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教育教學反思

2021-07-10 20:45:40 字數 5092 閱讀 9927

1.2012-2013學年度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組:余芬

進入初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已經乙個學期了,在這乙個學期以來,我發現了以下問題,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將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乙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

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儲存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儲存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

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了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程序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發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絡表現得最不明顯,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初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因此我上課時,經常結合課文推薦一些好書、好文章,隔段時間再詢問一下有沒有看過,對看過的同學大大表揚,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不過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一節課僅有40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公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我要把課堂40分鐘用足用好,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還需進一步努力,以便對學生更加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2.初中作文教學反思

人總是在衰老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還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應該的。但是,直到現在,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我也許還只是乙個門外漢。我對我的同行經常如是說:

語文這行當力,頗讓人有些手足無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學。我那樣說著的時候只是一臉的坦誠和無助。

也許,寫作就源於一種衝動吧,即是說激情是寫作的動力。激情決定了學生能否進行寫作,比如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學習的訣竅,如果把它表述出來與同學們交流,至少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對自己方法的改進也不無裨益,可真正能這樣做的僅是少數。又如我們的**常說,老師在教授完一篇課文之後往往會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寫下來並堅持這麼做的話,一定大又長進。

聽著他這般述說時,我竟又幾分驚奇,因為於我說來,上課之前倒還有著某種激情的話,一節課兩節課下來,除了偶爾瞬間的反思,大抵鬆弛÷懶散,所以一直以來我就如蝸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們不會寫,不一定是我們不會寫,而是沒有意識倒自己需要去寫,應該去寫,即沒有寫作意識。沒有意識,談何寫作的激情,寫作的衝動呢?

當務之急,是要培養一種寫作意識,或者說寫作的激情。有寫作願望,但沒有具體的生活作依託,這種激情也只是一種毫無現實根據的衝動,只有立足於現實,立足於生活,才可能產生除錦繡文章來。「文生於情,情生於哀樂,哀樂生於治亂」,乙個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決定了他是否會產生寫作激情。

如果魯迅先生沒有對舊中國社會生活的實際真切體驗,沒有對中國社會諸多矛盾÷弊病產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迫切心情何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是絕不會拿起筆來改造社會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除了可以積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脈搏,讓生活去碰撞,激發自己的寫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語文教育家黎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學的觀點「日札優於作文」,日札就是修養日記和讀書札記。我的語文老師歷來推崇周記(或者日記)可以理解為是它的一種變式,我們似乎也需要這樣的理論支撐。我始終認為周記(或者日記)應該成為學生嘗試各種敘述的乙個平台:

在內容上,可無所不寫;形式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隨意選用。這種沒有精神壓力和文法顧忌的寫作一旦養成習慣,在量的不斷積累下,定會有質的飛躍。許多大文學家就都有寫日札的習慣,不但增強了筆力,還以此為素材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和督導學生不間斷地寫周記(或者日記)進行這種自由地寫作,學生會養成一種用文本來表情達意的習慣,並將有利於他們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爭議的事件。

有話可說,就有了寫作的衝動。剛開始嘗試著用文字表情達意時,也許不能很準確地把所想所說都準確地表達出來,這種詞不達意的現象只是因為對文字的陌生。堅持下去,待對文字熟悉了,駕輕就熟了,作文實在是一件小事。

我們對作家的欽佩,很大以部分源於他們說出了或者說著我們想說的話。當表達成為一種需要,成為一種意識,如果我們學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寫作,一定也能彈奏出時代的強音。當然,這肯定需要乙個艱苦卓絕的過程的蛻變,就像蛹化蝶一樣,但我們應該去期盼那些美麗的蝶的出現,那將給我們乙個繽紛的世界。

我在從事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

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為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

(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道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

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

(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在這一點上我做的不夠好,我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彌補這一點。

(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范文的機會。

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好者。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城的愛。很難想象,乙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同學生一起練筆,這樣才能在思考中進步。

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為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方法。

1、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首先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氣和,帶著求知明道的閱讀心理去閱讀。第一遍閱讀時不要在個別生字、新詞、難句上糾纏,讀後自問:該語段寫了些什麼內容?

再閱讀第二遍,閱讀要更快,較熟的內容可跳讀,選讀重點語段。第三遍閱讀要控制好時間。總之,要通過整體閱讀充分感知閱讀材料,深刻理解語段內容。

2、細心揣摩文後題目,認真審清題幹要求。

答題要正確的理解題幹要求,準確接收題目資訊。要逐字逐句分析,萬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學生往往對自己過於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題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憑經驗思考,憑感覺做題,還把日常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帶入考試。

另外,有的同學平時語文基礎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弄混,以至於問東答西,張冠李戴。審清審准題幹是「方向性」問題,方向錯了,考試中因此失誤失分者不在少數。

3、注重規範答題語言,準確嚴謹表述答案。

語文答題對語言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表述題、闡釋題。語言應準確、嚴謹、周密、規範、捲麵整潔。不少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具體表現在:

(1)用詞用語不當,詞不達意,心裡在想的和筆頭寫的不一樣。(2)語言過與繁瑣,講了許多無關的話。有的過與簡單粗淺,省略了許多應該說的話。

(3)語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4)答題無條理,胡斂亂湊。(5)書寫混亂,亂改亂劃。

對此,答卷應做到書寫工整,成行成列,語言成句,不寫錯別字,對於要改的字、詞、句,一律用統一的修改符號,如刪除單字用雙斜線,刪除句子用平行線,萬不能亂塗亂抹,畫「黑圈」或亂「拉線」。

總之,要想使學生在閱讀方面取得成績,就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準確答題的能力。只要學生持之以恆,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養成好的習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教學反思7

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小學 四年級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洪山口九年一貫制學校張平 一節英語課堂是否高效,除了學生客觀原因外,其教師也是很關鍵的因素。教師在上課前期要精心設計好教案,充分地備好課與課件。在設計教案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學情來制定教學案。對此,要求教師要對本班的學生基本...

7的教學反思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反思 黃小紅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採用了多 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 生動 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數一數 算一算 歸納 總結7的乘法口訣。我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 媒介輔助,提公升教學 就二年級...

《練習7》教學反思

練習7的讀讀背背有一首古詩 憶江南 憶江南 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古詩詞教學有個 詩中有畫 詩中有情 詩中有詩 的共性規律 這是我執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也是引導我整堂課設計的基本理念!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 先...