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2022-12-29 08:54:06 字數 4734 閱讀 9726

1 2.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除了古典精神分析之外,其他人格心理學的體系都產生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

3.2023年弗洛伊德發展《夢的解析》,標誌著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歷史主義的代表科學哲學家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范型的概念。

7、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了科學心理學史上第乙個人格心理學體系即精神分析

8、以無意識本我為核心的人格結構論,無意識,前意識,意識。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是人的原始衝動與本能以及之後的種種慾望,是動物生存進化意識的總和。正常的個體均擁有無意識,而且是人與動物意識的共性。

前意識,指潛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經驗,是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中介環節。潛意識很難進入意識,前意識則可能進入意識,所以從前意識到意識儘管有界限,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它是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組成,它的特點是具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無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深層部分;前意識的主要作用是檢查作用,不許那些使人產生焦慮的創傷性經驗,不良情感以及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慾望和本能衝動進入意識領域,而把他們壓制在無意識中,使無意識和意識完全隔離。

9、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個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於生與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發揮其功能時,本我尋求解除興奮和緊張以及釋放能量。

它依據快樂原則來運作,即追求快樂和迴避痛苦。依據這樣的運作方式,本我尋求立即的完全的釋放。

本我追求愉悅,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則追求現實。自我的功能就是論據現實來表達和滿足本我的願望與超我的要求。 自我依據現實原則運作——本能的滿足被延遲直到適當的時機,以使多數愉悅包含最小限度的痛苦和否定性的結果。

超我是社會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則」行事,它總是與享樂主義的本我直接對立和衝突,力圖限制本我的私慾,使他得不到滿足。

11、防禦機制:壓抑、否認、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昇華

戀父情結:女孩最初與男孩一樣,對母親也有強烈的依戀之情,但是當女孩注意到兩性的差異性,這種依戀之情就降低了。女孩認為母親有目的奪取了她的那種有用的器官,故對母親產生了嫉恨。

相反,女孩對父親的感情成倍地增長。但是她對父親的好感又伴著嫉妒。如此看來,女孩的處境比男孩更為不妙。

13、自由聯想法—原理-把壓抑在潛意識中的引起病人**行為原因的東西揭示出來

14、夢的分析—弗洛伊德認為夢有顯像和隠意之別。

在弗洛伊德看來,夢的實質就是被壓抑的無意識慾望的一種變形的滿足方式。

夢的製作就是將夢的隱意即潛意識的慾望與衝動偽裝和歪曲成自我或超我難以覺察的顯夢的過程。

夢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夢的製作的反過程,即將顯夢翻譯為夢的隠意,或做夢者的無意識觀念與慾望。

15、阿德勒的人格動力特徵由哪些組成: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優越與社會興趣

16、阿德勒把自卑與女性品質等同,把優越與男性品質等同。他把人們為了變得更有力量,努力使自己更具有男性品質的現象稱為男性反抗。

17、生活風格的形成:器官缺陷、溺愛或嬌縱、受忽視或遺棄

18、安娜的自我發展路線:

19、2023年哈特曼發表《自我心理學和適應問題》標誌自我心理學正式成立

20、艾里克森進一步發展社會環境對自我適應作用的思想,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三方面考察自我發展,提出以自我為核心的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漸成說

21、自我同一性指人對自我一致性或連續性的感知(常出現在青年後期)

22、霍妮提出了神經症的雙重衡量標準,文化標準和心理標準。神經症的**在於人格結構,而人格結構是由個體生活環境決定的

23、霍妮的神經症人格理論:1把焦慮看作是神經症的動力根源,把焦慮分成兩類,一類是顯在焦慮二是基本焦慮,前者產生情景性神經症,而人格性神經症則以基本焦慮為前提。2把神經症看作是人際關係失調所引發的。

24、基本敵意—兒童需要得到**的幫助才能滿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給予兒童真正的愛,就會造成兒童否認不安全感,父母經常表現出這類行為會使兒童產生敵意

25、基本焦慮—對父母的矛盾情感被壓抑在無意識中而不能化解,使人陷入焦慮

26、弗洛姆社會精神分析論包括1氣質性格人格2孤獨感逃避自由積極自由3性格取向4社會性格(基本特性,第一他是群體心理,第二他是乙個群體在共同處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實踐活動的基本形成的,第三他會激發乙個群體的行為的共同內驅力)

27.機能自主性—乙個**現在進行某一活動的原因不是他原來要求行動的那些原因。換言之,過去的動機與現在的動機並沒有機能性的聯絡

28、動力特質分為能和外能,外能包括情操和態度

29、默里的人格理論包括一是心因性需要,人格的動力結構是需要,需要是代表腦區力量的構造物,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一種特定的方式進行反應的潛能或傾向。二是壓力。包括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

30.默里提出tat測驗(主題統覺測驗又叫投射測驗)

31.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論。

一人格作為乙個整體被稱為「心靈」或「靈魂」,心靈的作用就是調節和控制個體,使其適應周圍的自然與社會環境。

二榮格強調人格的統一性與整體性。

三他認為意識是人的心靈中唯一能夠被個體直接知道的那個部分。

四意識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個性化過程。

五自我是個體自覺意識的心理組織,它由能夠自覺到的感知記憶、思維與情感等組成

32.情結—一組一組的心理內容(包括觀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纏繞在一起,形成一簇難以解開的心理叢或心理結。

33、集體潛意識—乙個儲存著祖先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世代累積的經驗的庫

34、榮格原型研究包括人格面具、阿妮瑪、阿妮姆斯、陰影和自性。人格面具—乙個人生來就具有的一種傾向性,傾向於在公眾場合展示自己扮演好某種社會角色。

35、榮格根據兩種態度或傾向性,把人劃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

36、榮格的四種心理功能: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

37、艾森克的三種基本人格型別:外傾性、神經質、精神質

38、外傾的人和內傾的人有不同的大腦皮層喚醒水平,外傾人比內傾的人有更低的皮層喚醒水平

39、艾森克提出邊緣系統是神經質的生理基礎

40、艾森克推測精神質與男性生物特性,特別是雄性激素分泌有關

41、2023年艾森克制定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42、行為主義學習論是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倡導的心理學派

43、斯金納把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類

在建立操作反應時,如果呈現某一後繼的刺激物,有機體的操作反應概率增加,那麼刺激物就是這一反應的正強化物。如果撤去刺激物,有機體反應概率增加,那麼刺激物就是這個反應的負強化物。

45、學習的四個要素:內驅力、線索、反應、強化

46、多拉德和公尺勒認為強化是內驅力的降低

47、學習的發生是以原有的反應等級不能適應當前的新的情境為前提

48、學習困境:將原有反應等級不能解決當前問題的情況

49、獲得性恐懼的實驗:一、恐懼是可以學會的

二、恐懼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內驅力,在它的作用下,小鼠學會許多可能導致「恐懼」降低的行為。

50、挫折與攻擊關係:

一、挫折是目的性行為遭受阻礙時的一種伴隨狀態。攻擊指以傷害某一有機體為反應目標的行為。

二、攻擊的強度取決於受到挫折的程度,它是引起攻擊行為的乙個必要前提

53、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種似本能的需要。人類的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人種遺傳決定的,表現和發展是後天的

54、需要各層次之間的關係:低一層次需要完全滿足之後,才能公升上高一層次需要。需要的發展是一種連續的,重疊的和波浪的向前推進

55、滿足基本需要的條件與後果:

條件:人際關係以及更廣泛的社會環境

後果:這個需要平息下去,新的更高階的需要出現

56、馬斯洛自我實現概念的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一種人格的自我實現,二是作為一種基本需要或動力的自我實現

57、自我實現的條件:言論自由

障礙:一是我們自我概念的縮減二是我們固著於現有的自我概念三是我們不願意離開安全的地方

58、自我實現的途徑:一條是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途徑,這條路強調自我修養,關注個人潛能的發揮,培養健全的人格,使個人生活完滿幸福。這是一種個人內在發展的途徑。

第二條是強調改變社會環境,為自我實現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為多數人的成長提供所需的資源

59、我們根據能否維持和提高我們自身來評價經驗----機體評估過程

60、有條件的積極看待和無條件的積極看待都可以從他人或自己處得到。無條件積極自我看待最重要

61、羅傑斯認為機能完善的人具有的特徵:(1)對經驗的開放性。對於一切情緒和態度,只要它們存在,機能健全者就能夠接受。

他們相信,任何經驗都不可怕,沒有必要去歪曲或掩飾。這種態度使得他們的心胸更加廣闊;思想更為充實,行動也更趨靈活。

(2)協調的自我。 由於機能健全者的自我是開放的,無須對什麼東西加以防範,因而使得他們不斷地接受新事物,頭腦充實敏銳,調整自我,與經驗協調一致。

(3)機體估價過程。機能健全者以自己內在的實現傾向作為經驗評估的參考係,而不以外在的社會價值判斷為參照。

(4)無條件的自我關注。機能健全者不願受他人意願的支配或束縛因而時時刻刻對自己的經驗與行為都給予積極的肯定。

(5)與同事和睦相處。機能健全者不僅對自己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而且對於他人也是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同情他人,讚賞他人,為他人所喜愛。

62、成為機能完善者關鍵在於自我結構與經驗的協調一致,就要求乙個無條件積極看待的成長環境

63、羅傑斯認為父母或老師若要成為兒童的「促進者」具備四個特質:·信任兒童的潛能、·誠實,·尊重重視兒童的經驗、情感和意見·同情心—洞察兒童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兒童著想,給他們無條件的積極看待

64、焦慮—我們在情感上對威脅的體驗是模糊的不安和緊張感

65、構念—凱利人格理論的核心,是對個體的行為所以如此的解釋

66、凱利認為,當個體遇到新的情境時,他所產生的行動具有cpc迴圈的特徵。cpc包括周視,先取,控制。

人格心理學總結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小結 1人格結構 1 人格二維結構 潛 無 意識 人格的深層部分,是不曾出現於意識或已經被深深壓抑的內容。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別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獨指生殖快感。前意識 包括意識 意識是人格的表層部分,是能清楚覺察的主觀經驗。前意識位於潛意識和意識之間,起檢查和隔離作用。2 人格的三維結...

人格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緒論 一,人格 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 指人格的任何乙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與其他方面密切聯絡。1 人格的穩定性 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具有跨時間的連續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2 人格的複雜性 指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

人格心理學大綱

第一章人格心理學的物件 任務與歷史發展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對於概念的解釋 第一,人格是乙個人的心理行為模式。第二,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獨特的。第三,這種心理行為模式是相對穩定的。第四,人格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