自己對自己認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譽、地位、尊嚴、自信、自尊、自豪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5)求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又稱認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

(6)審美的需要:是指對對稱、秩序、完整結構,以及對行為審美的需要。

(7)自我現實的需要:當上述需要都獲得滿足之後,就會個人渴望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活動產生最高層次的需要即自我現實的需要。

3.馬斯洛理論的需要層次之間的關係:(1)出現的順序由低到高。

(2).各層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佔比例由大到小。(3)七個層次可概括為兩種水平。

從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屬於基本需,後三種即從求知需要到自我實現的需要稱為成長需要。

4.動機的概念:是激發和維持有機體行動,並使該行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驅力。動機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動的願望和意圖,是推動人行動的內因。

5.動機衝突與目標確立:動機衝突的定義及主要種類; 定義:

指在同一時間內出現的彼此不同或相互牴觸的動機,因不可能都獲得滿足而產生的矛盾心理。按性質和內容分為原則性動機衝突和非原則性動機衝突;按表現形式分為雙驅動機衝突,雙避動機衝突三種 。

動機衝突和挫折的區別是:動機衝突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排斥的動機,而挫折可以只有乙個動機;動機衝突往往發生在動機已經形成,但還未見諸於行動時,而挫折則常常發生在為達到目標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之中或過程之後。

6·動機衝突的主要型別:課本78頁

(1).雙趨衝突: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標同時出現,形成強度相同的二個動機。由於條件限制,只能選其中的乙個目標,此時個體往往會表現出難於取捨的矛盾心理,這就是雙趨衝突。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是雙趨衝突的真實寫照。

(2)雙避衝突: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威脅性的目標同時出現,使個體對這兩個目標均產生逃避動機,但由於條件和環境的限制,也只能選擇其中的乙個目標,這種選擇時的心理衝突稱之為雙避衝突。「前遇大河,後有追兵」正是這種處境的表現。

(3)趨避衝突:指某一事物對個體具有利與弊的雙重意義時,會使人產生二種動機態度:一方面好而趨之,另一方面則惡而遠之。所謂「想吃魚又怕魚刺」就是這種衝突的表現。

(4)多重趨避: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趨避衝突常常表現出一種更複雜的形式,即人們面對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而每個目標又分別具有吸引和排斥兩方面的作用。人們無法簡單的選擇乙個目標,而迴避或拒絕另乙個目標,必須進行多重的選擇。

由此引起的衝突叫作多重趨避衝突。

7、動機衝突對人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乙個人常常遇到各種動機衝突。如果對動機衝突不能很好處理,就會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使人陷入困惑和苦悶之中,甚至頹廢和絕望,無力自拔。

動機衝突不但影響人的正常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還會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甚至使人的精神狀態趨於崩潰,乃至行為失常。

8.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合理設定目標;有效利用反饋與差評;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科學利用合作與競爭;向學生表達確實可行的期待;增強自我效能感;進行歸因訓練。

第四章認知過程

一、注意

1.注意的含義:注意是心理活動有選擇的反應一定的物件,而離開其餘的物件。

注意的特徵: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點分配;注意的轉。

2.注意的型別: 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時有無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為(1)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

指現實沒有預定目的也無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指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隨意後注意。

3.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點,如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之間的對比等;人的主觀狀態,如人的需要和興趣、情緒狀態等。

二、.感覺

1.感覺的含義: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人別屬性的反映。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認識的起點。

2.產生感覺的兩個基本條件: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於人體,能夠引起人們感官活動的客觀事物。二是感覺器官,也就是能把客觀刺激物轉變為主觀映像的生理裝置。

3.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1)感受性:指對刺激的感覺能力。感受性高低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關係,感受性高,則感覺閾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則感覺閾限高。

每種感覺都有兩種感受性和感覺閾限: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2)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

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絕對感受性: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3)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

差別感受性:指剛剛能覺察出同類刺激物最小差別量的感覺能力。

差別閾限:指剛剛能覺察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的最小差別量。

4.感覺的規律:(1)後像:當刺激物用作於感受器停止後,感覺並不立刻消失,二是逐漸減弱,這種感覺殘留的現象叫做感覺的後效。

(2)感覺適應的規律:感覺適應是指由於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適應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3)感覺的相互作用的規律:a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響著對某種刺激的感受性的現象。

同一感覺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覺對比。b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說,對某種刺激的感受性會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發生變化。c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還有一種特殊表現──聯覺,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聲音會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

(4)感受性的發展: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實踐的豐富,人的感受性會隨之逐漸發展,不同人之間的感受性呈現出極大的差異。例如,盲人由於不能用眼睛來了解這個世界,因而他們多依賴於聽覺、觸覺等來獲得資訊

三.知覺

1. 知覺是在感覺產生的基礎上,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2.知覺的5個特性: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恆常性、適應性。

(1)選擇性:指當面對眾多客體時,知覺系統會自動地將刺激分為物件和背景,並把知覺物件優先地從背景中區分出來。 不用記:

影響知覺的選擇性的客觀因素有:a.刺激物的絕對強度;b.

物件和背景的差別性;c.物件的活動性;d.刺激物的新穎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們優先知覺。

影響知覺的選擇性的主觀因素是:a.知覺有無目的和任務;b.

個體已有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c.個人的需要、動機、興趣、愛好,定式(受以往經驗影響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與情緒狀態。

(2)理解性: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並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知覺的理解性與人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密切關係

(3)整體性:是指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集成為統一整體的過程

(4).恆常性: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

(5)適應性。

四.記憶

1.記憶的含義: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也可以說是對過去經驗的留印、保持和在作用的過程。

2.記憶的基本過程即三個環節: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

3.記憶系統: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個子系統構成。

4. 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是指記憶資訊保持在以分鐘以內,容量有限)、長時記憶(指儲存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它的容量巨大,可以長期保持資訊。)5..

遺忘的規律:即遺忘的程序先快後慢。

6.影響遺忘的主要因素或★3.影響遺忘程序的因素:

客觀:a.學習材料的性質;b.識記材料的數量;c.時間因素;d.記憶任務的長久性和重要性;

主觀:a.識記的方法(意義識記要比機械識記效果好的多)&學習程度(實驗證明,過度學習(即能夠背誦之後再進行的學習)達到50%,記憶效果最好);

b.情緒和動機。學習者的情緒差、動機弱、目的不明確都不利於記憶。

4.遺忘的原因(1)消退說(2)干擾說。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後攝抑制(反之)。

(3)壓抑(動機)說。由於緊張而引起的遺忘。(4)提取失敗說。

「舌尖效應」。

★5.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複習。

(1)及時複習;

(2)合理分配複習時間;

(3)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相結合;

(4)複習方法多樣化;

(5)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

(6)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相結合;

(7)掌握複習的量。

5、思維

1.思維的含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絡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語言實現的、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徵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知過程。

2.思維的特徵:

a.間接性。例如:醫生通過號脈診斷疾病。

b.概括性。一切科學的概念、定理、法則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維概括的結果。

3.思維的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很過程,其他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4.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1)遷移的作用。(2)原型的啟發。(3)定勢的作用。(4)情緒與動機。

第五章、 情緒

1.情緒的定義:是人類對於各種認知物件的一種內心感受或態度。它是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2.情商:情商又稱情緒或情感商數,用eq表示。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溝通、挫折承受能力。

3.智商:即iq指心理商數。

世界上第乙個智力測驗量表是法國的比納和西蒙編制的比納——西蒙表於2023年提出。智商的計算公式:iq=ma(智力年齡/ca(時足年齡)×100 (70以下是弱智,130以上是天才)。

4.★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提出的七種智力即

(1)言語智力,包括說話、閱讀、書寫的能力。能說會道、妙筆生花是言語

智力高的體現。

(2)邏輯—數學智力,指數字運算與邏輯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學分析的能力。

(3)視覺—空間智力,包括認識環境,辨別方向的能力。

(4)**智力,包括對聲音的辨識與韻律的表達能力。此智力多系天賦。

運動智力,包括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的能力。

(5)人際智力,包括與人交往且能和睦相處的能力。此智力高者善處理人際

關係。(6)自知智力,包括認識自己並選擇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7)身體--動覺智力。包括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的能力。

第六章、 創造

1.創造力: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已知資訊,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產品(思維或物質成果)的能力。

心理學複習

角色,亦稱社會角色,它指個人在特寫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並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權力來履行相應社會職責的行為。教師同時扮演著多重的角色 1 知識傳播者 學習發動者 組織者和評定者。這是教師的中心角色,教師的特殊功能是傳授知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

心理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每題2分,共8分 1.感覺 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適應 由於刺激物對感覺器官的持續作用,從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現象。感覺對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聯覺 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2.知覺 人腦對客觀事物許多屬性及其關係...

心理學複習

三 填空 選擇題 1 緒論 人的心理現象極為複雜,它可以概括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部分,心理現象 又被稱為心理活動 不僅人有,動物也有,我們所學的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心理學是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馮特 生理心理學原理 創立世界上第乙個心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