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平均數》教學反思

2021-10-04 09:39:48 字數 1049 閱讀 7689

「平均數這一概念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也是個很重要的概念,這節課我結合教材注重讓學生在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本質意義,理解平均數的內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乙個生動有趣的猴媽媽分桃子的事例,通過教師的貼圖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出猴媽媽分桃子的不公平,這一情境的創設為新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法)起到了遷移的作用。在例題教學中,我讓學生**了「套圈比賽」的錄象,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既而我丟擲乙個實質性的問題: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男生組,有的認為女生組,學生各抒己見,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有的學生用最多個體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最少個體進行比較,有的用總數進行比較,還有的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這時候鼓勵他們將心中的矛盾展示出來,讓他們充分地爭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性。當學生感受到要比較誰套得更準一些必須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後,我並沒有急著讓學生討論或者講解「平均每人套中個數」的含義,而是讓學生用移一移,畫一畫的,或者用計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數,在學生的活動討論中,在認知衝突下,認識在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總數顯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他們的整體情況,因此產生了「平均數」,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產生了學習「平均數」的需求。教學只有組織了這個過程,學生對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以及作用才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臨相類似問題時,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去進行比較和分析。

在教學中,我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我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

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第二題是對平均數的應用,第三題是對平均數的深化認識。這三道鞏固練習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數學,用數學。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有一些困惑,問題的設計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小組的合作活動是否會流與形式,有待今後研究。

三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設計

課題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序號劉寶軍課型新 平均數年月日 教學目標 主備人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資料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年級平均數反思

認識平均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不足 1 這節課的教學我改編了教材的例題,設計了2個環節,在第乙個環節 兩隊人數相同,每人拍的個數的設計中男生女生每人都拍了4個,與現實生活中有邏輯上的衝突,考慮重新設計。2 這節課我突出了教材的重點平均數的意義,突破了難點。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第一層次教學沒有根據學生原有...

三年級數學求平均數教學反思

收穫三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 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