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課程在生命教育中的反思

2021-07-14 10:45:31 字數 1869 閱讀 8029

謝昌任南華生死所

前言「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詞源於西方,直到今年已有超過二十年的歷史了,其宗旨有其當時西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如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的宣導與防制,而目的無非是要解決當時青少年所造成的社會問題。這幾十年來的台灣,努力學習與複製歐美的工商業文明,不唯如此,連生活習慣、文化風俗都可見到歐美的影子或是痕跡,甚至教育的機制都無法豁免。於是乎,當發現台灣社會問題逐漸嚴重之時,以及問題的方式與內容差異不大時,因而,教育主管單位在未對台灣的實際情況知其然與所以然時,即刻將歐美實施多年的生命教育複製過來,因而,台灣也有了「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

筆者此言,無意否定台灣不需要生命教育的課程,而是乙個反思,我們應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此一「生命的課程」。

生命的課程

台灣的經濟奇蹟絕對與近三十年來「重理工、輕人文」的教育有密切的關係,重理工讓台灣的科技產業無需擔憂科技人才的**,因而使得台灣的科技水平始終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然而,社會憑藉教育的提公升與科技的發達,其內涵卻未隨之豐富,反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且愈來愈是嚴重。對此,孫效智先生在<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文中,就發出呼籲: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需要整個教育體制的精神與內涵有所更新」。筆者以為,正如孫效智先生所言,只要是關心教育與投身教育之人,都應責無旁貸要去面對此一根本問題。不過,問題在於教育精神與內涵要如何更新?

恐難找到乙個所有人都同意的概念與作法。因此,在無有最佳的概念與作法可供為更新之時,歐美所推展的「生命教育」,不失為乙個可行的參考辦法。

曾志朗先生在擔任教育部長時曾提出:「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筆者甚表贊同曾先生所意識到關於「生命」教育的重要。然而,關於「生命」的教育該如何教?

與教什麼?恐怕也是乙個莫衷一是的「大哉問」。誠如孫效智先生所言:

「許多人對於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不少人認為生命教育不必有設計完整的課程與教材,而應以體驗或實驗活動為主;也有人主張生命教育應採取隨機教學方式,融合於各個學科之中,例如國文、公民與健康教育」。筆者以為無論是體驗活或實驗活動,或是隨機融滲式教學方式,皆是教學設計的活動之一。

身為教師理應掌握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隨課程內容與學習物件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古人有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教育為何是一門藝術,正因為教育的物件是「生命」,不是機器,更非物品,因此著重體驗課程或是隨機教學,皆有所偏頗。因此,如以廣義來看,哪門課不是生命教育。

筆者聚焦於生命教育的活動設計,當然亦參照過去實施生命教育體驗活動的內容,提出生命教育動靜態體驗活動實施的可能作為:

一、體驗或實驗活動:

1. 生命的交流會通:生命的理解與對話。

2. 生命的可能週期:生命的成長與改變。

3. 生命的得失價值:生命的輕重與優位。

4. 生命的終極問題:生命的意義與目的。

二、融滲式隨機教學

1. 國文:如作文課以:「我對死亡的看法、白曉燕的死對我而言意味著…、如果聯考沒考上…、最讓我失望的一件事」,或是利用作文課寫個人遺矚。

2. 公民與道德:可討論倫理道德上的兩難問題,重點不在答案而在於討論。

3. 美術課:劃生命曲線。其次,可藉著宗教藝術的呈現提供生命教育的題材。

4. 班級輔導:看電影討論,如喜福會、返家十萬里、天堂的孩子、德蕾莎修女、佛陀傳、耶穌傳、善意的謊言、美麗境界、鐵達尼號,……。

結語在生命教育的課程中,讓我們有機會將教育的物件由乙個教育宗旨下的組成之一,重新將物件展開還原回「生命」的本質。既乎此,我們就應有此體認,所有的生命,都有獨特性與主體性兩大特質。因此之故,無論課程是靜態的交流互動,亦或是動態的體驗領悟,一旦面對各種問題之時,其開放度尤應把握如禪宗的境界,既是讓學生的「疑情」,或是「疑團」存在,有個「不說破」的寬廣空間,留待他作自我探索。

畢竟真實的生命並非乙個百公尺決賽,應是一場長程的馬拉松賽,時而順風飛快、時而逆風漸慢,甚至有停滯不前的可能,簡言之,生命的意義乃在於不斷地、深入地探索之。

在生命的電路中

在生命的電路中,愛情 友情 親情和自己分別是哪個元件?元件對應關係 愛情 作為電路上的電阻,線性耗能元件,愛成了人生中最大的負擔,而不是生命的放大器。友情 作為電路上的電容,先充電 再放電,保險 儲備作用,交朋友就是互相幫助。親情 作為電路上的電源,源源不斷的水龍頭,父輩無私付出 不求回報,真的偉大...

計算機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報告

計算機在生命科學 中的應用報告 對7種16srrna的綜合分析報告 前言 多重序列比對是對三個以上的生物學序列,如蛋白質序列 dna序列或rna序列所作的序列比對。通過多序列比對,研究者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保守區間與結構資訊,可以描述一組序列之間的相似性關係,以便了解乙個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徵,尋找moti...

探索新課程下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

作者 馬尚盛申海香 新課程 中學 2011年第08期 摘要 藥家鑫案 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於生命教育的熱議,就生物教學中應如何滲透生命教育提出幾點看法,以便在順應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為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提供一些理論性的依據。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生物 生命教育 2010年10月,西安發生了震憾全國民眾的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