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021-07-13 23:39:12 字數 2722 閱讀 8990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說話、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寫作的必備前提。

一、加強對教材文字的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石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要求學生對教材文字的整體閱讀的領悟。只有準確地把握整體,才能對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乙個詞的深入的理解;相反如果脫離教材文字整體,只對部分的內容進行理解肯定是膚淺的,甚至是偏頗的。  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並在閱讀過程中得到雙重收穫:

一方面學生通過對文字的解讀走進作者所構設的精神世界,發現那乙個個獨特的形象,從而感悟其中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通過閱讀文字,能為學生提供一片尋找自我、發展自我的天地。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主要描寫了春天的優美景色,作者散文以詩的筆調,抓住春的特點,用火熱的情感、清麗的色彩,通過有層次的、生動的描繪,畫出了生機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創造力,讚美春天的無限希望,傳遞出作者內心蘊涵的蓬勃向上、奮發創新的真摯情感。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讀中去理解、感受。

我先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然後再思考這些詞語、句子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課文後,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出了「嫩嫩的、綠綠的」寫出春草的質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

「坐、躺、打、踢、賽、捉」一系列動詞,寫出春天帶給孩子的歡樂和欣喜,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嫩嫩的、軟綿綿的」。「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是排比。「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的對仗。

「輕悄悄、軟綿綿」寫出人們感受到春天的溫柔。這樣,學生就能較快、較準確地理解掌握春天的風光,同時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春天優美的風光所陶醉,給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所以課堂上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引導他們說得言之有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動力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適時地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並在快樂的過程中體會更深層次的含義。我曾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嘗試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三分鐘表達」訓練,這種訓練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又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並從心理上克服學生閱讀時的緊張情緒。

也可以採用「導語激趣」,如我在教學《松鼠》一課時,我出示**——松鼠,詢問:你們認識它們嗎?看到它們,你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後,我話鋒一**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

同學們被我一激,又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閱讀之中。有時我也採用故事匯入法: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講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匯入新課會產生一唱三歎的效果。

例如:教《談骨氣》前,講述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領取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歌曲匯入法我用的最多,因為現在的學生愛聽歌曲,利用影視歌曲匯入新課,可以叩擊學生的心扉,點燃學生的激情,一下子進入文章的情境。

例如: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放唱電視劇集《水滸傳》的主題曲《風風火火闖九州》。教師引導: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歌詞在哪個人物身上體現得最鮮明?依學生的回答匯入新課。教《孤獨之旅》時由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匯入。

教《春》時**歌曲《春天在**》匯入。根據文字內容有時我採用詩詞匯入法:講授新課之前,朗誦或**或吟唱與課文有關的詩詞,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例如:教《有的人》由魯迅的《自嘲》詩匯入。教《菜園小記》由陶淵明的《歸國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情,但使願無違。

」)匯入。

三、培養學生運用科學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培養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以是學生在閱讀能力的提高上少走彎路,語文教師可以文字的文體、文題、層次、中心、寫法及現實社會意義諸多角度去培養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要讀懂一篇文章要先審文題。文章題目在讀懂文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或者是一條線索等等。

知道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如《濟南的冬天》題目就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題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理清文章的層次可幫助我們掌握文章的脈絡。

閱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敘述、描寫或說明物件,再看圍繞這一物件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如《看雲識天氣》一文,作者主要圍繞「雲和天氣」的關係來說,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就出現了晴天和雨天的兩種情況,「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帶著這個問題再去閱讀,學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著思路讀下去,既能加快閱讀速度,又能提高閱讀質量。把握文章的中心是閱讀文章時對內容方面的又一要求。

又如《濟南的冬天》一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多種自然景象:有靜臥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綠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後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裡的「正影」,紅黃藍白黑色彩斑駁;山木水草天,多型多姿,都—一寫了進去。真是曲盡散文那個「散」字的妙處。

但是它神不散。如許錯綜複雜的描寫都環繞乙個主旨,即冬天的濟南那溫晴的天氣。「温晴」二字總領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轉變觀念,重視閱讀方法的滲透和培養。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著力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一步一步的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訓練,並注意適時適當的調整方法,一定會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經驗談 因而在教學中要強化閱讀的作用,讀中含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奧與美妙,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目的。為此,本文特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如下 一 指導學生在誦讀名篇佳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才需要越來越高,具有創新能力是現代新型人才的標誌。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決非朝夕之功,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特徵,一種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形成穩定持久的創新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 袁亞靜 讀與寫 下旬刊 2015年第04期 摘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符合當前終身學習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因此,認真分析和研究培養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