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對稱現象》教學反思

2021-07-10 20:52:06 字數 2213 閱讀 3419

3.情感與評價: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測量旗桿高度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點

1.小組合作進行測量、記錄資料,相互指導,相互啟發,根據測量資料利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計算出旗桿的高度。

2.要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及相互關係的理解。

五、教學難點

根據資料發現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長度不同的兩根竹竿各自的高度和影長的比是相等的這一關係,從而根據這一關係和測得旗桿的影子的長度求出學校旗桿的高度。

六、教學準備

1公尺、2公尺長的竹竿各4根、公尺尺4把 、相關記錄表4張;把學生提前分成四組,每組7人。

七、教學過程

1.談話

師:同學們,學校每週一都舉行公升旗儀式,那麼同學們知道學校裡旗桿的高度嗎,請大家猜猜看,老師記錄下同學們猜測的高度。

生: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藉此激發學生探求旗桿具體高度的衝動欲。

師:今天,老師想給同學們乙個親自測量旗桿高度的機會,你們打算怎樣測量?

生:各抒己見把旗桿放倒爬上去利用影子

設計意圖:感受學習的趣味性。

師:對同學們給出的測量方法一一點評,對於猜測可利用等比原理測量旗桿高度的同學,要大力表揚。

師:今天,我們就利用有關知識來測量旗桿的高度。

板書:測量旗桿的高度

2.**實際測量的方法

(1)觀察教材26頁上的測量圖。

討論:圖上的小朋友想通過哪些測量得出旗桿高度?試著說出用這種方法測量旗桿高度所依據的數學原理。

(2)師總結: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在太陽下,不同物體的自身高度和影長的比相等。

3.測量活動開始 (驗證等比原理)

(1)各組組長領取需要的竹竿、公尺尺、和記錄用的**。

(2)開始分頭測量。並填寫好測量記錄表,同時完成計算旗桿高度的要求。 **如下:

(3)測量過程中,教師要巡迴做一下有關指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指導,共同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識,也讓學生體會探索帶來的成功體驗。

4.全班交流

(1)各組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本組分工安排和測量的過程。並就測量過程中出現的爭議和分歧及如何達成共識的做以詳細介紹。

(2)展示資料測量表

(3)計算出旗桿的高度,並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各小組自由發言,教師對每個小組測量和計算的結果都要作出客觀的評價。對誤差較大的組,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

(4)教師解惑:

針對出現的答案差異問題,本身我們用這種測量方法測出的資料就是個約數,不是準確數。比如太陽光的移動,影子是否是在竹竿垂直的狀況下測量的這些都是影響資料的因素。

5.議一議

師:通過測量活動,你得到哪些啟示和解決問題的經驗?

生:學習、生活中小組合作很重要

生: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測量樓房、電線桿、煙囪,大樹等物體的高度

生: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一些生活中看似棘手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學好數學

師:【結束寄語】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學好數學就可以讓乙個人充滿生活智慧型,做起事情事半功倍。

6.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分組合作測量一下校園內大樹的高度,並寫一篇數學日記,記錄下測量的過程及心理的體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歸納小結,便於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八、教學反思: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一般較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較少關注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絡,造成了知識和應用脫節的困窘,學習過程顯得既單調又枯燥。同時,由於教學情境創設不充分,忽視了數學活動課的意義,同學們感受不到數學學習自身的趣味性、應用性、挑戰性,學習的積極性便不能充分調動,學習效果也很低效。這堂活動課,由於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交給了學生,充分給了同學們親歷知識成成的機會,同學們個個都很積極,操作認真,並出色地完成和落實了活動目標,這讓我對學生自主**的能力刮目相看,同時也更加堅信一句話「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為此,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要以此活動課為借鑑,堅持遵循:「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這一數學思想,不斷嘗試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絡實際學數學,聯絡生活做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經驗數學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激發同學們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親切感,順理成章地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趣味,感受數學的魅力。

對稱現象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件演示2,師 老師從書中選了幾個物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不是和同學們說的一樣 兩邊都是一樣的?板書 兩邊一樣 2 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對稱現象 師 那,在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有沒有這樣兩邊一樣的圖形呢?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正方形 長方形 三角形和圓,想一想,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是不是...

《軸對稱現象》的教學設計

蘭州文理學院學生畢業設計 題目 軸對稱現象 的教學設計 作者 張文君 指導老師 胡萍 師範學院學院數學系系 數學教育專業 2011 級 三年制一班 2014年 1月 2 日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 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通過探索軸對稱現象的共同特徵等活動,進...

教學反思《對稱》

三年級數學 平移與旋轉 教學反思 平移與旋轉 是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創設了許多情境,讓學生結合這些例項,感知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做動作,移一移 說一說等操作活動,獲得更多的體驗。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