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減法估算 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2021-07-11 06:03:01 字數 1007 閱讀 6199

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三冊第31-32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學習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2、在「買東西」的活動中,經歷估算的應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較各自的估算結果,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材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加強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一年級的上、下冊教材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滲透。因此,設計本課時力求切入學生的經驗世界,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在教學目標定位上,除了讓學生掌握估算的解題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在購物實踐中體會估算的價值。

不同的人估算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完全一致。課堂的主流活動應該讓學生面臨具體的生活情景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較各自的估算結果,讓學生認識到,在具體的情景中,估算的結果可能是乙個具體的數值,也可能是乙個範圍。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大部分接受過中大班的教育,他們較聰明伶俐,接受能力也較強,生活背景是鄉鎮,學生課程資源豐富程度一般。從學習情感上看,由於本班學生都來自農村,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慾、創造欲相對沒那麼強。從學習方法上看,由於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想學什麼,怎樣學,所以學生已逐步走向自主、合作**的學習。

教學過程

一、切入生活,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有自己去買過東西的經歷嗎?能說說你買過什麼東西,大約帶多少錢嗎?(生興趣盎然,暢談買東西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學會自己去買東西,而且初步懂得根據東西的價錢確定所需的錢數, 這裡面就運用了數學知識——估算(板書課題:估算)這節課鄧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逛我們學校對面的利亨商場,學估算、用估算好嗎?

(出示例圖:熱水壺28元,燒水壺43元,水杯24元。)

二、創設情境,探索估算

師:假如鄧老師想買熱水壺、燒水壺和水杯這三樣東西,請小朋友們當參謀,老師大概需要帶多少錢?

學生進行估計時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大部分學生都把28元估算為30元,把 43元估算為40元,把24元估算為20元,於是得出大概帶90元。

7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 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本課設計了參觀植物園的情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和計算方法放在重難點。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並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感受 一圖...

小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一 小數的加減法 教學反思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從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入手的,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 於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對學生來說自然過渡並不存在難度,只不過是數的範圍擴大了,學生感覺有些陌生。但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在課堂開始創設購物等情境...

7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組張曉惠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1 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對於5 1和1 5的同一幅圖,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