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反思

2022-02-22 12:28:00 字數 2251 閱讀 1453

題目: 四年級數學《平均數》教學反思

工作單位: 新哨中心校裡方明德小學

姓名: 王超贏

**: 133********

【摘要】《平均數》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屬於統計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之後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物件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資料集中程度的乙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資料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資料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乙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平均數的知識,不僅是為了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關鍵詞】 平均數統計資料教學反思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乙個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組資料的總體情況,代表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基於這一認識,我在設計中突出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為什麼要學習平均數,注重引導學生在故事中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在比較、觀察中把握平均數的特徵,進而運用平均數解決問題,了解它的價值。這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通過學生和老師一起扮演光頭強和熊大玩智力大比拼的遊戲在次數不一樣、不公平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在學生的討論中,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平均數」的需求與興趣。

二、**學習,理解平均數意義和歸納求平均數的方法。

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智力大比拼的遊戲,從而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先合再分,一種是移多補少。由於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學生中有一部分已經知道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數;還有一部分數感較強的學生,能夠根據提供的一組資料感覺出平均數大概是多少。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數的方法,再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將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達到共識。

學生求出了平均數,但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數」的概念比較抽象,移多補少對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很有幫助,讓學生在移多補少中建立平均數的表象,通過學生移一移、說一說,教師直觀板書,從感官上理解平均數的由來。接著,為了加深理解,幻燈片展示《熊出沒》中光頭強玩智力大比拼的情況和平均數,從而引出:

光頭強沒有哪次記住6個數字,而為什麼光頭強玩的平均數是6,讓學生自主**、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練習有坡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練習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是必須的,但新課程的背景下,練習也要注入新的內涵,在進行基本訓練的同時,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第乙個層次是鞏固新知求平均數,通過簡單的計算求出平均數,從中滲透求平均數的方法;第二個層次是通過選擇求平均數的算式,目的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計算平均數時,總數要與份數相對應;第三個層次是課件設計光頭強學游泳,光頭強身高為142厘公尺,平均水深為135厘公尺,問光頭強到水裡游泳有危險嗎?讓孩子們在討論中加深了對「平均水深」的理解,使學生重溫、鞏固平均數是乙個虛擬數,是代表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從中體會到了應用數學知識要靈活。

四、拓展延伸,讓數學回歸生活。

課堂小結時,給教師表現打分及計算平均分再次強化了本節課的知識;體現了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又得到了這節課的真實資訊的反饋;作業的布置是對課堂的拓展延伸 , 進一步激發學生繼續**生活中的平均數的興趣。

五、不足與遺憾之處。

本節課的不足:應重視課前的「預設」與課堂中的「生成」。動態生成的課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

因為在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活的,富有生命靈性,是真正有意義的。但要想有豐富的「生成」,教師首先要有充分的「預設」。整個教學設計,我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做了很多的預設。

因為學生是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生命個體,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不同的學生有著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爭取在課堂教學中,在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生成情感體驗,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本節課的遺憾:課堂上未能對每個學生舉出的平均數例項進行探索、拓展應用,課結束時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時只是泛談體會和收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時間的分配與把握。

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深入地投入,因為: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參考文獻】

1. 蘇耀忠,王建軍,趙軍才.關於「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反思.《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09(9):7-9

2. 許莎.「平均數」教學設計及案例反思

3. 中國學術期刊網.《平均數》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平均數》教學設計與反思

如何幫助小學生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平均數 教學中兩種不同設計活動的思考 首次教學活動 課前按男 女生各分成兩支代表隊進行飛鏢比賽。師 請男 女代表隊各選派一名飛鏢高手比試 每人擲三次,其他同學當裁判,看誰擲得準些,並說出理由。女生擲三次分別為9環 7環和8環 男生前三次分別為8環 10環和7環。...

四年級平均數應用題

1 周師傅加工一批配件,前3天加工了1540個,後4天加工了2170個。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個?2 乙個煉鋼廠的3號爐的前3天共煉鋼2510噸,後5天每天煉鋼850噸。求平均每天煉鋼多少噸?3 小王騎電單車從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時20千公尺的速度行了60千公尺正好到達乙地。回來時每小時行30千公尺。那麼,...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求平均數教學設計及反思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 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 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求平均數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事例,經歷了解資料資訊 估計 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及平均數意義的過程。2 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3 在估計平均身高,用平均數描述具體事物的過程中,發展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