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案平均數》教學設計

2022-12-08 04:48:07 字數 4261 閱讀 642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42-43頁例1、例2

二、教學準備

多**課件,姓名筆劃數統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作為統計知識中的乙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徵數」。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於數學思想,後者屬於數學方法。

對於本課我從統計的角度出發,在考慮這節課「教什麼」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考慮「怎麼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

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並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徵,並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願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後,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嗎?(學生數一數,完成**)

姓名胡  必

泛  筆畫數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也製成這樣的**,比一比,看看誰製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製作**)

師巡視指導,蒐集、選擇教學資訊。學生完成後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現數字間的規律。

(4)求總數?(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的總數,你現在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是怎麼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7畫,這又表示什麼?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之間還有關係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係的,是他們的中間數。

(2)平均筆畫數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在筆畫最多的數字與筆畫最少的數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平均筆畫數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的--平均數。

(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師巡視指導,選擇、蒐集有價值的資訊。)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蒐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統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有什麼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的總數。

(2)比平均筆畫數。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多,誰的姓名筆畫數少。

(2)比平均數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的話字數越多,筆畫數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的總體情況,與字數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然後組織交流。

師:比完後你有什麼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相比,那又可以怎麼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資料是怎麼得來的,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處?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除以班級數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每班的大致人數。

(2)略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乙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公尺、142厘公尺、139厘公尺、141厘公尺、140厘公尺。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公尺?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並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值為什麼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乙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麼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後除以小組人數。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後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後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後,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公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反思

《新課標》強調「數學應用於現實生活,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這就向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必須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題材。

  本課教學中,我一上課就再現「神六」成功發射的輝煌場面,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生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數學、對教師產生親近感。而最後的總結可謂「經典」,將學生從課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跡,這樣與開頭相互照應,真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體地位,創造了自然和諧的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給他們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人人得到發展。

本課中,在創設問題情景、呈現例題的**之後,我讓學生根據**中的資料自己提出數學問題。提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主動發現,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的過程。同時,學生通過提出數學問題,也複習了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有關問題。

在複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提出今天研究的內容:「兩次平均每分鐘拍攝多少張?」這樣學生感到:

今天學習的問題是由我提出來的,心裡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尊重個體差異,設計了滿足不同需求的練習

家庭環境、特定的生活與社會文化氛圍,形成了學生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持一種客觀的態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乙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對有特殊數學才能和愛好的學生可以為他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本課整個練習設計分為四個層次,既有鞏固性的只列式不計算、列式計算的例題原型的還原,又有較高層次的拓展練習,層層遞進,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練習的方式上,既有筆算題、又有估算題,更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估算能力這一宗旨,可謂匠心獨具,令**連。

思維深度延伸,啟用了學生內在的發展潛能

在求平均數應用題中,學生常常將兩個平均數相加除以2,這是平均數應用題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能認識錯誤,選擇出正確答案就行了,但我對題目進行了深度挖掘,引導討論:

1.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142+140)÷2? 2.

假如男生人數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數比141大還是小?為什麼?3.

假如女生人數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數比141大還是小?為什麼?4.

再讓學生比眼力,猜測五年級四個班哪個班學生的平均身高最高?

2.這樣深入挖掘,有意識地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度引領,將一條簡單的選擇題進行多次討論,讓學生享受到數學思維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設計

課題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序號劉寶軍課型新 平均數年月日 教學目標 主備人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資料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年級數學求平均數教學反思

收穫三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 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 第...

三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 平均數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 解析內容標準,確定關鍵詞。課標相關陳述 通過豐富的例項,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第二步 擴充套件或解剖核心概念。概念體系知識地位 平均數的意義難點 平均數求平均數的方法重點 以多補少 的數學思想一般 第三步 擴充套件或剖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