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2021-07-13 16:32:19 字數 3894 閱讀 257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自主**的學習方式越來越被教師們所重視,並被廣泛用於數學教學活動之中。下面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幾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教學的匯入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善於把握好它,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創設情境:怎樣測量一枚一元硬幣的周長?學生說出:

把硬幣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就可以知道硬幣的周長。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後又提出:怎樣測量圓形桌面的周長?

學生會說:用捲尺繞桌面一周即可量出。教師繼續提出:

用繩子綁住小球,用力旋轉形成的軌跡也是乙個圓,又怎樣量此圓的周長?這個「圓」既不能在直尺上滾動,又不能用捲尺量,學生感到束手無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學生就產生了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渴求,整節課就能全力以赴,饒有興趣的接受新知識。

2.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古人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求知慾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問題之中,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富有趣味和價值的疑難問題去學習,可以啟動思維,活躍思維,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活動。

如教學「圓的認識」這節課,教師用多**出示一輛由七巧板拼成的小汽車,讓學生觀察是由哪些幾何圖形組成的,當學生答後,師問:哪些圖形是已學過的?哪些是未學過的?

在得出「圓形」是未學過的後,教師提出:同學們看到這個「圓」後想了解些什麼呢?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學生自學後會提出:

①什麼是圓?②什麼是圓的直徑、半徑?③直徑與半徑有什麼關係?

④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等等。隨後,學生在教師啟發下,通過折圓,畫直徑、半徑,量直徑和半徑等實踐操作,**推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掌握知識。

整個認識過程都是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思維去**和發現,同時獲得問題解決的愉快情感體驗,激發出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學會人際交往,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各抒己見,廣泛交流,特別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習慣。

如在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學時,先放映一段錄影,讓學生統計十字路口4種機動車的數量,而後問學生:全部都記下來了嗎?為什麼不能全部記下來呢?

在多數學生感到有困難的情況下,老師啟發學生可以同桌兩人進行分工,乙個人看,乙個人記,通過合作完成資料的收集。

4.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教學「列方程解稍複雜的含有未知數的應用題」時,通過複習鋪墊,在解答簡單的含有未知數的應用題後,出示例題,讓學生觀察、比較與複習題有什麼不同,使學生認識複雜的含有未知數的應用題。

如何解呢?這時教師出示自學提綱:①題中有怎樣的相等關係?②未知數應怎樣設?怎樣列方程求未知數?

怎樣檢驗?③還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嗎?引導學生對照提綱自學例題,並組織小組討論。

通過放手自學、討論,加上教師的相機指導,學生對課本的例題解法都能掌握,並能根據題意,自主地列方程,雖然有的方程學生暫時還不會解,但每種列法都有實際意義,都體現了一種思維方式。

5.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程序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不斷捕捉各種激勵因素,機智巧妙地、不失時機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激起學生新的學習動機,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樣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任意寫出10個百分數,要求乙個比乙個寫得規範、工整。學生寫了一會兒,教師突然讓學生停筆,並提出問題:

誰能用今天剛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來告訴大家你完成的情況嗎?

學生頓覺有趣,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經過積極思考後,學生作了如下回答:我寫好的百分數個數佔要寫總個數的30%;我寫了50%;我還剩40%沒寫完;我再寫10%就完成了等等。

二、注重動手操作

1.放手讓學生自主操作,拓寬學生的思維。在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教師不能為了追求教學「效率」而一味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驟去模仿,限制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教師應鼓勵學生有選擇的、從不同角度進行創造性操作。如在教學「推導圓錐的體積」時,讓4人為乙個小組,準備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若干個,要求學生選擇合適方法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這種教學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2.重視操作過程,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要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依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去嘗試、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時間,這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探索圓的周長到底與什麼有關?

有怎樣的關係?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4人小組準備好直徑是1厘公尺、2厘公尺、4厘公尺、6厘公尺的圓片。

①小組合作量周長;②同桌合作量直徑;(以上資料分別填寫在事先設計的**裡)③觀察思考,你發現周長與什麼有關,有怎樣的關係?④同桌合作計算周長與直徑的比;⑤猜想:直徑是5厘公尺的圓,周長是多少?

⑥介紹圓周率、祖沖之。這個過程大約20分鐘。如果教師用講授法,只要幾分鐘就能解決,可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結果,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多大意義呢?

而以上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在操作、計算、猜想等活動中對圓周率所表示的意義理解非常深刻,而且體驗了探索知識的過程,這既是一種樂趣,也是能力的培養。

3.重視操作活動中的「想」和「說」,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把操作學具與「想」和「說」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間觀念。

如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中,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說: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原來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相同?

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為什麼要除以2?再讓學生在全班說。

這種緊貼操作活動的「想」

和「說」,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和培養。

4.在知識的運用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知識或結論後,可借助操作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幫助學生從具體操作中獲取知識。

如在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後,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紅領巾」的有關長度,計算「紅領巾的面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解決問題中應用知識,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實際測量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三、重視數學實踐

1.注重學具操作。操作是思維的基礎,是學生從感知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重要環節,而學具就是為思維活動提供的具體材料。

通過直觀演示和學具操作,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彌補學生抽象思維水平較低的缺陷,有助於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和算理演算法。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它的重要知識點就是「餘數比除數小」,為使學生對此充分感知,教師可讓學生拿出9根小棒,要求每2根、3根、4根、5根、6根放一堆。通過學具操作學生會發現:

每2根一堆和每4根一堆都多出一根;每3根一堆不多不少正好分完;每5根一堆多出4根;每6根一堆多出3根。通過操作,學生們具體感受到「剩餘的根數總比每堆的根數要少」,正確地理解了「餘數比除數小」,為學習新知識作了輔墊。

2.注重數學活動課。數學活動課,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擺脫了課本的侷限性,通過活動及時向學生傳遞新知識,幫助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

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進行「換錢」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換錢」中認識「元、角、分」的相互關係。

3.注重自製學具。學生自製學具也是活動課程的內容,學生通過動手自製學具、模型,能積累起更多的感性經驗,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及表面積」時,先布置學生用紙製作乙個「圓柱」,這樣不但達到了預習目的,而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製作,掌握的知識比教師傳授的要記得牢。學具製作好後又可在課堂上操作使用,使教學既直觀又易懂。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例如 我在教學 9加幾 時,當 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提出來後,我沒有急於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說 孩子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裡交流交流!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出現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點數法 接數法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之我見

作者 劉春妍 科學與財富 2014年第04期 摘要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 培養能力的主場所,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故鼎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成為是課堂的主動參...

論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作者 宋海豔 中學生導報 教學研究 2013年第45期 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現,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 學生要創造性地學數學,數學教學就要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