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2021-07-12 07:27:46 字數 1322 閱讀 8468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以人為本,並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作為初中歷史課的教學,理所當然也應當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創新。

一、對歷史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

所謂歷史教學中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老師要具備廣博的學識及敏銳的思維能力

歷史教師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具備其它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並且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教師思維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對學生素質的培養。

2.要有改革和創新意識

現代社會發展推動著教育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從理論觀念上、辦學體制上、考試評估上、課程教材上、教學方法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則出現了推理式、辯論式、程式、圖示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法。改革與創新意識已成為現代歷史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3.要具備準確、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

歷史教師的語言既要準確無誤地表達教學內容,又要豐富生動,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歷史事件的發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情節性,對於基本歷史史實的講述,可以拋開教材,融入教師的聲情語調,用趣味性的、幽默的語言像講故事那樣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把學生帶入教師所設定的歷史時空中,而對於難以理解的部分,如歷史事件的橫向比較、經驗教訓的總結等,則運用簡練、嚴謹的語言加以闡明。

二、發揮歷史學科的愛國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素質教育要求歷史教師深人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含義,恰當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結合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來介紹做人的道理,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高度責任感;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如鴻毛」的人生價值觀;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治學品質;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鐵骨;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這些內涵,啟發、教育、感染學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通過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史、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探索史。

近代,中國人民遭受了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等幾次大規模的侵略,中國人民為此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湧現出了無數民族英雄和可歌可泣的鬥爭事蹟。這些民族英雄和鬥爭事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為了擺脫外來侵略,中國的有識之士和先進分子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敗告終,只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產階級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終於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通過以上史實的講述,同學們懂得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深刻的道理,從而更加熱愛共產黨、祖國和人民。

初中歷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作者 劉艷 讀與寫 下旬刊 2013年第12期 摘要 素質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和學習的手段,使人原的素質狀況得到改變,把原有的素質提高,也就是對改變每乙個人的素質狀況而實施的教育。歷史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在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這些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充分利用教學等其他方式的教育功...

談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 周天和 中國校外教育 理論 2008年第16期 關鍵詞 歷史教學素質教育愛國主義唯物史觀 加強素質教育,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單純應付考試的教學傾向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內容。歷史學包含政治 經濟 科技 軍事 文化等諸多方面的豐富內容,具有深厚的人文特色和鮮明的教化功能,可以在素質教育領域大顯身手。...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初中歷史教師就必須更新教育 教學的觀念 提高教師素質,優化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氣氛,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真正做到在歷史課教學中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初中歷史 實施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 8500 2012 12 0097 02 素質教育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