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

2021-07-29 22:04:32 字數 5680 閱讀 3723

農村小學厭學學生的心理分析研究報告

安化中心小學趙文革

在實施素質教育今天,如何營造農村小學生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乙個重要問題。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們國家,農村學生的厭學率比較高,保守的統計資料是在20%到30%之間,單就我校以及周邊學校來看,學生的厭學率比這個數字還高。厭學已經成為乙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不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就無法大面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此開展《農村小學生厭學心理分析》這一子課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通過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厭學的心理成因,尋找對策,降低學生的厭學率,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對學生厭學心理的分析與研究,引起學校及教師對學生厭學現象的高度關注,讓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厭學心理,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效率。

一、研究目標

分析農村小學生厭學現象的心理成因。

二、研究內容

1、對農村小學生厭學心理的現狀進行調查統計。

2、分析農村小學生產生厭學現象的各種原因。

三、研究物件

安化中心小學、柏林中心小學、馬街中心小學、安化花池小學、隆興九年制學校的

四、五、六年級學生。

四、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輔以經驗總結法、調查法。

五 、課題主要內容

1、對研究物件厭學現狀的調查

調查中,發問卷調查表1015份,收回1015份,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高達65%。在學習目的方面,認為讀書無用的佔25%,為了改變家庭生活現狀讀書的佔45%,為不辜負父母期望讀書的佔20%,只有15%的學生是為了祖國的富強與社會的發展而讀書。在日常學習習慣方面,32%的學生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26.

5%的學生迷戀網路及電子遊戲。在家庭教育方面,36%的家長望子(女)成龍(鳳)心切、期望值高,40%的家長由於長期做生意掙錢或出門打工疏於監管孩子。在學校教育方面,因學習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看不起或不理睬的近25%,被同學瞧不起的佔35%,老師講課無吸引力造成學生學習無興趣的佔27.

5%,因老師留作業太多厭學的佔30%。在社會影響方面,不良風氣造成10%左右的學生厭學。

2、對農村小學生厭學現狀的心理分析

(1)受社會負面因素影響,缺乏學習的動力

在一次對安化中心小學四年級300多名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家長勞作之餘經常參與喝酒、打麻將、玩撲克者達五成以上,持「大學生都得自找工作,花費很大,讓孩子識幾個字,將來走向社會不被人糊弄」觀點的佔25%左右,持「只要有關係、有背景,就算沒有文憑,照樣能生活好」觀點的佔10%左右,這些資料反映出許多不良社會風氣及家長落後的觀點嚴重影響著小學生的成長。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社會環境決定著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我國研究者張敏等人對小學兒童的學習動機研究結果表明,「小學兒童的學習動機以回報動機(如:回報父母的學費,為父母、老師爭氣等)、求知動機(如:學到新東西﹑新知識等)和交往趨利動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能滿足自己交往的需要並獲得各種物質﹑精神上的滿足,這些滿足成為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

)為主,外部動機(回報動機﹑交往趨利動機)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內部動機(求知動機)還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這就是說,當社會負面因素充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小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回報動機、交往趨利動機時,學生的學習就會缺乏內在動力,一些農村小學生因此對學習潛滋暗長了厭惡甚或迷茫的情緒。調查發現在社會影響方面,不良風氣造成10%左右的學生厭學。

(2)、學校因素導致小學生厭學。

1、教師片面的評分觀及過高的期望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儘管素質教育已經倡導多年,但是有些學校和教師由於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的追求優秀率、公升學率,走進了唯分論的誤區,只重視智力的開發,不屑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師眼中除了分數還是分數,分數成了學生的命根子。評分是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鼓勵和最有力的懲罰工具,陳威主編的《小學兒童心理學》在論及小學生對評分的態度時指出:「小學兒童對待評分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受教師和父母對評分態度的影響,教師和父母客觀、正確地對待評分尤為重要,否則會影響小學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兒童形成錯誤的學習態度。

」教師對低分學生的苛刻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急切的心態導致口出一些過激的話語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們的自卑心理、負疚心理就越來越強,學習成績不但上不去,而且嚴重影響了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當我看到漫不經心、毫不在意地連續聽教師幾個小時的訓斥,滿不在乎地任憑小朋友嘲笑他是後進生的孩子時,我的心充滿了憤懣。還有什麼比扼殺人的自尊心更不道德的事呢?」因此,教師的期望和態度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健康發展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師生關係的不融洽導致小學生不喜歡教師而產生厭學情緒。

師生關係是小學兒童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成分,由於小學教師在師生關係的建立中起主導作用,因而師生關係對兒童的影響更加重大而深遠。

小學兒童具有「向師性」,表現在對老師的敬畏、崇拜和依戀。但有些老師對學生卻抱有偏見,認為好學生就什麼都好,認為後進生就什麼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開始就蒙上被歧視的心理陰影。還有部分教師,他們思想觀念陳舊,把教育教學活動看作是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把學生視為沒有自尊心、沒有個性,可以隨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聽我講」成為天經地義的「真理」。

他們恰恰不懂得和諧、友好、平等的氣氛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而且又不願意改變自己,常常對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很少或根本不給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鄉鎮一級農村中心小學均存在大班額現象,而不同學校4——6年級各班中總有2——3名後進生不被重視,他們與教師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隔閡。另外,學生不喜歡教師也會導致學生厭學,筆者朋友的乙個孩子3——4年級時把數學班主任老師視作崇拜的偶像,對數學學習特別有興趣,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茅,5年級時換了乙個數學教師,他時常拿前任數學教師與之對比,總覺得後者教學水平不如前者,故時時給老師挑刺兒,上課搗蛋,不專心聽講,結果師生關係緊張,一學期下來,學習成績下滑嚴重。

3、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為教師,有的教學效果好,有的教學效果差,這與教育者思想深度、學識修養、語言表達能力等素質和採用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

課題組的一項調查資料統計表明老師講課無吸引力造成學生學習無興趣的比率佔27.5%。安化中心小學由此對五年級學生做了2次同樣的研究:

把學生按數學成績高低搭配編成五個班,選擇2名青年教師、2名中年教師,1名老年教師分別擔任五個班的數學教師,每次按年齡選擇的教師不同,結果卻幾乎相似,2名中年教師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明顯高於2名青年教師所帶的班級,老年教師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最差。分析發現:老年教師課堂教學中大多只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枯燥的書本知識,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致使一些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青年教師有激情,課堂上易和學生產生共鳴,但耐心不足,一部分學生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教師因顧及多數學生的教學,往往把他們丟在一邊不予理睬或訓斥一頓;而中年教師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善於創新教法,更可貴的是教學中經常能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變成既有聲音、又有影象和情感的語言,撞擊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樂學、愛學的興趣。

可見教師受年齡限制而產生的情墒和教學能力、手段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之深。當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波及到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時,孩子求知的火花就熄滅了,自尊心喪失後,孩子會覺得做什麼都不行。

4、校園生活單調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需要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了動力,兒童的需要總是日益增長、不斷變化的。當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不能適應兒童活動時,就會產生新的需要。如當兒童入學後,學習成了小學兒童的主導活動,於是他們產生了學習的需要。

隨著年齡的漸長和心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產生新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追求社會的需要等。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搖籃,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但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調查中發現學生的校園生活單調,表現在近年來上級領導部門對學校的各種檢查一波接一波,有的學校為了迎接檢查,寧可把貼著整齊劃一標籤的圖書放得陳舊,也不借給學生閱讀,學生除了僅有的課本以外,幾乎無別的書可閱讀。有的學校本來體育器材就少得可憐,又怕學生利用體育器材活動出事故、家長找事,為了安全將僅有的體育器材收放起來。有的學校對學生的課間活動限制得太死,諸如此類等造成校園生活對學生吸引力不夠,不能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

如不適時改變,需要就會麻痺,學生產生厭校情緒的同時也產生了厭學情緒。

(3)、家庭因素導致小學生厭學。

在農村家庭,對孩子採用**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較多,受教育者一般很難自行的違背家長的期望。課題組調查發現,農村36%的家長望子(女)成龍(鳳)心切、期望值高。在學校裡,家長都想讓孩子爭第一。

與家長的願望相適應,社會上就冒出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特長班、藝術班、外語班、奧林匹克班等;書店裡的各種教輔書籍也一直暢銷不衰;深夜裡,父母們陪著孩子做練習夜以繼日。這就使得孩子有永遠做不完的練習,當這種壓力超過了學生身心的負荷時,他們就滋生了討厭學習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因此而逃學,離家出走。

誠如大家所熟知的「羅森塔爾效應」一樣,家長的正面期望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心理得到良好的發展,沒有期望,便沒有發展的動力和方向,潛能也得不到開發。但農村家長大多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體健康、智力開發一樣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壓根兒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養問題。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在學習上過早為孩子定向,學前階段就教孩子學外語、彈鋼琴、學繪畫。

在小學階段,要求過多,幾乎將孩子天真爛漫、敞開胸懷接受大自然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全部被擠掉。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家長要求過高時,孩子會產生一種害怕失敗的心理,進而導致自信心和上進心的喪失。家長過高地、脫離孩子實際情況的期望,導致孩子出現焦慮、苦惱、抑鬱、煩躁等心理問題。

必會帶來物極必反的後果。

筆者最近在中期考試前四(2)班的思品課上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煩惱,一半學生的煩惱是:考不出好成績,父母會揍自己!《中國教育報》對此有一項問卷調查,問道「你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時,有68%的學生回答:

「請別對我期望太高」。可見,家長的期望水平應當把握適當的度。

家長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導致小學生厭學,這方面的比率佔40%左右。一種情況是家長經常出外做生意或打工掙錢無暇監管孩子,致使孩子貪玩的天性缺少約束而學業成績越來越差;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家長過分埋頭幹自己的事情,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督促也不檢查,任其發展,然而當孩子交上了極差的學習成績單時,他們就大發雷霆,不打即罵,結果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再一種情況是有些父母對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過程採取漠然的態度,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無能為力時,只是要求孩子學習再學習,結果使得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最後一種情況是父母的離異給孩子打擊過大,孩子的心思不在學習上,2023年,我校課題組對四年級8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做了追蹤調查,結果有7個學生期中、期末語文、數學、英語成績均不及格,有3個孩子存在頻繁逃課現象。

家長對孩子的愛的掌控不恰當也會導致小學生厭學。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給予無微不至地關愛,要什麼買什麼;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就「撤」回了父母之愛,甚至冷漠相待。這兩副面孔、兩種態度忽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性格發展、能力培養、性情陶冶等,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下產生厭學情緒。

(4)、自身的因素導致小學生厭學。

1、許多學生自制力不強。

自制力是什麼?心理學告訴我們,自制力是兒童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徵和心理素質。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動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今後的發展。

沒有自制力就沒有好的習慣。

實行計畫生育以來,每個家庭中的孩子急劇減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從小父母就寵著、慣著,很少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凡事都由父母為他們想得周全細緻、無微不至,因此,許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體驗。一旦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困難,他們便會打退堂鼓,畏縮不前,不敢與困難作鬥爭,因而放棄學習。此外,現在的小學生喜愛的玩具五花八門,電**道節目也越來越豐富。

這些玩具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遠比學習活動更為吸引人。這就意味著,現在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的「**」,使之分心的事物越來越多了。由於自制力不強,許多學生沉溺於玩耍之中,而有意無意便「忘」了作業,或者把今天的作業留到明天完成。

小學生厭學原因分析

3.學校教育中的策略 搞好小學低年級學業不良兒童的教育還需要學校制定好教育策略。為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採取措施 首先,學校應該更加關注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習,要設立心理輔導課程安排專門的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其次,學校的老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能對小學低年級學業不良兒童有歧視,要明確自身責任...

小學生厭學心理研究總結

富源鄉中心小學劉傳武 2013 6 30 一 小學生厭學心理研究的意義 孩子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關注。厭學是學生對學習採取敷衍態度或排斥 拒絕行為的一種消極現象,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或缺乏學習興趣時對學習喪失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有調查結果表明,現在的小學生學習科目...

學生厭學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介紹 小l,男,高一學生。性格倔強,個性剛硬,自尊心特強,逆反心理十分嚴重。經常和老師發生衝突 頂撞,有很強的牴觸情緒。你越是反對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對著幹。在學校,他這種反抗行為十分尖銳。經受不起老師的批評。每當老師批評他時,他眼睛直對著老師,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甚至還和老師頂嘴。上課故意講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