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師德建設與教師精神培育研究

2021-08-30 01:43:38 字數 3732 閱讀 3376

實施方案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始終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任務。多年來,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崗位上教書育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湧現了一批忠於黨的教育事業,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精心育人,無私奉獻,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贏得了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

但是教師職業道德素質,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離家長和社會的要求和希望,還有一定的差距。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新形勢下還面臨著以下一些問題:

1、突出的功利主義思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正處在新的體制轉換時期,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碰撞和體制規範的失衡,也使社會有些方面出現暫時的無序狀況。新舊交替,泥沙俱下,一些不良現象沉渣泛起,教師行業也出現了「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甚至「棄教逐利」等嚴重的功利主義現象。這種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形象,削弱了學校育人的效果。

2、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

各項各業都可能存在職業倦怠問題,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尤為嚴重。工作壓力和其他外部壓力過重,很多教師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了不適和失衡,整天有一種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處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中,最終在軀體、智力、心理、情緒、行為等方面出現種種症狀。職業倦怠重症時,會感覺所有的事情都是對自我的威脅。

生理症狀變得經常性,個體的自信心完全降低,對工作極度冷漠、知覺混亂,社會關係緊張,強烈要求改變或逃避。職業倦怠已成為教育領域的職業病,成為我們師德建設的潛在威脅。

3、「以人為本」理念的缺失

自古以來,教育主要凸現工具功能。古代社會,教育是培養「政治人」為古代社會服務。近代工業文明以來,教育是培養「經濟人」為現代社會服務。

這些教育行為,始終強調教育的外在功用,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對教育內在的育人目的重視不夠,使受教育者生活在極大的壓力下,生活失去歡樂、人生缺少色彩。人類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是從犧牲人來為社會服務,到發展人來實現和諧社會,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我們應該形成以培養全面發展人為價值取向的以人為本的師德觀。

基於以上原因,我校提出了「新時期師德建設與教師精神培育研究」課題。在對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利用師德建設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和功利主義思想;針對當前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樹立『以人為本』的信念問題」和「倡導在師德中體現智慧型講求藝術的問題」,尋求基本對策。這一課題的研究,將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道德素質水平,幫助教師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自覺規範自己的思想行為,促使全體教師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者。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1、哲學基本

馬克思指出,一切道德觀念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道德具有歷史性,在歷史長河中,每乙個時代都有與自己相適應的道德觀點,道德標準和道德要求。道德隨歷史發展,其總的趨勢是上公升的、進步的。

2、素質教育理論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育活動中,關注教育過程的每乙個細節,關注學生的每乙個方面的發展,有效地因材施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別特徵和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革教育行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做到以人為本。

三、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在教師中形成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價值取向的,以人為本的師德觀。

2、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為教育工作嘔心瀝血地付出時,學會創造性地、道德地、經濟有效地解決問題,科學而藝術地開展工作,讓師德與智慧型同在。

3、提倡隱性的師德教育,讓師德與體驗同長。讓師德與發展同行,讓師德在互動中構建,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尋求共識的討論與互動中調整與重構自己的職業道德認識。

四、課題研究內容

1、課堂教學中的師德。課堂教學不僅是每位教師職業道德養成的主要徑程,而且是教師德性修養水平及其教育效能集中顯現的主要平台。

2、師生交往中的師德。師生交往中的教師職業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關係到育人的成敗。

3、合作與互動中的師德。教師的合作與互助能夠使學生得到發展,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4、培育教師精神。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教師的職業道德表現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尤其是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表現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師德建設的法律法則;理解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新的理念;跟蹤國內外師德建設動向。

2、個案分析法:展開專題實驗與研究,並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剖析,以便及時調整實驗與研究策略。

3、訪談問卷法:組織教師、學生、家長座談討論,或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師德教育現狀,徵集對師德教育的建議。

4、經驗總結法:及時撰寫學習心得,教學反思,經驗總結等,適時交流,不斷把課題研究引向深入。

六、本課題研究現狀及預計中的突破

1、本課題研究的現狀

(1)教師「功利至上」的思想非常嚴重。

(2)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普遍。

(3)教師中「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占上風。

2、預計中的突破

(1)教師的榮辱觀念將會發生改變,逐步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

(2)教師的功利思想得到緩解。

七、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人員:全校教師

2、本課題研究的資料:

(1)有關師德建設的法律法則。

(2)孫學策主編的《教師以德育人的行為細節》。

3、本課題研究的研究手段

(1)案例分析,引發思考。

(2)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

(3)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4、課題研究經費保障:從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中列支。

八、課題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理論學習)(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

(1)成立課題小組,進行課題論證,組織課題申報。

(2)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安慶中小學教師八不准》等有關師德建設的法律法則,及孫學策主編的《教師以德育人的行為細節》。

(3)結合我校德育工作實際,確定研究物件,實施方法。

2、具體實施階段(2023年元月至2023年6月)

(1)調查研究階段(2023年元月至2023年2月)

聽取社會對師德建設的評價,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師德建設的現狀。

(2)實驗研究階段(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

課題組成員認真研討課題實施方案,明確研究目標,及時進行階段性材料積累,撰寫案例分析和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3)成果推廣階段(2023年5月至2023年6月)

定期進行教師交流,用研究的成果去指導師德教育的實踐,通過實際的德育工作來驗證研究成果,並在全校加以推廣。

3、結題驗收階段(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

對各成員上交的案例分析,反思報告進行分析、整理;深入至師生中間,調研規章制度的執**況;收集社會對師德教育效果的反響,對研究全過程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進一步探索本課題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做好課題研究結題和成果論證工作;申報結題,召開推介會。

九、預期成果及形式

1、實施階段、案例材料、反思報告;規章制度、執**況報告;典型材料,推廣情況報告。

2、最終成果形式:針對當前中小學教師道德中的問題,尋求對策,研究**集、研究報告。

(1)蒐集整理案例分析報告。

(2)調查研究,集體研討,撰寫**。

(3)彙編**集。

十、課題組主要人員分工

1、課題組負責人:蔡慶玉負責課題巨集觀調控和專業引導及「培育教師精神」專題的研究。

2、成員:

凌鷹負責安排課題研究活動,把握研究方向及「合作與互助中的師德」的專題研究。

宋雪宗負責組織研究活動、課題結題及「師德交往中的師德」案例材料。

田先亮負責課題階段小結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課堂教學中的師德」的專題研究。

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頌錄

學習心得體會 武陽中學曹國兵 剛踏上工作崗位,教師在我心中是乙個崇高的職業。可是,現在卻要我們對師德進行討論。我個人覺得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 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 準則本身,而...

論新時期師德建設與高校育人

作者 彭智平張曉丹王繼翔 中國校外教育 高教 下旬 2013年第08期 師德是教育的核心,師德建設是育人的前提條件,新時期的師德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針對目前我國師德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及高校師德現狀,高校師德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建設,即構建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體系,建立有效的政策導向機制,建立科學的師...

塑造新時期教師師德形象

胡良知 今年教師節的主體是 祖國的未來與人民教師的使命 站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審視這個主題,意味不言自明。要讓教師真正為實現國家願景承擔起自身的職責使命,乙個最起碼的底線是,全社會特別是就是本身對這一充滿認同感與自豪感。然而,現實的情況並不樂觀,在教師節變成送理節的語境下,不僅家長揹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