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動起來

2021-07-22 02:48:43 字數 1197 閱讀 1376

在新課程改革中,各個學校都在思考:究竟該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效果才好。有的學校採用「10+25+5」 教學模式,有的學校倡導「20+20」 教學模式,有的學校推行「15+20+5」 教學模式。

大家都在摸索、思考,都想爭取找到一種更好的教學模式。事實上,上述教學模式都在強調「學生主體」的核心思路。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都需要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學效果才會真正好起來,教學質量才會高。

學習數學,無論老師講得多麼精彩,家長多麼著急,如果學生不動起來,要想學好都是相當困難的。就如在講全等三角形這章時就有個很好的例子。全等三角形是中學階段的重要點,也是乙個難點。

說它難,是難在如何工整規範的寫出證明過程。在辦公室,經常聽到同教研組的老師們討論,覺得學生對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幾種方法: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等套路記得很熟,但要他們實踐中親自動手找出這些條件,並工整地寫下來,卻是要麼結論作為條件來用,要麼自己亂加條件,要麼亂作輔助線,甚至亂用定理。

對學生來說,聽懂看懂老師的演算很容易,而自己親自參與演算就很困難。這些情況很讓老師們頭疼。通過這段時間的對全等三角形的教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

新課程改革迫在眉睫,重要而必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對於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我談一下我的初淺看法。

首先,讓學生在課前真正動起來。

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做好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學習,而且有益於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數學學習重在發現、探索、創新和應用,要學好數學,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時要認真,要逐字、逐詞、逐句的閱讀,用筆把重點畫出來,重點加以理解.

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記號,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礎問題,可以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

如果是理解上的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這樣有利於提高對知識的理解,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思維習慣。預習應用題,可以用畫線段的方法幫助理解數量間的關係,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到解題的思路.

對於一些有關圖形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預習中動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認識。數學課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緊密的聯絡,預習時如發現學習過的要領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預習時弄明白,並對舊的知識加以鞏固和記憶,同時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往往每課時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預習時應把例題都做一遍,加深領悟的能力。

如果做題時出現錯誤,要想想錯在哪,為什麼錯,怎麼改錯.如果仍然找不到錯誤的根源,可在聽課時重點聽,逐步領會。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課題組楊良仁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抽象的公式 定理 法則等得以驗證,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實踐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獲得課堂教學資訊反饋,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動手實踐中顯現出來,教師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學生的思維錯...

讓學生動起來

圓的認識 教學隨筆 興隆三小六年級劉曉紅 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在教學中充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 動手操作 合作 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徵及半徑與直徑的關係,掌握圓的畫法。整節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 發現問題並互相交流。一 讓學生動手...

讓學生動起來

以十分鐘學生活動增強初一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讓學生 動 起來 以 十分鐘 學生活動增強初一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摘要 新課程實施以來,國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視在初一歷史課進行學生活動,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線教師並不重視學生活動的使用。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實踐中摸索到學生活動的一些關鍵點,並初步探尋了一些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