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糾正 預防措施

2021-08-14 16:33:52 字數 5073 閱讀 2739

混凝土質量通病預防、治理措施

一、砼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1、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專案部成立以專案經理王安為首,總工程師劉建國、生產副經理為具體負責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專案質量管理工作,從組織上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

專案經理部設質檢部,配備專職質量檢測工程師,工區設專職質檢員,作業隊設兼職質檢員。組建精幹高效的試驗和測量隊伍,專案經理部設中心試驗室、施工隊設試驗組、測量班,配備必要的檢測、試驗儀器裝置,在原材料控制、施工過程控制、竣工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等各個環節,實施施工全過程測量和試驗控制,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檢查,在施工過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蹤檢測」、「複檢」、「抽檢」實施檢測工作。

混凝土質量通病治理小組:

組長:王安(專案經理)

副組長:劉建國、劉輝、趙新平、夏建平、胡獻勇

組員:李豔勇(工程部部長),汪建偉(質檢部部長),光求元(測量組組長),易樹標(安保部部長),劉紅帥(物資部部長),馬清巨集(試驗室主任),各工區工區主管、技術員、作業隊長。

2、制定詳細的砼質量檢驗計畫

專案部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公路工程技術規範》,劃分各分部、分項工程名稱。根椐各分項工程特點及技術規範要求,制定出詳細的質檢計畫,質檢計畫包括各分項工程的檢測點、工序性質,質量確認及驗收標準,竣工應具備的質量記錄。

3、嚴格內部專業化隊伍的特殊工種人員資格審查

對內部專業化隊伍的特殊工種人員資格進行嚴格審查,主要審查特殊工種的操作證,操作技術是否過硬等。

4、嚴格監督進場材料的質量、型號和規格,監督各班組操作是否符合規程。

5、對各分項工程進行自檢,並實測實量,及時填報各分項工程隱蔽檢驗報表,做好各工程影像資料。

專案部實行「三檢制」,即施工班組自檢、質檢部複檢、下一道工序對上一道工序的交接檢。按設計圖紙和規範要求對結構物和施工的半成品進行自檢和實測實量。

6、對檢測裝置進行鑑定

對測量、試驗等檢測裝置進行定期請權威機構校正檢查,並在施工中進行自檢,對不合格的檢測裝置嚴禁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7、搞好工地試驗室建設

建立工地試驗室,對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制定試驗室崗位職責表,人員職責,試驗的程式及方法。並在試驗室安設空調及溫度計、養護試塊所用的水池等。

8、重視業內資料整理

工程業內資料是工程施工質量的直接反映,專案部十分重視業內資料整理,對施工原始記錄、音像資料、施工來往檔案及時收集整理。

施工業內資料整理包括:施工總結與招投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放樣記錄與沉降觀測、設計變更、業務聯絡單、質量自評表,自檢、專檢、抽檢資料、各分項工程交驗資料、試驗原始記錄、材料合格證、質保書、材料試驗報告、施工**及事故處理等。

9、及時進行質量總結報表

專案部把每月質量報表作為一種制度定下來,每月對工程質量進行統計分析,總結施工中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優缺點,對優點繼續堅持下去,對缺點要求及時解決好。

10、定期召開質量管理總結大會

專案每月進行一次質量、安全環保大檢查,對檢查結果和本月的質量情況進行通報,對通報中存在的砼質量缺陷問題進行備案,及時掌握施工資訊,根據存在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並總結提高。

二、制定砼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體工程為砼結構,包括灌注樁,及現澆承臺、墩身、箱梁、涵洞等。

(一)、蜂窩

1.1 現象:混凝土結構區域性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2 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准,造成砂漿少、石於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牆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1.3 防治的措施。

(1)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牆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2)小蜂窩:洗刷乾淨後,用1:2或1:

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淨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二)、麻麵

2.1 現象:混凝土區域性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租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2.2 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於淨,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麵;

(3)摸板拼縫不嚴,區域性漏漿;

(4)模扳隔離刑塗刷不勻,或區域性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麵;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3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乾淨,不得粘有幹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麵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麵抹平压光。

(三)、孔洞

3.1 現象: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區域性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區域性或全部裸露。

3.2 產生的原因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上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

(2)混凝上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鬆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3.3 防治的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及複雜部位,採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扳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乾淨;

(2)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後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

(四)、露筋

4.1 現象: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

4.2 產生的原因

(1)灌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稜、掉角,導致漏筋

4.3 防治的措施

(1)澆灌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並加強檢驗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應充分濕潤並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稜角。

(2)表面漏筋,刷洗淨後,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顆粒,洗刷乾淨後,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五)、縫隙、夾層

5.1 現象:混凝土內存在水平或垂直的鬆散混疑土夾層。

5.2 產生的原因

(1)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並充分濕潤就灌築混凝土;

(2)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乾淨;

(3)混疑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簡、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4)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振搗。

5.3 防治的措施

(1)認真按施工驗收規範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乾淨並洗淨;混凝土澆灌高度大於2m應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以利結合良好,並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2)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鬆散混凝土鑿去,洗刷乾淨後,用1:2或1:2.

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鬆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乾淨後支模,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後進行壓漿處理

(六)、缺稜掉角

6.1 現象: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區域性掉落,不規則,稜角有缺陷

6.2 產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築後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稜角被粘掉;

(2)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稜角被碰掉;

(4)模板未塗刷隔離劑,或塗刷不均。

6.3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澆築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築後應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mm2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稜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稜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2)缺稜掉角,可將該處鬆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後,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護。

(七)、表面不平整

7.1 現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 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澆築後,表面僅用鐵鍬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鬆動、泡水,致使新澆灌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

(3)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凹陷不平或印痕

7.3 防治措施

嚴格按施工規範操作,灌築混凝土後,應根據水平控制標誌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压光,終凝後澆水養護;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開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生下沉;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強檢查,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糾正預防措施

渭南雅馨花園專案經理部 編制日期 審核日期 審批日期 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六工程 雅馨花園專案經理部 二 一三年八月 一 工程概況 二 編制依據 三 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鋼筋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 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 模板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卷材防水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糾正預防措施程式

1 目的與適用範圍 為保證對產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調查,採取有效的糾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並對潛在問題採取預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發生,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制定本程式。本程式適用於本公司在質量活動過程 顧客投訴及體系審核中發生不合格時採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2 術語 糾正措施 為消除已發現...

糾正與預防措施

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式1.目的 通過採取糾正 預防措施糾正已出現的不合格,及有效地消除已發生的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其再發生,達到體系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 改進產品質量 提高顧客滿意的目的。2 適用範圍 本程式適用於組織在產品實現過程中對不合格所採取的糾正 預防措施的制訂實施與驗證。3 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